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廖松林
發展村級集體經濟 全力消除“空殼村”
文丨廖松林
為進一步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消除“空殼村”,平塘縣巧借東風、因勢利導,撬動農村大發展“齒輪”。全縣40多位領導率先帶動,每人聯系1個扶貧攻堅重點村,縣涉農部門每年用30%以上資金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頂層設計,科學規劃路線圖。平塘縣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消除“空殼村”工作作為一項社會工程強力推進,成立專門調研組,組成工作專班,多層次、多領域、全方位“解剖麻雀”。立足實際,下發了《平塘縣消除“空殼村”進一步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三年行動計劃方案》,按70%:20%:10%的推進步驟,制定發展規劃,明確時間表和線路圖,因村施策,掛圖作戰,建立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空殼村”清零專項督查制度、聯席會議制度、縣級領導掛幫重點村機制等。組建巡回督導組,不定期開展督查,并將發展集體經濟“空殼村”清零三年行動計劃作為鎮(鄉、街道)、部門(單位)年度目標考核責任制重要考核內容,作為履行黨建工作主體責任的重要評價依據。
目前,全縣已消除空殼村88個,其中,村級集體經濟積累在5至10萬元的有77個,在10至30萬的有8個,在30萬元以上的有3個,“空殼村”消除率為70.9%。預計在2017年全面完成空殼村消除計劃。
創新途徑,找準發展驅動力。如何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近年來,平塘縣立足各村地理位置、資源條件和發展基礎,采取土地經營權折價入股分紅、閑置資產合作開發、興辦產業實體帶動等方式,依“地”生財、借“水”掙錢、點“房”成金,切實把沉睡資源轉變為經濟收益,讓企業、農戶和村集體三方共贏,走出了一條條發展集體經濟的特色之路。
平塘縣卡蒲毛南族鄉把閑置民房改建為養鴿場,發展山鴿養殖,購置種鴿300對,預計年產值23萬元。平舟鎮京舟村依托國家級旅游扶貧示范點的落戶,成立鄉村旅游合作社,發動社員500多名,撬動民間資金200余萬元入股康體養生項目,預計每年村集體經濟可增加30萬余元。掌布鎮開花寨村果蔬專業合作社,鼓勵農戶用土地、荒坡荒山作價參與合作社入股成為股民,118戶村民加入了合作社,帶動300余戶種植蜜柚1萬余畝、刺梨200余畝、椿樹600余畝,每戶平均純收入近3.7萬元,村集體經濟每年可增加10萬元。
巧借東風,眾人劃槳開大船。平塘縣將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第一書記”、精準扶貧、“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和縣直各部門掛幫聯系點有機結合,推進人、財、物向基層傾斜,做到精準發力,持續推進。整合同步小康、涉農、扶貧資金1.2億元,扶持發展村級經濟實體70余個。
金盆街道新寨村依托桃樹標準園示范推廣項目,爭取200余萬元扶貧資金發展“四月桃”特色果業,種植四月桃7500余畝,核桃350余畝,橘子150余畝,走出了一條“生態富民”特色發展之路,村集體經濟每年可增加15萬余元。大塘鎮大力實施“村企聯建”,引進8家企業發展茶葉種植7.7萬多畝,帶動當地1萬多村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100萬余元,實現村級集體經濟收入10余萬元。同時,依托引進企業建立茶葉加工廠,帶領群眾將茶葉種植、加工、銷售打造成一條龍產業,既增加了群眾經濟收入,也促進了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
(作者單位:平塘縣委黨建辦 責任編輯/任廷會)

平塘縣大塘鎮采取“村企聯建”方式種植茶葉,發展集體經濟。(作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