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紹平
在今年“五四”青年節之際,省人大機關團支部和溫州鹿城區人大機關的青年干部聯合舉辦了以“依憲治國和人大制度”為主題的交流活動。
作主題發言的同志,圍繞人大制度自信的憲法源泉、憲法的功能與立法實踐、縣區級人大參與地方立法權、強化司法監督、建立重大事項決定權清單等話題展開論述。本期《人大論壇》欄目摘登部分文章和發言的觀點。
建立人大及其常委會討論、決定重大事項清單(以下簡稱重大事項清單),是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必然要求,是堅持依憲治國、依法執政的重要內容,是推進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理論與實踐創新的重要舉措。
那么何謂重大事項清單?筆者認為,就是對人大及常委會討論決定重大事項的范圍邊界、運行程序和規矩作出規定,規范和明確職權運行的環節、過程責任,做到可執行、可考核、可問責,并向社會公開。搞清楚重大事項清單,需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法律規定與本地區實際相結合方面予以把握。一是法定性。就是從法律明確賦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職權的角度,明確清單應當涵蓋人大常委會討論決定重大事項的范圍,橫向到邊,縱向到頂到底,規定凡是不涉及國家秘密的事項都應在公開之列。對討論決定重大事項運行程序和規矩,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精神進行設計,體現依法履職的要求。二是人民性。人大常委會的性質決定了清單所列的重大事項必須匯聚民意、反映人民利益訴求,將重大事項決定權行使的邊界、環節和程序等公之于眾,擴大人民群眾對重大事項決定權的參與。三是實踐性。由于重大事項是一個動態的、發展的概念,具有階段性和區域性,要根據本地人大工作實踐和實際情況,把黨委認可、政府關心、群眾關切、人大有為的重大事項列入清單,對工作中好的做法予以總結,體現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在實踐中不斷完善重大事項清單。
為做好這項工作,當前需要明確以下路徑:
(一)清單的制定路徑。建立重大事項清單的責任主體是黨委,因此比較可行的路徑是,在同級黨委的牽頭下,成立清單制定的工作組,成員包括黨委、人大及其常委會和“一府兩院”有關負責人以及有關方面工作人員。清單形成后以黨委文件印發試行,在試行一段時間后,對清單進行修改完善,然后正式印發實施。
(二)清單的法治化路徑。清單構成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內容是科學界定重大事項具體范圍。對省級人大常委會來講,要在清單正式實施一段時間后,以立法的形式將清單中所規定的重大事項具體范圍固定下來,使清單更具有法定效力。對市縣人大常委會及鄉鎮人大來講,要在清單正式實施一段時間以后,及時總結實踐經驗,修改本級討論決定重大事項規定,將清單所規定的重大事項具體范圍以規范性文件固定下來,提高清單工作制度化水平。
(三)清單的年度實施路徑。可借鑒編制年度立法計劃、監督工作計劃的做法,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要通過編制討論決定重大事項年度工作計劃,確保清單得到有效落實、重大事項決定權得到有效行使。
(四)清單的檢查落實路徑。黨委要把重大事項清單建立和落實情況作為有關考核的重要內容,建立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對清單拖延不執行或者執行不力的,要加大黨紀問責力度,人大常委會要運用法律賦予的剛性手段進行監督,督促“一府兩院”落實重大事項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