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捷

信息安全產業是保障國家安全的戰略性核心產業,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加快發展信息安全產業是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發揮我省信息產業基礎雄厚的比較優勢,加快推進兩化融合,推動工業轉型升級,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
新的歷史階段凸顯發展信息安全產業的重要性
(一)互聯網時代帶來產業發展新機遇。自移動互聯網出現以來,互聯網引起了經濟社會幾乎所有領域的深刻變革,提供了一條高技術、高效率、高附加值卻幾乎不增加污染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成為推動經濟社會轉型升級,提升國家綜合實力的強大動力,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互聯網的興起對我國影響深遠,截至2013年底,中國網民規模突破6億,其中通過手機上網的網民占80%;國內域名總數1844萬個,網站近400萬家,全球十大互聯網企業中我國就占4家。2013年網購用戶達3億,全國信息消費整體規模達到2.2萬億元,同比增長超過28%,電子商務交易規模突破10萬億元。這都表明,互聯網在我國的迅猛發展,蘊含著十分廣闊的發展機遇。“現在人類已進入互聯網時代這樣一個歷史階段,這是一個世界潮流,而且這個互聯網時代對人類的生活、生產、生產力的發展都具有很大的進步推動作用。”習近平總書記這一科學論斷,是對人類文明、世界進步的準確概括,也精辟地指出了我國發展信息產業所面臨的巨大機遇。對于在前幾次工業革命中錯失良機的中華民族來說,我們必須以更開放的心態來擁抱互聯網時代的各種變化,在應變中不斷發展,爭取成為潮流的引領者和推動者。
(二)日益凸顯的信息安全問題要求大力發展信息安全產業。從國家安全的層面看,網絡戰已成為現實威脅。“棱鏡門”事件后,世界各國不斷加強在網絡空間的部署,聯合國裁軍研究所的調查結果顯示,世界上已有46個國家組建了網絡戰部隊,爆發國家級網絡沖突的風險不斷增加。同時,有針對性的網絡安全事件增多,對我國經濟社會影響進一步加深。此外,信息安全產業是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基礎。以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為例,如果無法從技術上、管理上盡力降低,甚至消除其中的信息安全隱患,其產業化將無法順利實現;同時,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也都與信息安全產業息息相關。從個人信息安全的層面看,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等新興技術應用日趨深入,個人信息安全問題也日益突出。
機遇與挑戰
(一)產業基礎良好。 我省網絡信息安全產業居全國第二位,擁有以中國電科30所等為代表的100多家從事信息安全產品研發、生產、系統集成和安全服務的企業,形成了信息安全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在國內具有一定比較優勢。首先,我省網絡信息安全技術鏈和產品鏈較為齊備。現有全系列網絡信息安全產品11類80余種,包括通信保密及終端系列產品、身份認證產品、授權訪問控制類產品、安全與存儲軟硬件產品、數據庫管理系統產品、基礎安全模塊系列產品等。其次,涉及信息安全的各領域協同發展良好。特別是在信息安全系統產品與應用產業、安全可靠終端產品與相關制造業、安全可靠芯片與集成電路產業、信息安全軟件與相關服務業等方面形成了良好的產、學、研、用的同步發展態勢。再次,信息安全產業科教優勢突出。我省依托電子科技大學、四川大學、西南交通大學、中國電科30所、國家信息安全產業基地 (成都)培訓中心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已形成全國一流的信息安全產業研發基地和人才培養基地。
