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程 星
“整臟治亂”動真格見成效
文丨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程 星
回顧近十年來的“整臟治亂”工作,全省各地不斷加大投入力度,許多“臟亂差”現象得到明顯改善,群眾滿意度逐年提升。
“路面干凈了,小區整潔了,人的精氣神好了!”
作為一名普通市民,王曉春對安順市區的變化深有感觸:“以前因為城市臟亂差,都不想出門。現在周末帶著老人和孩子去虹山環湖路上逛逛,看看美麗安順,一周的疲憊都會消失得無影無蹤。”這一切變化,得益于“整臟治亂”專項行動。
始于2006年的貴州省“整臟治亂”專項行動,是一項順民意、惠民生的民心工程。
回顧近十年來的“整臟治亂”工作,全省各地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對城區道路、公廁、停車場、環衛設施等市政基礎設施進行改擴建,使城市功能不斷完善;重點加強對主次干道、車站碼頭廣場、居民區等重點部位的全面整治,許多“臟亂差”現象得到明顯改善,群眾滿意度逐年提升。
12月7日,在全國愛衛辦官網公示的2015年擬命名國家衛生城市名單中,貴陽入圍。
晚上九點,六盤水市鐘山區人行道上路人漸少,環衛工人開始用高壓水槍來回沖洗道路。
鐘山區城管局局長陳宏量走在環衛工人剛剛清洗過的人行道上,彎下腰用手擦了擦路面。他說:“鐘山區以克計凈,主城區執行天安門廣場大閱兵時的衛生標準,要求做到每平方米灰塵不到2克。”
鐘山區多次在全省“整臟治亂”專項行動考核中排名前列,與這樣的高標準關聯密切。高標準源于“精準化”的考核制度,這是“整臟治亂”專項行動推向深入的重要路徑。
“整臟治亂”專項行動啟動之時,貴州省文明辦就出臺了考核制度,實行分類考核,其中省級文明城市和提名城市為一類,其他為二類。2015年,為增強考核工作的科學性,省文明辦以常住人口為依據,將全省88個縣(市、區、特區)分為一類縣、二類縣進行分類考核,10萬以上為一類縣,10萬以下為二類縣。分類考核中,以明查、暗訪、委托第三方機構開展測評等活動方式,對市州縣進行綜合考評。
目前,“整臟治亂”專項行動考評結果已作為黨政主要領導實績考核的重要內容,作為干部考核評價、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并列入各級各部門年度目標管理考核的重要內容,橫向考核到省直有關職能部門、縱向考核到縣。
各市、州、縣比照省里的做法,制定考核方案,開展明查暗訪、考核問責。通過多層次、多部門、多方面的督促檢查,推動“整臟治亂”常態化、長效化開展。
六盤水市文明辦副主任姚斌認為“量身定制”是“精準化”考核最大的特點,部門職能不同,考核內容與分值也不同。六盤水市“整臟治亂”專項行動考核方案就分為縣區、部門、省屬駐市大企業三個不同的版本。“讓對方明確知道該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考核更加量化,避免隨意性,讓考核更公正客觀。”
與“精準化”考核配套的是明晰的獎懲制度,以確保“精準化”考核的力度。
“日巡查通報月考核兌現”就是丹寨縣一直堅持的獎懲制度。每月匯總一次考核結果,兌現一次獎懲。對排位靠前的單位給予表彰獎勵,對排位靠后的單位掛黃牌進行督辦;對年內被督辦2次以上不見成效或成效不明顯的單位,采取約談單位主要領導、電視曝光承諾、組織處理等措施。
截至今年10月,松桃自治縣已有5名村支書被撤職,3名村主任被責令辭職,2名縣部門和3名鄉鎮主要負責人被誡勉談話。
安順市文明辦主任鄧勇說:“暗訪、曝光、問責是我們推進‘整臟治亂’專項行動的有效辦法,2012年至今,安順市文明委共亮出11張流動黃牌,有縣領導被約談,有縣文明辦領導被調整崗位,市直部門個別科級干部被免職。”
嚴格執行問責,讓領導干部驚呼“動真格”的同時,對“整臟治亂”開始高度重視并落到實處。
“整臟治亂”已進入全面深化新階段。
今年8月,省委副書記、省文明委主任諶貽琴在全省“多彩貴州文明行動”整臟治亂專項行動電視電話會議上要求,在投入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需要運用新技術新手段推動常態化治理。
