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潔
快樂的幼兒園里有很多有趣的地方:“郵局”在舉辦“世界杯郵票設計大賽”的活動,“商店”里不僅有琳瑯滿目的商品,還有貼心的“快遞”服務,“電視臺”里小節目主持人正在采訪“小嘉賓”,哦,還有最受歡迎的“美食城”……
這么多體驗角的設立,就是要讓孩子們盡情游戲,因為游戲不僅是孩子們身心發展水平的反映,更能激發孩子們源源不盡的創造力。
咦,“美食城”里好像特別熱鬧,發生什么事情?
“音樂餐廳”開張了!
自主游戲時間,樂樂、金金、天天最喜歡去“美食城”玩。
樂樂對小伙伴們說:“快來看,我發現了好多樂器。我們用這些樂器吸引顧客吧?!?/p>
金金說:“好啊,有一次我和爸媽到餐廳吃飯,也有人唱歌表演節目的。”
天天說:“對呀,我們一起來開一家音樂餐廳吧?!?/p>
三個小朋友一拍即合,一人手執一樣樂器,樂器的聲音伴著他們不成調的歌聲,夾雜著時不時的“笑場”,還有夸張的肢體動作,一下子吸引了很多小朋友圍了過來。
“音樂餐廳”的“生意”最后怎么樣?看看大家的笑臉就知道了!
我旁觀了整個過程,作為老師或家長,在孩子自主游戲時千萬不要去左右孩子的想法和玩法,靜觀其變即可,孩子們在游戲時的創造力常常會讓我們大吃一驚。
我其實在上課的時候會用樂器讓孩子們感受不同的音樂旋律,也嘗試讓他們伴奏,但作為“課業任務”,不少孩子一會兒就沒有興趣了。然而,他們自己營造出自由、輕松的氛圍,自發組織了音樂表演,每個孩子都那么投入、歡悅,連我都忍不住加入他們,一起扭動起來……
“特色招牌”誕生記
“音樂餐廳”開張了,因為有伴奏表演,吸引了很多“顧客”。
“顧客”涵涵對“服務員”磊磊說:“我想吃水果沙拉,對了,還有水果冰激凌?!?/p>
磊磊犯難了:“我們這里都沒有,這可怎么辦?”
“老板”之一的金金也不知道怎么辦。于是他們跑來向我求助。
我想了想,打開電腦,幫他們找到了一些水果沙拉和水果冰激凌的圖片。
他們倆看著看著,異口同聲地說:“我們知道該怎么做了?!?/p>
金金取出“盤子”,把餐巾紙撕成一小片一小片,裝盤,還對我說:“看,我這個水果沙拉不錯吧。”
磊磊找出了彩紙、糖紙,還有各種顏色的塑料袋。他先把彩色紙卷成蛋筒的形狀,接著把彩色塑料袋團成球固定在蛋筒上,最后用糖紙進行裝飾。
“顧客”涵涵滿意極了,一邊“吃”,一邊說:“味道真不錯?!?/p>
磊磊自豪地對我說:“諸老師,這是我們的新產品?!?/p>
我啟發他們:“怎樣能讓更多的顧客知道你們的新產品呢?”
金金說:“我可以去門口宣傳?!?/p>
磊磊說:“可以制作宣傳單,對了,還可以制作一個廣告牌放在門口?!?/p>
熱心的“顧客”涵涵也加入了進來,提議說:“我們還可以畫一份菜單。”
二話不說,三個人開始分工合作。金金和涵涵來到門口,用“上海叫賣小調”開始叫賣:“沙拉買呀,買呀買沙拉,蘋果芒果味道好呀?!?/p>
磊磊在材料箱里找到了一塊KT板,把今天的“特色招牌”——水果沙拉和水果冰激凌畫了上去,在店門口豎起了廣告牌。
“音樂餐廳”一下子涌進來了許多“顧客”,“老板”和“服務員”們都忙不過來了……
孩子的認知水平、生活經驗比較有限,作為家長或老師的我們可以通過圖片、實物等方法幫助他們認知,然后放手讓他們自己去發散創造。在游戲進行的過程中,我們也可以注意觀察,以“問題”為契機,幫助孩子擴展游戲的情境,并注意提高孩子們之間的協作能力。
“萬圣節”事件
凡凡和楊楊走進了“音樂餐廳”。小搗蛋凡凡對楊楊說:“今天是萬圣節,我們來扮鬼吧?!眱蓚€人扮成“小僵尸”,去嚇唬其他的“顧客”。晨晨也興沖沖地加入了“小僵尸”的隊伍,還大嚷:“快給我糖,不給就搗蛋?!比齻€人沖過去,把所有的飲料一飲而盡。
“音樂餐廳”里亂成一團。當班的“服務員”浩浩生氣地大叫:“你們再搗亂,我要告訴老師了?!?/p>
晨晨不以為然,說:“今天可是萬圣節,萬圣節里不給糖就要搗亂?!?/p>
我表示同意晨晨的看法,今天的確是萬圣節,但萬圣節應該怎么過呢?沖到別人店里搗亂,顯然是不對的。
我告訴孩子們萬圣節的時候,只許去門口有節日布置并點了燈的人家討糖,否則不許打擾,而且討糖過程中必須始終站在大門口等待,不能進入別人家里。
我找出有關萬圣節的視頻資料,放給大家看。
看完之后,小朋友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
小沁說:“原來萬圣節大家都會穿著奇怪的服裝,真有趣啊?!?/p>
浩浩說:“我最喜歡南瓜燈?!?/p>
“音樂餐廳”的小“老板”樂樂來了靈感,說:“我們一起做南瓜燈送給大家吧?!?/p>
小朋友們紛紛動起手來,利用各種材料制作起南瓜燈來,連搗蛋鬼晨晨、凡凡他們也坐下來,認認真真地做起了手工……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逐步形成了一定的規則意識,但因為認知能力和社會經驗的不足,他們未必清楚什么樣的場合適合什么樣的行為,這就需要作為家長和老師的我們給予必要的指導,在不壓制孩子天性的情況下,教會孩子必要的規則和禮儀。
Tips
“等待”有價值,“介入”需時機
作為家長或老師,我們要學會觀察孩子在游戲過程中的各種行為,觀察孩子之間的互動情況、孩子對游戲材料的運用情況、孩子在游戲中遇到的困難等,可以據此了解到孩子的需要、經驗背景以及動作、語言、情感、認知和社會性等方面的現有發展水平?!办o觀其變”地觀察孩子,千萬不要打斷、干涉孩子,把更多的思考、選擇權給予孩子,讓孩子自己去創造性開展游戲。這樣,我們的“等待”會很有價值的。
雖然說游戲應該是孩子自主、自發、自由的游戲,但在某些狀況下也需要家長或老師的有效介入。什么時候介入,考驗的是我們的觀察力和判斷力。如何介入,相對來說,要簡單一些,我覺得最好的辦法就是在關鍵的時刻“拋出問題”,引導孩子進一步思考,以“問題”為契機幫助孩子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最終能解決問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