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閔 捷 韋佳妤
貴州吹響山地旅游集結號
文丨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閔 捷 韋佳妤
貴州著力把山地旅游打造成為具有全域全景理念的大產業、承載核心文化價值的主載體、拉動山地經濟發展的增長極,努力建設成為世界知名的山地旅游目的地。
10月10日,由國家旅游局、國家體育總局、貴州省人民政府主辦的首屆國際山地旅游大會在興義開幕,貴州吹響了山地旅游的集結號。
貴州省委、省政府提出,念好“山”字經、打好生態牌、民族牌、鄉村牌,把山地旅游作為貴州旅游業發展的基本定位,著力把山地旅游打造成為具有全域全景理念的大產業、承載核心文化價值的主載體、拉動山地經濟發展的增長極,努力建設成為世界知名的山地旅游目的地。
貴州發展山地旅游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
從世界范圍內看,山地約占全球陸地面積的1/4,世界75%的國家擁有山地,山地環境中的自然與人文資源是人類共有的寶貴財富。而在山地旅游中,可以通過觀光、休閑、度假、康體、娛樂、教育等體系獲得財富。
貴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全省92.5%的國土面積為山地和丘陵,也是全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得天獨厚的地質條件和舒適宜人的生態環境,賦予了貴州山地旅游資源富集的明顯優勢,瀑布、溶洞、峽谷、湖泊、溫泉,比比皆是;山奇、水靈、谷美、石秀,處處成景。
貴州省委書記陳敏爾說,山地是多彩貴州最美的風景,也是貴州人民最美的鄉愁。伴隨著交通等基礎設施日趨改善,各種山地資源日益升值,貴州將更加珍貴。
亞太旅游協會前主席斯科特·斯伯努則說:“貴州作為中國最美麗的省份之一,有著宜人的天氣,美麗的風景和熱情好客的人民,這些都是重要的旅游資產,應該被推廣到全世界。”
今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視察指導工作時指出,貴州風景名勝資源豐富,素有“公園省”之美譽。他因此特別強調,貴州要把旅游業做大做強,豐富旅游生態和人文內涵。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貴州代表團參加審議時評價貴州旅游物以稀為貴,好山好水就是“貴”,并把首屆國際山地旅游大會作為“大禮”送給貴州。
本次世界山地旅游大會上,貴州“一地辦會、全省聯動、節賽并舉、景產融合”,展示出十足的底氣和自信。
大會期間,黔西南通過晴隆24道拐汽車爬坡賽,萬峰林徒步大會、萬峰林國際自行車賽、熱氣球表演賽、三岔河國際露營大會等系列活動,讓世界感受貴州山地的魅力。
短信》仁懷至習水天然氣支線工程于今年9月30日整體完工,并于10月16日正式開通投運。
本次會議旨在促進“一帶一路”山地國家和地區的旅游交流與合作,是一個立足貴州、放眼世界,共同研究推進山地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國際性平臺。
來自世界旅游組織、亞太旅游協會等國際旅游機構,美國、英國、法國、瑞士、日本、韓國、尼泊爾等39個國家和地區147位國際知名專家學者,國家有關部委,境內外旅游管理機構、旅游企業、航空公司、金融及投資機構、主流媒體等800余名嘉賓齊聚貴州,共話山地旅游,普及山地生態旅游理念,探索山地旅游發展模式,推動中國乃至世界山地旅游發展。
貴州山地旅游如何發展,來自世界各地的行業精英從不同的角度為貴州支招。
“我們應該用一種新的旅游體驗奉獻給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讓他們在中國發現新的旅游樂趣。我堅信,貴州在這方面可以成為中國的典范,為中國旅游業的歷史突破邁出新的一步。”世界旅游組織榮譽秘書長、貴州旅游發展顧問貴州省旅游發展顧問弗朗西斯科·弗朗加利說。
