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洪建
大國自強方能自立
◎文/崔洪建

烏克蘭危機已持續一年多,這個有近5000萬人口,在歐洲領土面積僅次于俄羅斯的“大國”,陷入了領土不能保全、國內沖突不斷、經濟接近崩潰的險境。
烏克蘭從一個原本被看好的“新興國家”走到今天的危險境地,是諸多復雜的內外因素所致,而在政治上難以自主、經濟上對外依賴、科技和工業體系受制于人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自脫離蘇聯以來,盡管烏克蘭自稱為獨立國家,但是其政治、經濟和軍事一直受制于大國,其奉行的無核和中立政策,是將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希望,寄托在了大國之間達成的空頭協議上。尤其是它在黑海艦隊問題上向俄羅斯做出讓步,并在大國的干預下銷毀大量核武器,放棄了對蘇聯軍隊的大量部隊、武器裝備及戰略儲備物資的繼承,原本完整、先進的軍工體系也逐漸淪為別國軍事工業的配件生產部門,這都無異于“自廢武功”。建立在外部勢力的“善意”和脆弱的大國平衡基礎上的國家獨立與和平,經不起國際政治的風云變幻,一遇風吹浪打,就有船毀人亡、國家傾覆的危險。
我們從不放棄致力于實現世界和平的遠大目標,但也始終要承擔起建設完整的國防科研和工業體系、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重任。當今世界與經濟相互依存,相伴生的是地緣政治的博弈日趨激烈,大國在相互發展經濟合作并尋求緩和關系的同時,也從未放棄科技和軍事領域的競爭,因為強大的科技和軍事能力是大國能夠自立于亂世并發揮其促進和平作用的最真實基礎。“止戈為武”這一中國人千年智慧的總結,恰是大國要自立自強于當今世界的真諦。
中國足夠大,在經濟上現在也足夠強,但烏克蘭危機以及更多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中國還需要與其幅員和經濟實力相稱的軍事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才能確保國家的安全和未來發展。
科技強則國家強,少年強則中國強,只有強強相加,中國才能真正地走向強國之路。
崔洪建博士,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理事,中國歐洲學會理事。曾任職于中國駐外使領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