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FO如何預防VIE結構風險
VIE結構的固有風險較多,當務之急是盡快探索建立VIE結構風險管理和預防機制,做好事先防范。
(一)建立增強VIE穩定性的保護機制
企業或投資人在搭建VIE架構初期需要設置有效的法律措施,增強VIE協議的執行力和穩定性。
前幾年,不少企業創始人不予執行VIE協議,拆除VIE結構的事例也不少見。
(二)建立糾紛解決機制
投資基金和創始人在合作期間出現各種分歧或爭議在所難免,實踐當中,境外投資方往往不太了解中國境內公司爭議的復雜性,貿然發動解除管理團隊的行動,事后往往導致局面進一步惡化,投資人陷入被動。因此,建立符合我國司法實踐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爭議解決機制,也是目前企業VIE結構需要重點改進之處。
(三)增強VIE結構中“投資協議”的風險防范
1.對賭條款風險防范
應該避免對賭條款變成投資方投資變為借貸和“旱澇保收”,違反了有關金融法規,合同可能被法院等認定無效;對賭條款只能階段性使用,上市之前需要重組和清理;注意對賭的簽約主體,一般應為股東之間等。
2.股東優先權條款風險防范
優先權條款主要包括:委派董事和高管的優先權、表決權的優先權、利潤分配的優先權等在股權投資協議中該類約定還是比較常見。
人民幣基金投資中,CFO需要關注這類條款的法律效力,美元基金投資中一般在境外特殊目的公司中設置優先權,適用國外英美法律是沒法律障礙的。
在投資方和創始人(高管)爭議實務中,經常出現公司創始人(或管理團隊)掌管公章與投資方(或董事會)對抗的情形,挾“公章”以令“公司”等情形,由于境外投資基金往往不太了解中國公司公章的實際意義,投資協議中忽視公章的管理和使用規定,導致發生爭議時往往處境被動。
鑒于此,應設置合理的公章使用和管理制度;設立公章的更換或廢止條款,避免高管非法持有公章,侵害公司利益。
3.公司法定代表人制度風險防范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代表公司行使職權,對企業的經營管理全面負責。法定代表人在形式上代表對企業的實際控制權。股權投資實踐中,經常發生股東會罷免法定代表人后,未能正常完成法人變更手續,導致投資方無法實際控制公司的情形。
現有的投資協議中,基本都忽視了相關法人更換的程序規定,容易產生公司僵局。投資基金在設置投資結構時,應在專業律師的幫助下設置法定代表人任免制度。
4.董事會控制權風險防范
利用英美法和中國法律的差異,投資方爭取掌握境外股東的簽字權、簽章管理權。這樣,投資方可以通過股東更換境內公司董事的方式,制約創始人或高管的違法行為,不至于失控。
二、如何應對法律環境變化帶來的VIE調整
中國關于VIE的法律環境正在發生變化,如上文所說,商務部出臺的《外國投資法》(草案征求意見稿)代表了未來走向。那么已經上市的大量VIE企業該如何應對呢?
一方面,CFO要密切關注國家政策走向,踩準政策節奏,避免企業股價波動,防止政策變動給股東和企業帶來大損失。
另一方面,CFO要結合自身企業所處的實際,考慮是否需要提前拆解VIE架構。正如前文所述,目前不少企業已經開始準備拆解VIE架構了。
本欄目參考文獻:
[1]解讀VIE結構前世今生[OL].雪球財經,2015-3-19.
[2]盧宇峰,柴怡寧.VIE結構的風險及對策分析[J].中國商貿,2014(20).
[3]喻煉.VIE模式下的企業風險及其對策研究——以新東方VIE結構調整為例[J].商業會計,2013(5).
[4]李大誠,王乾,李可心.VIE結構的合法性及公司治理[J].財富,2012(8).
[5]王武.VIE結構相關法律問題解析[J].環球律師事務所專刊,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