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垣
雖然按需印刷的出現已經有較長的時間,但迄今為止還不能真正實現即需即印的按需印刷。不過現在國外有一個不同的情形是:借助電子書平臺,越來越多的自助出版作者贏得了訂戶,而他們也想根據讀者需求自己掌握圖書的印刷量,因此給按需出版服務商帶來了商機。
例如,澳大利亞的丹尼爾·雷克騰瓦爾德在離開營銷工作崗位之后,用兩個月時間完成了一本包括導游在內的400頁故事書《檸檬拯救在悉尼》。這是他的處女作,雖然一切進展都很順利,但是找不到出版商為其出版。最終,他在“阿圖羅”名下建立了自助出版,并自費印刷了2100冊,然后通過自己的主頁進行銷售。其實,現在自發提交給出版社的手稿有99.5%都會被拒絕,而且并非每位作者都有時間、金錢將精力投入到書籍的大量印刷和市場銷售,所以自助出版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另外一個例子是業余女作家埃米莉·博爾德的真實經歷,她曾試圖將自己的一部歷史性愛情小說手稿投給一家出版社。但是2011年她看到了亞馬遜旗下Kindle網絡書店自助出版平臺旗下的KDP直接出版平臺,于是當年5月其作品《危險的陰謀》順利實現電子書出版,到11月底時已經成為亞馬遜最暢銷的前20本書之一。可見,自助出版同樣可以為作者帶來機遇。
自助出版變得越來越專業化
目前出版行業已經發現,借助自助出版的電子書也可以為印刷開辟新的潛能。2014年3月,萊比錫書展已經第二次把圖書獎授予自助出版者;2014年法蘭克福書展首次開設自助出版展區,剛剛提到的女作家埃米莉·博爾德和同事也出現在展臺上。
按需出版公司首次登場此次書展,并介紹了由其委托完成的“歐洲自助出版調查報告”。根據被調查的約1800位自助出版作者的調查結果可知:①越來越多的作者有意識選擇自助出版,以便快速、簡單地將其作品帶給讀者。②38.7%的受訪者把寫作當作業余愛好,他們利用按需印刷作為可能性,以便樹立他們職業生涯中專家的形象并且提高個人收入。③專業作者也喜歡這種模式,調查中近60%的專業作者打算更多地采用自助出版,有40%的作者想更集中精力專注于內容寫作和市場營銷。④受訪的1144位德國按需出版作者中,有74%的人感到最美的一瞬間是第一次拿到自己的書。
按需出版公司的業務經理說:“按需出版為作者開辟了全新的出版途徑。如今,每個作者可以不依賴于出版社而借助自助出版平臺順利出書,既可以出版電子書,也可以出版紙質書。”
出版社也可獲益于按需出版
傳統的出版社也可以像作者一樣從按需出版中獲益,因為即需即印的出版方式可以大大降低庫存的倉儲費用。按需出版公司的老板還看到了出版社的其他發展前景:“圖書市場正處于徹底轉型期,出版社面臨著嚴峻挑戰。在整個出版市場不太景氣的情況下,圖書品種的多樣化導致每種書的印數減少,而電子書的日益普及和流行更加劇了這種趨勢。更促使按需出版越來越普及的是,按需印刷的生產技術、產品質量和經濟性等都邁出了一大步,以至于未來不僅在質量上,而且在中短版活的價格上,數碼印刷與傳統膠印之間都不再有較大的差別。”
慕尼黑Grin出版社在按需印刷領域已經找到其利基市場。自1988年以來,該社出版學術電子書和書籍,并在傳統的圖書交易場所和網站上銷售。目前他們已經在市場上投放8萬多本印刷圖書和14萬本電子書,另外每個月還有通過按需印刷或作為電子書出版的800~1000份科學論文。該出版社的印刷合作伙伴也是按需印刷公司。
按需印刷不僅能夠降低印刷書籍的生產風險,并且還能銷售在傳統出版印刷中不賺錢的書。Grin出版社業務開發項目負責人SchmidMeil說:“市場將隨著客戶的閱讀習慣而改變。電子書在未來幾年內還將明顯地繼續增長,但是從美國等發展中的市場來看,電子書也不排擠紙質書,就像電視不排擠廣播一樣。”Schmid-Meil確信,書籍的印數會越來越少,按需印刷則將逐漸流行起來。
出版社對按需印刷服務商的要求是什么?Grin出版社負責人說:“對于出版社來說,成本、時間和質量是最重要的因素。特別是在過去的3年內,按需印刷的書籍質量有了明顯提高。”其實,傳統的出版社也完全可以向新一代自助出版商學習,因為按需出版依然可以讓出版社盈利,也讓印刷有足夠的生存空間。
鏈接:
豪華書仍是按需出版的市場空白
Matthias Mtting既是新聞記者,也是許多圖書的作者(約50本電子書)和酷愛自助出版者。一年以來,他經營自助出版博客,據說每年有超過2000多位用戶獲取來自獨立出版方面的信息。近期,《德國印刷者》記者就按需印刷的相關問題采訪了Matthias Mtting先生。
記者:按需印刷在電子書時代是否還符合時代精神?
Matthias Mtting:不僅憑我的經驗,而且也根據許多自助出版同行的經驗,我們的書絕對需要印刷版本。自助出版的書大多是平裝書,像電子書一樣很容易買到,與正式出版社的書相比,在價格上比較有競爭力。對于暢銷書作者來說,通常電子書與印刷書的比例為10∶1。這聽起來有點少,但舉例來看:一個作者賣出Kindle電子書占第一位,每天幾乎1000本電子書;與此同時每天賣出100本印刷書,一個月是3000本,其實這個數量已經不少了。
記者:作者和出版社對按需印刷服務商有什么期望?
Matthias Mtting:首先,印刷服務商必須考慮到,獨立作者不太懂行業術語,網上報價必須簡單明了,用在線打樣替代傳統印刷,印刷質量和裝訂必須依照德國讀者的要求。
記者:未來按需印刷服務商如何持續成功?
Matthias Mtting:目前“豪華書”仍是市場空白,未來市場將有大量需求,不過硬皮書、用特殊設備裝訂的書、照片書等,按需印刷的價格還沒有競爭力。在線印刷供應商如Moo.com對此指出的方向,正是自助出版者所關注能夠給他們粉絲提供的增值。另外,希望按需印刷服務商能夠在銷售方面給作者提供幫助。例如,美國CrcateSpace出版平臺很快贏得了較大的市場份額,因為他們不僅印刷書籍,而且還提供亞馬遜的無縫在線鏈接。
記者:哪些書適合按需印刷,哪些不適合?
Matthias Mtting:目前大多數客戶還支付不起彩色印刷的費用,因此按需印刷主要適合小說以及沒有大面積圖像的通俗讀物和專業書。不過我認為,原則上每本書都適合按需印刷,特別是隨著相關印刷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成熟。
記者:您認為按需印刷有哪些優缺點?
Matthias Mtting:按需印刷可以隨時修改內容,所以在某些情況下可以延長書籍的壽命,這類似于電子書的優點。也就是說,按需印刷可以從電子書熱銷中獲益,前提是解決銷售問題。缺點是在固定書店里缺少按需印刷的明顯存在,使得其重要性逐年下降。傳統出版社的書籍也不一定是顯而易見的,因為最容易看到的大多是熱門暢銷書。不過,隨著印刷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與正式出版印刷相比,按需印刷的價格劣勢將不斷改善,當然還是比不上電子書的價格。(文章來源:《德國印刷者》201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