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學習和工作的關系,我在法國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法國媽媽的優雅、干練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自己有了孩子之后,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忙亂之中。我作為媽媽的忙亂和我的法國朋友們同樣作為媽媽的優雅,令我不由自主地思考:她們是怎么做到的?而我們能不能也做到?
法國媽媽一個人能帶一個團隊的孩子!
有一個朋友問了我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為什么我們中國人是一個團隊帶一個孩子,而外國人卻是一個人可以帶一個團隊的孩子?
細細想來,真是如此。
以我們家為例,家里最多的時候有媽媽、婆婆、保姆和我,4個人一起照顧孩子,但家里還是亂成一團,每個人都累到不行。
但我認識的法國同事和法國朋友,無論是資深媽媽,還是新手媽媽,都是一個人帶孩子,就算有2~3個孩子,也很少請父母或者保姆幫忙的,而且絲毫不影響自己的生活質量。
她們是怎么做到的呢?
及早幫助孩子養成生活規律
我旁觀過法國朋友是怎樣給孩子安排每天的生活的,非常有規律,尤其是臨睡前,更是有一套非常固定的模式:
7:00 沖澡,換睡衣
7:30 喝奶
8:00不到,孩子喝完奶,大家跟孩子說晚安,媽媽會陪著孩子去他的房間,為他輕聲哼唱幾句歌謠,孩子就在自己的房間里、自己的小床上自行入睡,一覺到天亮!
而這樣的生活規律,我朋友從她孩子幾個月大的時候就開始實行,天天如此,孩子也習慣了這樣的節奏,一到時間就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事情了,非常乖巧。
法國媽媽對孩子生活規律的養成很有原則,我認識的所有法國父母晚上到了睡覺的點,如果孩子還不肯睡,依然會把孩子放到孩子自己的小床上,關燈,即使哭鬧也不行,這么一兩次下來,孩子就乖乖地到點就睡覺了。到了飯點,孩子如果不好好吃飯,媽媽是不會追在他屁股后面喂飯的,要么這頓飯就不吃了,要么等到孩子要吃時就只有涼掉的飯了。
法國媽媽這么做,一方面是促使孩子及早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另一方面也是在教育孩子從小就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爸爸的主動幫助
我們這一代為人父母者大多是獨生子女,受父母保護較多,加上經濟壓力和所謂的社會共識,一般都是我們的爸爸媽媽為我們承擔起了養育孩子的主要責任。
而法國的年輕人一旦結婚,絕對不會和父母長住在一個屋檐下,而生了孩子之后,也不可能要求父母來長期幫忙帶孩子,年輕的法國父母都會主動承擔起獨自帶孩子的責任。
法國媽媽本來就都比較獨立,但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法國的年輕爸爸們,他們會主動幫助媽媽做很多照顧孩子的工作,孩子年幼的時候,他們會給孩子用奶瓶喂奶、換尿布等,出門也都是爸爸背孩子,孩子長大了一點之后,也都是爸爸陪著孩子玩,幫全家安排豐富多彩的活動等,而做這些事情,根本不用媽媽提醒,爸爸自然而然就會承擔起自己該做的事情。
讓孩子照顧孩子
我曾經在戛納火車站的站臺上看到過一幕極其動人的場景:
一個法國媽媽拖著一個大行李箱,還用推車推著一個小嬰兒,旁邊還有一個大約5歲的男孩和一個大約3歲的女孩,男孩和女孩各自拖著自己的小行李箱。好像火車的時刻臨時有變化,媽媽需要去站內售票處處理一下,她就交代5歲的男孩照顧妹妹,自己推著最小的嬰兒走了。等待的過程中,女孩因為媽媽老是不回來,急得一哭再哭,每次都是她的哥哥抱著她,親親她的額頭,溫柔地安慰她……
這一幕看得我的心都要融化了,很想將來我的孩子如果有弟弟妹妹,也很希望他有這樣的擔當。
其實這一點跟我們的父母所處的時代特別相似,他們大多有兄弟姐妹,父母忙于工作,大一點的孩子都會自覺地承擔起照顧年幼的弟弟妹妹的責任,做飯,洗衣,帶弟弟妹妹們一起玩耍,在父母不知不覺中,大家就都長大了。
中國的“快”與法國的“慢”
我帶女兒和朋友聚餐,朋友家的孩子3歲。朋友先拿出iPad放到孩子面前,小家伙馬上聚精會神地玩了起來,朋友趁機喂飯,吃得又快又干凈。
反觀我1歲8個月的女兒自己拿著勺子往嘴里送飯,邊吃邊撒,一地飯渣,一頓飯吃得又慢又浪費。
朋友雖然很羨慕我女兒能自己吃飯了,但她并不打算效仿,反而很擔心:“你家孩子這樣能吃飽嗎?而且吃完一頓飯還得專門給她打掃,多費事!”
類似的話,我們家的老人也經常說:“這么小的孩子,你喂喂怎么了?她自己哪里能吃飽?還掉滿地渣渣!”
雖然是很小的事情,但體現的是兩種思維方式:一種是只要眼下快速達到目標,另一種是犧牲當下效率、追求長期的規律。
寧愿每天多花點時間,給孩子養成好習慣,眼前費事,但為將來省事,這也是法式育兒的基本原則之一。我認識的法國媽媽全部都是孩子的事情放手讓孩子自己做,一開始肯定做不好,媽媽免不了要多做很多收拾、整理的額外工作,但從長遠來看,對于幫助孩子的成長,后者無疑是更有遠見的。
我常聽身邊的年輕父母們抱怨孩子難帶,可是有沒有反思過是不是自己追求眼下的效率而沒有多花時間和耐心去幫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因而造成如今“難帶”的局面呢?每個孩子固然有自己的脾性和體質,但是不良的習慣卻是家長幫著養出來的。
作者簡介:唐倩,巴黎政治學院金融與企業戰略碩士,先后任職于法國政府駐華機構、通用集團法國分公司、歐萊雅集團法國總部,全職媽媽一年半后重回職場任投行公關,同時經營中國媽媽的法式育兒心得原創內容微信公眾號——“天使養成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