◎文/江山 潘劍雄
掃雷部隊—“海上敢死隊”的使命突擊
◎文/江山 潘劍雄
2014年8月上旬,東海某海域傳來一聲聲巨響,轟隆!轟隆!剎那間,兩朵潔白的“水蓮花”在海天之間拍浪而起。
這里究竟發生了什么?原來是東海艦隊某水警區掃雷艦大隊剛剛成功引爆了2枚新型智能化戰雷。

作為常規武器中惟一的戰略武器,水雷以其造價較低、易布難掃、隱蔽性強、殺傷力大等特點被稱為“水下伏兵”“水下原子彈”。1945年,美國用水雷封鎖日本本土,使其工業產值減少2/3,數百萬人挨餓,史稱“饑餓戰役”;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美國兩棲攻擊艦“特里波里”號、“宙斯盾”級巡洋艦、“普林斯頓”號受到水雷重創,最終放棄了在科威特登陸的計劃……
常年和這樣可怕的對手接觸,掃雷部隊官兵也被稱為“海上敢死隊”。為此,世界各國海軍幾乎都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所有艦艇無論噸位多大、級別多高,在海上遇到掃雷艇時,都要向它鳴笛致禮。
水雷的故鄉在中國,最早由中國人發明。1558年明朝人唐順之編纂的《武編》一文中,詳細記載了一種“水底雷”的構造和布設方法,這種水雷用于打擊當時侵擾中國沿海的倭寇。這是最早由人工控制、機械擊發的錨雷。

某新型智能化水雷被東海艦隊某水警區昆山艦引爆現場
水雷引爆方式
接觸 壓力
聲響 磁性
數目 遙控
水雷種類
(按照布設在水中的狀態)
漂雷:沒有固定位置,
隨波逐流,在水面漂浮
錨雷:固定在一定深度
沉底雷:沉沒在海底
水雷優點
價格低廉
威力巨大
布放簡便
發現和掃除困難
使用靈活

掃雷艦編隊進行夜間編隊掃雷演練
東海艦隊某水警區掃雷艦大隊是中國掃雷部隊的先驅部隊:上世紀50年代,靠幾條登陸艇改裝成掃雷艇,執行長江口反水雷作戰,掃通封鎖大上海的咽喉門戶;上世紀70年代,援外掃雷作戰中,12艘輕型掃雷艇掃除了26枚號稱世界最先進的水雷……
進入21世紀,面對詭秘險惡的海上雷場,這支英雄團隊和“水下伏兵”斗智斗勇,無所畏懼,摘取了一個又一個人民海軍掃雷史上的第一。
一次掃雷演練,由于水雷發生故障,水雷剛剛入水不到10秒就發生爆炸,沖擊波直接把艦艇后甲板抬了起來,露出了螺旋槳,巨大的沖擊力甚至把部分官兵當場震暈。更可怕的是,另一枚在后甲板準備投放的水雷也被高高彈起,結結實實地把艦艇甲板砸出一個大坑,所幸沒有爆炸。

東海艦隊某水警區“昆山”艦官兵正在吊放“機器人”滅雷具

東海艦隊某水警區掃雷艦大隊政委方石與基層官兵一起談心交流
掃雷部隊在執行任務中隨時面臨著生命危險。2007年,某新型智能化戰雷列裝,部隊得知這一消息后,東海艦隊某水警區掃雷艦大隊主動申請組織一次演練,實布實掃該型戰雷。
面對生死考驗,人人都會害怕,但真正的軍人永遠一往無前。出征前夕,不少官兵都留下了遺書,寫下了血書,某艇官兵在血書上宣誓:“軍裝在身,使命在肩,縱然面對生死,我們仍無所畏懼”。
再狡猾的狐貍也斗不過老練的獵手。終于,掃雷具觸發了戰雷,隨著一聲轟然巨響,該型智能化戰雷被成功掃除。
智能水雷可通過聲音(探測目標船艦的聲響)、壓力(探測水中船只對下方區域產生的壓力),以及磁性(探測船上的金屬)傳感器探測到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