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紅
河北省隆化縣三道營中心小學
重視教師指導輔助作文教學
李艷紅
河北省隆化縣三道營中心小學
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是教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培養學生讀、寫、聽、說的語文能力。讀、寫、聽、說能力都是以思維能力為基礎而相互依存、相互依托、不可分割的,每一種能力的強弱直接制約著其他能力的發展,影響語文能力的整體效應。“寫”的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它牽連著讀、聽、說的能力。學生寫的怎么樣,也就客觀地反映了他讀、聽、說的能力怎樣。由此可見,作文教學是一種語言文字的綜合訓練,在整個語文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寫作完全是一種創造性勞動,要求學生將頭腦中原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創造出新形象、新觀點,這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訓練。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變傳統的封閉型教學為開放性教學,變被動型作文為主動型作文,使中學作文教學出現一個生動活潑的新鮮局面。局面是可喜的,然而我們卻發現:學生作文出現了“四不像”,語言不規范,啰里啰嗦,詞不達意,沒有中心,沒有條理,甚至是雖有新意,卻牽強附會的現象。究其原因,原來教師在“以生為本”、“生本教育”等理念影響下,作文教學完全放權給學生,忽視了作文教學的指導。這種做法也是有瑕疵的,因為學生認識生活的能力、創造思維的能力、言語的準確表達和創新能力是呈梯級狀態不斷上升的。這個過程要求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也需要有序的引導。所以說,重視教師的作文指導,對作文教學起著重要的輔助作用。
打開中考試卷,作文部分都提出了“文體不限”的要求。這樣的要求為學生的自由寫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但我們要認真審題,“文體不限”是不要文體嗎?不是,而是要選擇學生最熟悉的、最能發揮自己能力的文體進行寫作。如果平時的作文教學中重視了文體的引導,就不會出現考場作文沒文體,東拉西扯的現象。因此教師的作文教學就要以課本、單元選文為依據,制定出有序的文體訓練序列。比如,初中生作文以掌握幾種常用的文體為寫作目標,我們就可以按照教材的安排,將訓練序列擬定為“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對每一種文體內的訓練安排,以每一單元的選文為例,安排具體的訓練內容。以記敘文為例,訓練序列安排為“記敘的要素——記敘的中心和材料——選材和剪裁——記敘的順序——線索和結構——方法和角度”。安排好了訓練序列,不但能讓師生的作文指導、自主寫作有的放矢,還能與閱讀教學相結合,解決了學生“沒有東西可寫”的問題。
其實,教材每一單元的閱讀教學要求,也蘊含著作文教學要求。閱讀教學所選課文,思想性強,藝術性高,題材、風格豐富多彩,語言文字又合乎規范,學生學習模仿的起點高。再鏈接每一單元的寫作指導中的理性部分,對學生的寫作會起到很大地點播作用。教師用好這些范文,指導學生學習作者是怎樣觀察事物和思考問題的,幫助學生善于對周圍生活現象進行認真的、全面的觀察,并對觀察現象進行分析、綜合、比較和概括,獲得認識生活的能力。學生獲得了生活的材料,有了自己的認識,就有利于培養他們獨立的寫作能力。
前蘇聯著名作家高爾基說:“我在提筆寫之前,總要給自己提出三個問題,我想寫些什么,如何寫,以及為什么寫?!睆摹按蠹摇钡慕涷炛勚锌梢钥闯?,寫作前要有內容,有條理,有思想,而這些工作就需要教師的指導。學生從生活中收集的信息是廣泛的,產生的感悟必然會多種多樣。我們曾組織了一次實踐活動。將全班學生分為三組,到廣場觀察幾個乞討者,看看他們的狀況,過往行人的做法?;貋砗螅浵伦约核姷氖虑?,談一談自己的感受。結果,有的學生看到的是伸手相幫的善良,有的學生看到的是噓寒問暖的同情,有的看到的是漠不關心的譏笑,有的看到的是嗤之以鼻的鄙夷……同樣的人,同樣的事,得到的結果卻不盡相同,這說明什么?這說明學生的生活背景、興趣、態度等不同,他們輸出的信息也就不同。我們提倡個性化作文,但個性離不開共性,個性中也需要傳遞正能量。因此,寫前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與文體相關的自然或社會現象的觀察,選擇好觀察的對象、視角、方法,把握住寫作對象的特點和背景、整體和局部,積累并分類整理資料,根據題目要求選擇恰當的有用素材,指導學生做到“言之有物”。
葉圣陶先生指出:“教師改文,業至辛勤,茍學生弗曉其故,即功夫同于虛擲,今責其探索,彼必得用心而自得之矣?!笨磥?,教師的修改指導對學生的自我感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修改指導。一是指導學生的相互修改。學生是寫作訓練的主體,要讓學生意識到寫作訓練是提高自己作文能力的有效方式。作文能力,不僅是寫成文章的能力,還包括修改能力、評判能力、總結經驗提升品位的能力等等。學生互改、互批、互評,才能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全面提高這些方面的能力。
寫作能力是學生一輩子要用的一種能力,是他們表達思想、服務社會、求生存和發展的一種能力;作文教學是形成學生的寫作能力,發展他們的觀察力、思維力、想象力的主要途徑。作文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斷提高他們認識生活的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學生言語的準確表達和創新能力,是語文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教師要指導學生根據現實生活已經發生的或可能發生的情況,判斷、推理,更要讓學生眼觀親歷,切身感受,進而培養良好的作文興趣、態度、習慣。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實事求是、有的放矢、言之有物的好文風。在新課程順利推行的前提下,將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個性作文結合在一起,作文教學才能在接受和輸入信息、傳遞和交流思想、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全面提高素質等方面具有越來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