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鏈接
現代水雷第一次被廣泛應用是在100多年前的俄日戰爭(1904年~1905年),它們是觸發水雷,漂浮在淺海區,用錨和鏈條固定。當潮流正常時,它們會在水面之下,被船只撞擊時會爆炸。在首次使用現代水雷的俄日戰爭中,交戰國大約布下了2000枚這樣的水雷,共摧毀16只船。

高智能水雷是個可怕的家伙,它可以長達10年靜臥在海底,形狀多變,任何儀器設備都無法探測其位置。一旦這種水雷接收到啟動攻擊指令,即使身處千里之外,它也可以沿著海底像魚一樣緩慢潛行,到達目標下方,向上方目標發動突然垂直攻擊。這種水雷一般布置在航母必經的航道上,以埋伏的方式發動突然襲擊。
這種水雷也是一個偽裝高手,它通過電腦控制的拋沙機抽吸泥沙,并通過雙層殼間的間隙使泥沙從底部移向頂部,從頂部排出,從而把自己埋在泥沙中,就像生活在海底藏身泥沙中的動物一樣。唯一暴露在外面的是探測器,使傳統的探雷、獵雷系統難以發現,保證了雷區的最小漂移。

目前,西方各國正在加緊研制一種新概念智能水雷—智能變形水雷。這種水雷外形很不規則,布放到海底時,可根據海底的不同地貌和周邊環境改變自己的形狀,使自己緊貼在海底,即使聲吶也難以識別。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1945年4月~8月,美國轟炸機就布雷12000枚,共炸沉炸傷日本包括“海鷹”號航母在內的65艘軍艦、670余艘船只。美軍平均每布21枚水雷就炸沉日本船只1艘;而美軍損失則極其輕微,僅損失飛機15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