(二)市場前景廣闊。 我國經濟目前正處于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疊加”特殊時期,在經濟新常態下,代表經濟發展新方向的新興產業將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信息安全產業作為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場空間巨大。根據IDC (互聯網數據中心)數據,目前中國信息安全產業產值與整個信息服務業產值的比例僅為1%左右,而歐美發達國家這一比例普遍在10%左右。另一方面,國產替代將使國內廠商的信息安全產品和服務的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參照歐美發達經濟體信息安全產業產值在整個信息產業產值中占比10%的行業現狀,同時考慮在萬物互聯時代,智能設備不斷普及,信息安全行業向中小企業和普通網民下沉,更多適合小微客戶的信息安全產品將進一步挖掘,保守估計到2020年,信息安全行業在萬物互聯領域的增量市場將達6000億元,是2013年信息安全行業總產值的50至60倍。
(三)挑戰依然嚴峻。一是網絡核心設備和關鍵軟硬件方面受制于人。我國信息安全產業的發展還無法實現自主可控,基礎網絡設備、信息安全平臺系統和信息安全芯片基礎產業等一系列核心技術領域都面臨著依賴國外技術和產品的尷尬地位,其中90%以上的元器件、通信協議以及網絡設備等相關產品需要依賴于國外廠商,廣泛應用于黨政軍各部門的信息安全管理系統、服務器等設備的國產化率僅為2.75%和4.94%。二是缺乏有效的產業投入。信息安全產業發展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但目前,國家缺少直接投入,我省也未建立專門的信息安全產業投資基金,企業缺乏正當的投融資渠道,導致科研成果難以轉化為產品,或者即使轉化為產品也難以形成市場規模。三是信息安全產業企業稅負較重。2013年,我省電子制造業總體規模在全國列第6位,而稅金列全國第4位。我省電子制造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產生稅金3.65元,高居各行業榜首,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84倍,是上海的8.9倍。四是安全意識欠缺。不少的信息系統建設時,只考慮如何充分發揮功能,對信息安全方面考慮較少,不愿在安全措施上進行投資,導致信息安全產品需求不旺。
發展的重點及主要任務
根據預測,到2017年,信息安全系統產品、安全可靠終端產品、安全可靠芯片、信息安全軟件產業規模達到550億元,帶動信息安全相關制造業和信息服務業規模突破2200億元,實現我省電子信息產業萬億目標。到2020年,信息安全系統產品、信息安全終端產品、安全可靠芯片、信息安全軟件產業規模達到1100億元,帶動信息安全相關制造業和信息服務業規模突破3800億元,成為帶動我省新時期經濟轉型升級的高端成長型產業,屆時,將建設成都為國家信息安全產業基地、建設綿陽安全可靠智能終端產業基地,推動信息安全產業集中集聚集約發展,組建信息安全產業發展研究院,構建信息安全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組織信息安全共性關鍵技術攻關,支持信息安全企業進行產業資源整合,發展壯大一批骨干企業、培育一大批中小微企業,積極爭取國內龍頭企業依托在川研發機構實現研發成果本地產業化等。
一是加快發展信息安全系統產品與應用產業。 充分發揮中電科、中電子等信息安全國家隊作用,積極引進、整合產業相關資源,針對黨政軍等關系國家安全、社會穩定的行業,開展相關信息安全技術研究、產品研發和產業推廣,包括黨政軍、電信、金融等核心部門信息系統安全產品,國產高性能密碼產品、互聯網安全監測與治理產品、高安全服務平臺及運營等,逐步實現事關國家安全、社會穩定行業的國產替代。
二是做強做大安全可靠終端產品與相關制造業。 以安全為特色,以智能終端大規模開發應用為目標,擴大市場占有率。把握信息技術融合化的趨勢,以新型信息消費需求為導向,充分發揮長虹、九洲在終端制造業及中電科在川研究所軍工保密安全方面的優勢,圍繞智能電視、平板計算機、智能手機、北斗智能移動終端等產業鏈長、帶動效應明顯、融合性強的產品,著力推動軟硬融合、制造與服務融合、網絡與產品融合,延伸傳統信息技術產業鏈條,推動產業模式創新,支持終端制造企業、運營企業、互聯網企業利用自身的優勢資源,形成智能終端保密產品、開發與推廣基于智能終端的應用。當前要推進安全保密手持終端的研發和產業化,大力發展安全可靠家庭信息終端產品,做強做大北斗終端產品、安全路由交換產品,推進安全存儲產品本地化生產和規模化運營。建立移動云的應用,實現云端數據存儲、處理和分析;發展移動支付、移動社交網絡、移動多媒體及數字娛樂,為大群體移動終端用戶帶來更多高質量的服務;以專項資金和政策促進安全智能終端的普及,擴大市場占有率。