諶貽琴提出,要學習借鑒一些地方數字化城市管理的好經驗好做法,積極運用大數據技術,探索實施“互聯網+城市管理”新模式,進一步強化全時段、全方位、精細化管理。
各地在開展“整臟治亂”專項行動工作中,創新工作思路,探索新的工作模式,有效推動“整臟治亂”工作向縱深推進。
其中,向社會購買服務,走市場化的道路是一條高效的路子。
在“整臟治亂”工作中,各地積極探索引入競爭機制,通過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會購買,以經濟手法把民間的力量撬動起來,撬動社會力量參與城市管理。
興仁縣環衛管理、廣告位管理、城市道路臨時停車收費均實現市場化管理。每年,興仁縣投入資金1000多萬元,將縣城區環境衛生的清掃、保潔工作實行公司承包化運作,并制定了獎懲制度進行監督檢查和考核評比。通過市場化管理,興仁縣城市環境衛生得到明顯改善。
野廣告治理一直都是“整臟治亂”工作的頑疾。
興義市采用市場化方式對城市野廣告開展治理,通過招投標方式選出具有一定實力和經驗的公司實行定人員、定路段、定責任、全天侯巡查的方式進行治理,讓亂張亂貼得到有效遏制。
在城市發展過程中,“整臟治亂”工作借力于數字化城市管理建設。
在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安順,西秀區數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臺已建成180余顆視頻監控探頭,基本覆蓋了城區重要節點。西秀區委托普查公司對主城區涉及城市管理的所有事、部件進行摸底普查。
西秀區文明辦主任程曉認為,經過對城市部件的數字化分類,也就等于是為城市部件辦理了“身份證”,便于進行統一管理。
不需報位置、路名,只需報出商鋪名就能從地圖上準確確定事、部件發生的位置,這是系統平臺“數字化”管理的一大創新。
“整臟治亂”不僅需要在管理上下功夫,更重要的是將其轉化為大眾參與的自覺行動。
全省“整臟治亂”專項行動堅持“創建為民、創建惠民”的原則,依靠群眾、發動群眾、服務群眾,形成“我參與、我分享、我快樂”的良好態勢。
專項行動已建立群眾評價監督機制,在多彩貴州網開設“不滿意問題征集”活動專欄,發動群眾積極反映問題和提出建議。
專項行動要求各地持續深入地開展好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等創建活動,通過制定市民公約、村規民約、加強文明勸導和組織開展各類志愿者服務活動等形式,倡導文明新風尚。
松桃自治縣將每周五確定為“全民義務清掃日”,按照責任區域,要求全縣干部職工、所有鄉鎮、村都按規定時間開展義務清掃勞動。干部群眾都已形成自覺到指定地點、街道、村前屋后開展清掃、除草等常態勞動。
目前,全縣共70余萬人次參與了“整臟治亂”工作,清運、焚燒垃圾2000余噸,清理河道河溝1500余條,城鄉環境衛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安順西秀區,入選全國“江河衛士”候選人的市民蘇天福在虹山湖邊撿垃圾18年,退休后他成立了300多人的虹山湖環保志愿者服務隊,號召大家一起保護環境。
蘇天福將300多人分為20個小分隊,每個小分隊負責不同區域的環保。這位老人還細心地擬定了環保的標準:“涼亭無蛛網,護欄坐凳無污跡,地面草叢無垃圾……”看到周邊住戶往虹山湖中倒污水,他會隨手拍照并郵寄給報社。老人說:“這個方法很管用,現在倒污水的情況很少了。”
整臟治亂推進到現階段,整治成效明顯,但問題也一定程度上存在。貴州省文明辦專職副主任朱文東認為,“反彈”和“回潮”嚴重是目前面臨的問題,貴州將保持對工作落實不力、問題突出的地區和單位通報批評、黃牌警告,始終保持高壓態勢,有力推進“整臟治亂”專項行動持續有效推進。
(責任編輯/李 坤)

鐘山區以克計凈,主城區執行天安門廣場大閱兵時的衛生標準,要求做到每平方米灰塵不到2克。(六盤水市文明辦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