亞太旅游協會前主席、貴州旅游發展顧問斯科特·斯伯努認為,貴州旅游要想真正打動世界,硬件和從業人員需要具備更高的素質。比如,熟練應用英語甚至多語言的導游和從業者,多種多樣的便捷的交通設施,從一星到五星各種標準的酒店等。 “如果你的表現能夠讓游客喜出望外的話,他會成為你的免費宣傳者。”斯伯努說,一個滿意的游客回家后會給三個人表達本次旅游的愉快,一個不滿意的游客回去就會跟9個人說不滿意,這個比例是非常大的。
世界旅游組織山地旅游和冬季運動資深顧問、瑞士洛桑大學教授彼得·科勒則把目光放在了限量開發上,他建言貴州,生態尤其山地旅游生態環境脆弱,一定要適當控制游客人數,保護好這個美麗地方。“其實旅游的開發也像限量發行一樣,可能會更持續、更長久,也更珍貴。”
而法國參議院議員米歇爾·鮑瓦德則結合阿爾卑斯山的山地旅游開發建議貴州,要在山地旅游中挖掘和保護本地歷史和建筑。鮑瓦德說,山地旅游中應該開發一些文化旅游項目,能夠使人去發現一些新的文化的和過去的遺跡,這樣可以保證游客的回頭,使大家能夠承認不同地點的一些旅游價值。
國家旅游局副局長李世宏也認為貴州要結合世界經驗和國際眼光,高起點規劃和發展山地旅游。他說,世界上不少國家立足自身山地資源條件,探索出許多符合當地生態系統的可持續旅游發展模式,積累了不少經驗。例如,美國黃石國家公園推出的“初級護林員”體驗游、野生動物教育體驗游、加拿大班夫國家公園推出的可持續社區生態旅游、新西蘭峽灣國家公園推出的徒步游、瑞士推出的冰雪文化生態游、尼泊爾國家公園推出的徒步游等,都創造了許多值得貴州借鑒的好經驗。
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是貴州發展上最重要的理念,也是發展旅游的根本遵循。
貴州省旅游局局長傅迎春說:“山地生態的復雜性、脆弱性告誡我們在發展中必須守住生態底線,把山水、田園、歷史、文化、氣候和空氣作為最寶貴的旅游資源,像保護眼睛、對待生命一樣倍加珍惜。”
目前,貴州省正在編制《貴州“十三五”旅游發展規劃》和《貴州生態旅游發展戰略規劃》。圍繞規劃,貴州將全方位、多層次地對山地資源進行綜合保護,加強山地生態環境質量監測,營造山地環境保護的社會環境氛圍,培養全民環境保護意識等發展目標。
“旅游的前途在農村,希望在農村,鄉村旅游前景不可限量。” 傅迎春對鄉村旅游寄予厚望,“我們力爭到2017年,全省建成鄉村旅游轉型升級示范村寨100個以上、重點村寨1000個左右,示范和重點建設經營戶10000個,打造50個左右的鄉村旅游目的地,實現農民旅游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20%以上,把青山綠水、文化內涵轉化為老百姓有獲得感的‘金山銀山’,為‘生態美、百姓富’作出更大貢獻。”
借助全面進入“高鐵時代”和年底實現“縣縣通高速”的有利條件, 貴州在全省重要節點城市、交通站點、服務區、旅游景區及可開發區域,布局建設足量的旅游客運服務服務區、游客中心、度假酒店、主題客棧、旅游景區和旅游村寨,提升山地旅游通達性、便捷性、舒適性,構建“快旅慢游”服務體系,使其成為發展生態旅游的重要載體。
與此同時,資本短缺的現狀有望得到破解。
本次山地旅游發展大會上,投資項目簽約儀式顯示,中國工商銀行意向性授信100億元人民幣、中國銀行意向性授信50億元人民幣、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意向授信20億元人民幣,用于全省旅游產品建設;中國保利集團公司將于2016年在全省布局5000輛旅游房車。
著名旅游規劃專家、國際旅游投資協會會長劉鋒認為,貴州要“道法自然”,變過去的“砍樹經濟”為“看樹經濟”,需要有一個產業鏈上下游貫通的聯動發展思路,變傳統的山地為一個度假地、養生地、休閑地和旅游地。

10月11日,作為首屆國際山地旅游大會的旅游項目,熱氣球競技及體驗是本次山地旅游大會受民眾關注度最高的項目之一。(張德厚/攝)
(責任編輯/李 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