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燕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5.36.125
摘 要:在供電網絡結構、范圍、體系大發展的今天,如何適應電氣工程實際,完善供電系統,達到電氣工程自動化目標已經成為供電企業的核心性目標和任務。該研究從供電企業的運行和建設實際出發,提出了供電系統自動化和智能化發展的觀點,提供了在電氣工程建設和發展中更好地應用監控技術、集成技術、計算機技術的思考和建議,希望為推進電氣工程自動化水平,擴大電氣工程功能性和全面性,實現供電企業創新發展與體系建設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供電系統 供電企業 電氣工程 智能化 自動化 監控 集成 計算機
中圖分類號:TM7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12(c)-0125-02
在市場經濟和和諧社會快速建設和發展的今天,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和產業生存發展已經成為迫切的現實性任務,供電企業強化供電系統,完善電氣忘了,實現電氣工程的智能化、自動化運行已經越來越重要。要以自動化技術和智能控制作為電氣工程建設的主旨,要將監控技術、集成技術、計算機技術全面地應用于電氣工程的建設和完善的過程中,使供電系統得到科學化、網絡化改造,更廣范圍地實現電氣工程系統的自動化運行目標,為電氣工程整體實現智能化發展奠定技術、體系和結構基礎,更為有效地確保供電網絡的完善、發展和建設。
1 電氣工程中監控技術的應用
1.1 自動化控制技術在電氣工程的應用
當前分布式供電網絡成為電氣工程的主要特點,在分布式供電網絡中可以廣泛應用自動化技術,實現過程、動作的自動化控制,進而提升電氣工程的效率、精確性和安全性。一般來講,自動化控制的電氣工程體系主要以邏輯分層為主,通過對電氣工程功能的具體劃分來實現對電氣的針對性、自動化的控制。自動化控制技術的主要優勢在于功能的優化,能夠確保對單元和電氣的有效控制,同時可以利用電氣工程的技術進行雙向、多項調整,具有結構簡單、運行穩定、功能多樣、結構拓展性強等優勢,是實現電氣工程自動化運行和完成對電氣工程自動化監控的重要基礎性技術。
1.2 集中監測技術在電氣工程的應用
集中技術是通過對電氣工程信號的統一和編碼,以空節點和接點的方式實現對電氣工程的全面監測。當前集中監測技術可以根據電氣工程系統的特點和主要功能設備連接方式劃分為:直接接入模式和遠程接入模式,遠程接入模式是將電氣工程的監測點、監測目標和監測設備通過I/O遠程接入的方式集中與供電系統控制中樞相連接,實現對電氣工程的集中性、全面性的監控和監測。直接接入模式是利用電氣工程和供電系統的實際,將監測儀器和目標直接通過I/O結構接入到監測體系之中,形成對電氣集中而全面地監測,做到對電氣工程功能、狀態的直接監控。在供電系統中選擇直接接入模式還是遠程接入模式應該結合電氣工程的特點,要發揮集中監測技術的優勢,提升監測信息的轉曲線,特別應該做好監控平臺、監控網絡、監控中心的建設,預防錯誤動作,提升監控的精確性和全面性。
2 電氣工程中集成技術的應用
集成技術是數字化和電子化為背景的新型技術,是電氣工程實現自動化運行的重要基礎。集成技術可以以供電系統的網絡作為平臺,實現對信息的全面采集和自動化記錄,通過集成技術的二次開發還可以將信息加工和數據計算提升到智能化的水平,不但降低電氣工程的能耗,更可以提升電氣工程的整體適應能力,并可以確保供電網絡的運行安全。目前集成技術主要在電氣工程的調節與控制功能部分應用,通過集成技術實現對電氣工程電壓、電流、溫度的全面控制,有效調整電氣工程的運行狀態和開閉時機,做到對電氣工程運行經濟性、安全性的保證。集成技術還可以在電氣工程的順序控制上加以應用,這對于提升電氣工程的經濟效益,降低電氣工程的武功損耗,實現供電系統節能減排目標有著重要的價值。集成技術還可以在電氣工程的輔助系統中應用,使電氣工程的工作更加連續而穩定,有效降低電氣工程產生的廢棄物和能源消耗,整體性提升供電系統生產效率與安全。
3 電氣工程中計算機技術的應用
3.1 電網調度中計算機技術的應用
當前電網調度和電氣工程控制過程中計算機技術是實現自動化運行和調節的主要基礎性技術,通過計算機技術的運用可以將供電系統和電氣工程中的服務器、發電廠、變電站終端設備、工作站等聯系起來,實現對電網數據的實時采集、電力負荷的預測、狀態估計以及電網調度運行的安全分析和監控。
3.2 變電站自動化運行中計算機技術的應用
變電站依靠計算機技術實現電氣工程的自動化是一個發展的趨勢,因此在實施的過程中應用充分地利用計算機技術,完全采用計算機光纖或者電纜代替傳統的電力信號電纜,逐漸地實現變電設備的數字化、網絡化以及集成化,最終實現計算機屏幕花、記錄統計自動化,以此實現變電站計算機系統的自動化管理和控制。
3.3 智能電網建設中計算機技術的應用
智能電網技術是現代自動化、數字化電網建設的全局智能控制技術,其創建的自動化供電系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智能化電網的雛形,為我國智能電網的建設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因此,供電系統在應用智能電網技術時,應該根據供電系統的實際需求,采用具備可靠性、雙向性、實時性等特征的計算機技術,同時采用先進的現代網絡通信技術,形成具有信息管理功能的管理系統,為我國建設智能電網做好準備工作。
4 結語
當前的電氣工程自動化已經告別了模擬技術和機械模式,正在向計算機為平臺的數字化技術方向發展,進行電氣工程建設,實現自動化的電氣工程目標必須立足于網絡化和信息化這一大趨勢,只有建立新型電氣工程體系,營建現代電氣工程框架,才能更好地降低供電消耗,預防污染物和廢棄物的產生,在提升供電系統安全和生產水平的同事,達到自動化、智能化的電氣工程建設目標,為供電系統的持續性、系統性建設夯實基礎,為電力實業的時序發展提供體系性、技術性、結構性平臺。
參考文獻
[1] 楊田.電氣工程與自動化的深入探討[J].山東工業技術,2015(19):73.
[2] 申慶寶.淺談電氣工程的質量管理[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15):8.
[3] 劉輝,劉亮.淺談電氣工程質量管理與控制[J].科技信息,2009(3):422.
[4] 馬暉.淺析電氣工程質量管理[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09(28):140.
[5] 龍江.淺談電氣工程項目管理的優化[J].時代經貿:中旬刊,2008(S3):140-141.
[6] 王溫榮,路劍敏,黃建梅.配網調度信息管理系統的開發與應用[J].電力信息與通信技術,2009(11):63-65.
[7] 涂茂林.配網調度的建立[J].華北電業,1998(7):21-23.
[8] 章琦.對無錫地區配網調度運作方式的探討[J].華東電力,2001(12):19-21.
[9] 余濤,張軍,嚴瑩,等.電力調度管理信息系統發展現狀及趨勢[J].能源工程,2014(3):6-9.
[10] 陳山勝.西寧配電網系統調度管理模式的探討[J].青海電力,2014(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