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來生,人類卻會以另一種形式一直活下去。
在計算機時代之初,一些人死后,也將留在他們大腦里的密碼一起帶走了,沒有人能夠打開他們留下的文件。一些公司急需這些文件卻無法打開,結果嚴重影響了公司的運作和效率。于是,計算機程序員發明了死亡開關。
有了死亡開關,計算機會提醒你每星期至少輸入一次密碼,以確定你還活著。如果超過一段時間你沒有輸入密碼,那么計算機就會由此推斷你已經死了,你的密碼就會自動通過電子郵件發給這些文件的第二權限人。
這樣,人們就可以利用死亡開關來做許多事情,如將瑞士銀行的賬戶密碼告訴繼承人,在某場辯論中發表最后的高見,或者道出在有生之年里難以啟齒的某些隱私。
死亡開關為人們提供了用電子方式告別人生的絕妙機會。很快,人們都喜歡上了這種方式。這時,人們已經不僅僅將密碼發送出去,還在計算機中預設程序,向他們的親朋好友發送電子郵件,宣布自己的死亡信息。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將死亡開關的作用發揮到極致。人們不再通過電子郵件向他人宣告自己已死亡,而是假裝自己根本就沒有死。自動應答程序擅長對收到的郵件信息進行分析,死亡開關能讓去世的人恍若在世般以各種借口婉拒邀請,或在節慶紀念日里發出賀信,向親朋好友表達自己希望不久能與他們重逢的愿望等。
如今,安裝一個死亡開關,假裝自己還活在這個世上已經成為一種藝術。事先編好程序的死亡開關偶爾會發出一份傳真,完成銀行賬戶之間的轉賬手續,或者在網上購買最新出版的小說。更先進的死亡開關能夠講述好聽的故事,交換一些圈內新近的笑話,吹噓自己過去的輝煌人生,或者總結人生經驗。
死亡開關的出現對“人必有一死”的宇宙規律開了一個大玩笑。人們發現,雖然他們無法阻止死神到來的腳步,但至少可以對死神的到來不再畏懼。
這是人類精神上一個重大的革命,人們不再有死后寂寞之感,但是仍然活在世界上的人卻越來越難區分生者和死者。計算機不分晝夜地傳送著死者發出的各種社交活動信息:問候、吊唁、邀請、聊天、致歉以及只有熟人之間才會說的笑話。
當人類全部死去之后,我們的死亡開關被激活時,在這個世界上所留下的,只有一個高度發達的網絡。繁忙的信息來來往往,卻不再有人去閱讀它們。在寂靜無聲的地球上,衛星繞地球旋轉著,電子郵件在網上飛來飛去。
因此,人類的來生并非為自己存在,而是為太空中的其他文明而存在。當某個外星生命闖入地球之后,其立刻就能夠了解到整個人類文明。人與人之間的所有社交活動都繼續存在于網絡上:誰善于競爭、誰慣于欺騙、誰回憶起一次歡樂的假期或宴會而開懷大笑……每個人與親人、朋友或者領導的關系都留在了電子信息中。整個人類社會的網絡簡直都可以通過死亡開關再次構建起來。地球行星的所有記憶都在計算機無數的“0”和“1”中保留下來。
我們可以不斷地重溫那些曾經共享過的笑話,彌補活著時沒有機會說一些話的遺憾,回憶那些給我們帶來愉悅卻再也無法親身體驗的人生經歷。記憶如今不再依賴人類而存在著,沒有人會忘記它們,也沒有人會厭煩這些被周而復始講述的故事。這樣的安排讓我們滿意,因為如果人死而有知的話,回憶活著時曾經經歷的人生,也許是一件快樂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