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豐首推“中國融資條件指數”
21日,匯豐首次推出“中國融資條件指數”,通過比較不同時期中國融資條件難易程度,協助市場對當前融資狀況做出判斷,并為政策制定和解讀提供參考。該指數是目前市場上首個較為全面衡量中國融資狀況的獨立指標。
本期指數報告顯示,盡管央行此前數度采取寬松舉措(2014年底至2015年3月累計降息90個基點,降準150個基點),截至一季度,國內的融資條件仍處于2009年經濟危機以來最緊的狀態。這主要是由于通脹加速下滑、人民幣匯率持續走強以及貨幣供應量增速放緩所致。此前央行數次寬松政策帶來的正面影響,亦被上述因素部分抵消。
中核電成近五年最大IPO
證監會5月13日晚間公告稱,“巨無霸”中國核電IPO獲通過,擬融資162億元,為近五年來最大的IPO。
一位接近于監管層的知情人士向綠靴資本透露道:按照目前監管層的有關計劃和部署,中國核電的IPO批文擬在5月的第二批IPO批文中下發,其暫定的正式掛牌時間約在6月8日前后完成。
新華社援引的分析人士預計,中國核電預計網上中簽率在1.5%到2.2%之間,凍結資金會在4000億-6000億元。或許出于此種考慮,包括上海寶鋼包裝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韓建河山管業股份有限公司在內,證監會昨日僅通過了3家企業的首發申請。
首季中國科技企業IPO數量全球第一
21日,普華永道發布的《2015年第一季度全球科技企業上市回顧》顯示,全球一季度IPO(即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數量下降了27%,融資總額減少了26%。其中,中國科技企業實現8宗IPO,共募集資金近11億美元,上市企業數量保持全球第一,并且均在A股上市。
普華永道中國科技行業主管合伙人高建斌預計,選擇在國內市場上市的科技企業數量將大幅增加,這歸因于注冊制改革與估值的提升。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表示,中國科技企業的融資渠道正在發生顯著變化,A股是目前已成為首選。
中國原油進口首超美國
5月11日,在剛剛過去的4月份,中國進口原油的數量已經超過美國,世界能源格局十年來迎首次巨變。中國海關數據顯示,中國4月份從海外進口石油平均每天740萬桶,小幅超過美國日均720萬桶的進口量,成為世界最大的原油進口國。 雖然超過的幅度不大,而且短期內可能不會維持世界之首的地位,但這次十年來首次的變化被市場認為具有重大意義。
一方面, 美國國內頁巖油革命取得了重大進展, 直接減少了美國對于原油的依賴。另一方面, 雖然中國經濟放緩, 中國對石油的需求仍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