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堅+馮志高

今年春節前夕,內江市委書記彭宇行收到省紀委通報社會評價結果的函,心里松了口氣。四川省2014年度黨風廉政建設社會評價,內江市在全省21個市(州)中排名第6。這對于曾經排名墊底的內江來說,難能可貴。
同一時期,我省21個市(州)委書記都陸續收到類似函件,幾家歡樂幾家愁,有為排名提升而高興的,也有為排名下降而發愁的。
2011年以來,同樣的感受,四川21個市(州)、183個縣(市、區)黨委書記都已經歷過7次。這一切,源于2011年底四川開始施行的黨風廉政建設社會評價機制,推進“一崗雙責”落實的有益嘗試。
建立黨風廉政建設社會評價指標體系
如何保證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真正落到實處?如何使領導干部真正做到“一崗雙責”?如何組織和發動群眾有序參與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四川省近年來一直在探索。從最初召開會議開展集中測評,到后來針對當地“兩代表三委員”開展的問卷調查,再到針對上級紀委委員和紀檢監察機關開展的專業評價,都因為限于小范圍、體制內,效果不甚理想,先后被取消。
2011年,省紀委負責人指出:“群眾滿意是檢驗黨風廉政建設成效的最高標準”,要求面向群眾,對全省21個市(州)、183個縣(市、區)同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社會評價,“用群眾滿意度量化各地黨風廉政建設成效”。
經過深入調研、反復論證,2011年底,四川省率先在全國推出黨風廉政建設社會評價指標體系,設置重視度、遏制度、廉潔度、信心度4個一級指標及15個二級指標,滿分為100分。
四川省委對開展黨風廉政建設社會評價工作自始至終一直高度關注、重視,予以有力支持。2012年5月,經省委同意,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發文,明確每年對21個市(州)、183個縣(市、區)黨委、政府領導班子抓黨風廉政建設情況同步開展兩次群眾滿意度調查,并將結果納入黨風廉政責任制考核,作為干部表彰獎勵、選拔任用的重要參考。2013年5月,深化黨風廉政建設社會評價工作被寫入四川省委十屆三次全會決定,正式上升為省委決策。
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黨委負主體責任,紀委負監督責任”后,四川省委將社會評價作為推進主體責任落實的有力抓手,從評價指標、結果運用、問題收集、整改效果回訪等方面進行深化調整,進一步夯實市、縣兩級黨委主任責任,層層落實責任,層層傳導壓力。
用嚴謹科學的調查方式提高公信力
客觀、公正,是開展民意調查的生命線。四川省紀委委托第三方機構——四川省統計局社情民意調查中心組織實施社會評價民意調查。嚴格恪守GB/T26316《市場、民意和社會調查服務要求》國家規范,通過計算機輔助電話調查系統,在全省21個市(州)、183個縣(市、區)隨機抽取群眾進行電話訪問,每次完成3.66萬個樣本,有效覆蓋社會各年齡段、各職業人群,體現了廣泛的代表性。
四川省統計局社情民意調查中心主任唐學清說:“計算機輔助電話調查系統是目前國內外公認的權威調查系統,樣本完全隨機抽取,調查人員與被調查者不直接見面,減少了人為因素的干擾,確保了受訪者作出的回答更加客觀真實。”
抽調專業人員,采用督導員、訪問員、復核員、數據員分離制,對民意調查全過程進行質量控制。7次社會評價共撥通電話160萬個,24.47萬名各界群眾接受問卷調查。訪問成功率從第1次的13.6%提升到第7次的15.7%,近10萬名受訪者反映當地黨風廉政建設方面的具體問題。4年時間,7次調查結果與省紀委平時了解掌握的各地黨風廉政建設情況基本吻合。
最大化運用社會評價結果
搞好成果運用,推動工作落實,是開展社會評價的生命及價值所在。為此,四川省紀委、省委組織部、省監察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聯合制定《關于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社會評價結果運用的實施意見》,建立了黨風廉政建設社會評價結果綜合運用機制。
年度評價結果納入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考核,所占分值不低于30%;對年度綜合排名最后一位的市(州)和排名最后三位的縣(市、區),取消黨政領導班子及成員一年內評先評優資格;年度評價結果連續兩年排名最后一位的市(州)和最后三位的縣(市、區),對黨政主要領導進行誡勉談話,誡勉期內不得提拔任用。
省民調中心按照省、市(州)、縣(市、區)三級行政區劃,對調查數據分層級、分項目、分對象匯總和分析。21個市(州)、183個縣(市、區)都有屬于自己的綜合評價結果、分項評價結果,以及在全省的具體排名。
省紀委將各市(州)、縣(市、區)綜合評價結果及全省排名向省委報告,向省委組織部、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及各市(州)黨委書記通報,倒逼各地像重視經濟建設指標一樣重視黨風廉政建設指標,促使黨委書記切實擔負起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
開展社會評價工作以來,四川省先后取消3個市(州)、9個縣(市、區)黨政領導班子及成員一年內評先評優資格,對連續兩年排名靠后的1個縣的黨政主要領導進行了誡勉談話。
首次社會評價結果通報后,短短1個月時間內,先后有21個市(州)委書記、168個縣(市、區)委書記對黨風廉政建設做出批示,社會評價對各地黨委書記的觸動,由此可見一斑。
一些排名靠后的市(州),書記更少不了放狠話,提要求:“如此成績,何為一流?”“痛下決心、整改提高!”
廣元市委書記馬華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社會評價就是戴在黨委書記頭上的‘緊箍咒,排名靠前的要保名次,排名靠后的要升位,誰也不敢懈怠。”
用民意助推黨風廉政建設工作
強化黨委書記主體責任意識,只是社會評價工作的初始目的,終極目的是推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各項工作任務真正得到落實。
省紀委在向各地通報反饋社會評價結果和排名的同時,原汁原味將受訪群眾反映的當地黨風廉政建設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一并反饋,并在下一次民意調查時,開展整改情況群眾滿意度回訪。帶共性的問題,還向省級主管部門通報,督促開展專項整治。
各地黨委書記對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視程度、推動力度,都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社會評價對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推動作用持續強化。
科學的方法,必將帶來積極的成果。四川省開展黨風廉政建設社會評價的相關做法,先后3次在全國性會議上交流發言,得到中央紀委有關領導的高度肯定。
從2011年底第一次社會評價的81.71分,到2014年底第七次社會評價的84.25分,表明四川省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得到群眾的充分認可,滿意度明顯提升。(作者單位:四川省紀委) (責編:賀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