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天青
空難自救手冊
◎文/劉天青
小編的話:
2014年可以說是世界航空史上的黑暗一年。3月8日,馬航MH370失聯,239人失蹤;7月17日,馬航MH17被擊落,298人遇難;7月23日,臺灣復興航空GE222迫降,48人遇難;7月24日,阿航AH5017墜毀,116人遇難;8月10日,伊朗一客機墜毀,48人遇難;12月28日,亞航客機墜毀……盡管這些墜機事故大部分是乘客難以避免的,但是,如果掌握了一定的航空自救知識,那么,在乘坐飛機時就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受到傷害。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些簡單實用的航空自救知識吧。
1. 機身顛簸
2. 飛機急劇下降
3. 艙內出現煙霧
4. 艙外出現黑煙
5. 發動機關閉,一直伴隨著的飛機轟鳴聲消失
6. 高空飛行時一聲巨響,艙內塵土飛揚,機身破裂,艙內突然減壓
所謂飛機的“黑色10分鐘”,是指絕大多數空難都發生在飛機起飛階段的3分鐘與著陸階段的7分鐘。然而,事故一旦發生,留給機上旅客的逃生時間則遠沒有這么長。業內人士認為,失事后的90秒內是逃生的黃金時間。

1
高空解體
飛機若遭遇險情直接在空中解體,乘客的生還幾率便十分渺茫,但即便如此,乘客也要在空中系好安全帶。不然的話,飛機在尚未墜地、仍在空中翻滾時,乘客就已經在機艙中被來回撞擊喪命了。

2起飛失事
飛機起飛后失事,有可能是因為飛機出現故障或遭遇惡劣天氣。乘客在起飛前應觀察緊急出口的位置,盡量數一下從自己的座位到緊急出口之間有多少排座位,這樣即使看不見,也能夠憑借感覺知道什么時候走到了緊急出口的位置。
3降落墜毀
一般飛機在降落時機頭會稍低一些,這時機頭最容易遭到撞擊,機尾則完好無損,這種情況下,坐在機尾的位置是最安全的。只要所在的位置沒有發生撞擊或爆炸,就要保持冷靜,盡量遠離撞擊位置,生還幾率最大。
1.系緊安全帶,而不只是系上
當飛機墜落時,腰間緊緊的安全帶能幫助你抵擋很大一部分沖擊力。
2.別與家人分開
絕大多數人在飛機出事后的第一反應就是去尋找身邊的親人,如果相距較遠,無疑會耽誤逃生時間,所以登機時盡量坐在一起。
3.熟練掌握解開安全帶的方法
飛機安全帶不同于汽車安全帶,提前了解安全帶操作非常重要。
4.選擇距離緊急出口近的座位
幸存者逃生時要走的平均距離約為7排座位,最好能找到處于兩個緊急出口中間的位置,以增加安全系數。

5.學會戴防煙頭罩
如果你能從撞擊中幸存,下面要面對的就是大火和煙霧,必須學會快速戴好防煙頭罩的方法。
6滅火設備:
所有民航客機上都有各種滅火設備,例如干粉滅火器、水滅火器等等。
1救生艇:
平時被折疊包裝好儲存在機艙頂部的天花板內,飛機迫降水面時即可使用。

2應急滑梯:
每個應急出口和機艙門都備有應急滑梯,需要使用時,應急滑梯將自動充氣膨脹。

3氧氣面罩:
每個座位上方都有一個氧氣面罩儲存箱,當艙內氣壓降低到海拔高度4000米氣壓值時,氧氣面罩便會自動脫落,只要拉下戴好即可。
4應急出口:
一般在機身的前、中、后段有提醒的標志,每個緊急出口都有應急滑梯和應急繩索。
5救生衣:
救生衣放在每個旅客的座椅下,飛機在水面迫降后可穿上。
編后語:
雖然講了這么多,但還是希望這些知識在同學們的生活中永遠也沒有機會真正用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