三是著力發展可靠芯片與集成電路產業。 圍繞安全整機產品市場需求,以安全可靠芯片為重點,按照加快發展集成電路設計業、特色發展集成電路制造業、著力發展集成電路封裝測試業、配套發展集成電路設備和材料業的思路,重點開發保密手機安全芯片、智能電視核心和外圍芯片、北斗導航基帶和射頻芯片等專用芯片,加快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新興領域關鍵核心芯片技術研發。大力推進自主可控集成電路芯片制造和生產,加快第二代,第三代集成電路芯片生產線項目建設進度,鼓勵成都、綿陽、樂山、遂寧等地發展特色集成電路產業,積極推進綿陽、遂寧等地新引進芯片生產線的開工建設,推進集成電路制造業集聚。將我省建成國家集成電路產業西部中心。
四是積極發展信息安全軟件與相關信息服務業。 以技術先進、安全可靠和自主可控為方向,把握軟件產業網絡化、集成化、服務化的趨勢,進行產業布局。包括基礎軟件、云計算及大數據安全、移動互聯網安全和相關信息服務業等。堅持應用驅動和融合發展,加快推進產業鏈上下游合作,軟件產品不斷向平臺化、網絡化、移動化延伸,經營模式逐漸朝協同化、服務化和融合化推進,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為我省信息化提供支撐;針對我省“智慧城市”建設,發展智能交通、智能醫療、智能社區、智慧旅游、精準農業等領域的軟件產品、整體解決方案;發展智能電網、智能制造、智能管理、工業控制等產品與服務,推動兩化融合和傳統工業轉型升級;發展智能終端、智能語音、信息安全、嵌入式軟件等產品和數據處理、存儲服務,進一步支撐電子商務、移動平臺和軟件應用商店的運營,推動模式創新,促進信息消費。
強化政策保障和責任落實
(一)強化要素保障。 一是加大金融扶持。進一步支持信息安全企業掛牌上市,再融資和并購重組。認真遴選科技金融支持的對象,加大信貸資金與財政資金結合的支持力度。組織銀企對接,鼓勵各類金融機構進行科技信貸產品的創新,開發和完善適用科技型企業融資需求特點的授信模式,完善中小科技型企業的征信機制,提供針對性、定制化的信貸解決方案。二是設立信息安全和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通過國家戰略與市場機制有機結合,以市場化手段解決信息安全與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融資難的問題。三是強化電力、土地保障。對信息安全產業重點項目,優先保證項目用地用電。
(二)加大推廣應用力度。 一是建立網絡信息安全審查制度。制定我省網絡信息安全審查標準,禁止使用不安全的網絡信息產品。統一建設四川省信息安全公共服務運營平臺,提供包括電子政務安全云服務、數字證書與實名認證、征信體系安全等基礎服務。二是大力推廣應用本地信息安全產品。建立統一的政府采購和招投標專家庫,定期組織建設單位和評標專家對本地信息安全企業和產品進行培訓和反饋意見,鼓勵本地企業改進產品和服務、積極參與本地信息化項目建設。三是鼓勵行業企業開展應用示范。引導電信、金融等行業使用安全可靠信息產品,引導政府部門、企業使用安全數據應用中心基地,逐步推動關鍵設備、軟件和服務的國產替代。
(三)推進信息安全領域科技人才統籌發展。 依托國家千人計劃、省千人計劃等,圍繞信息安全產業發展需求,加強信息安全領域高層次人才引進和培養,引進海內外高層次創新創業領軍人才。依托電子科技大學、四川大學等省內高校,根據市場和產業發展需要,加大信息安全專業人才培養。按照科技體制改革的總體部署,在信息安全領域開展改革試點,探索科技人員兼職取酬、保留身份離崗轉化科技成果和創新創業,釋放創新潛能,更好服務于產業技術創新的新機制。
(四)建立和完善推進工作機制。 成立產業推進小組和辦公室、建立推進小組會商制度、建立統計體系和運營監測系統、建立重點項目分工推進工作機制、強化工作考核機制等方面形成推進機制,確保各項工作順利實施。同時,抓落實是推進工作的關鍵環節,對市 (州)、部門和骨干企事業單位提出工作要求,推進小組各單位對安排部署的每一項工作、目標任務細化量化,層層分解,責任到人,通過細化、硬化、追究責任,千方百計把各項工作抓出成效。 (責編:賀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