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佳男
任益新:卓爾不凡,為夢揚帆
文/宋佳男

中航卓越鍛造(無錫)有限公司總經理任益新
十年,會使一個初生的嬰兒成長為少年。那企業呢?一個新生的企業經歷十年時間,會發生怎樣的蛻變?作為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下屬企業中航重機公司的子公司,作為一家有著160人、年銷售收入3億元的鍛造企業,如何凝聚這一股力量?又準備怎樣完成屬于它的“卓越”篇章?2015年7月末,借參加中國鍛壓協會在無錫舉辦“法蘭與環件”專題會議的機會,本刊記者采訪了中航卓越鍛造(無錫)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航卓越”)總經理、無錫鍛壓協會會長任益新,聆聽他講述關于中航卓越和卓越人的故事。
中航卓越坐落于無錫市惠山區,前身為卓越鍛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卓越鍛造”),是一家民營鍛造企業。卓越鍛造于2006年建廠,當時只有60人,歷時一年完成了廠房土建和生產線建設。任益新介紹到,在建立之初企業面臨管理不規范、專業人員缺乏、基礎設施建設和市場開發任務繁重等諸多困難,在領導層親臨一線,克服了一個又一個難題后才運轉起來。卓越鍛造于2007年正式投產,并在當年實現銷售盈利。隨著企業發展以及鍛造行業競爭的加劇,為發展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實力的企業,也為了謀劃更加長遠的利益,從2008年開始卓越鍛造與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所屬企業開展合作,并于2009年底正式加入中航集團,成為所屬上市板塊——中航重機公司的子公司,并更名為中航卓越鍛造(無錫)有限公司,開創了本地區民企與央企合作的先河,成功實現企業的轉型發展。
中航卓越目前擁有員工160人,其中一線車間人員86人,一線質量檢測人員12人,各類技術人員30人,大專及以上學歷技術人員52人,研發人員20人,高級職稱3人,中級職稱5人。主要生產法蘭、管板、齒圈、軸承圈、回轉支承、機匣、結構環、閥體等鍛件,其產品品質依托于中航工業重型鑄鍛板塊的核心技術與專業化的工作團隊,廣泛應用于壓力容器、石化裝備、能源(風電、太陽能、核電、水電等)機械裝備、海洋船舶、燃氣輪機、大型工程機械及礦山機械、重型機械裝備、航空航天及軍工等領域。
古語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設備對于企業的意義就如士兵手中的武器一樣重要。任益新介紹道,中航卓越在發展的過程中,尤其注重基礎設備方面的建設。企業現有4000t鍛造油壓機、5000t鍛造油壓機、5000mm數控軋環機、9000mm數控軋環機、操作機、行車、加熱爐、鋸床、熱處理設備、大型立車、大型數控龍門鉆床、裝取料機等各類設備百余臺套。設備制造范圍涵蓋了外徑700~9000mm的環鍛件,單件鍛件最大重量可達32t,環形鍛件年生產能力達60000t。在厚壁環(壁厚達800mm)、高筒環(生產高度達1500mm)的生產上有特殊優勢。同時,為保證產品質量,企業引進了德國SPECTRO直讀光譜儀、超聲波探傷儀、萬能拉伸試驗機、低溫沖擊試驗機、硬度計、金相分析儀及其他理化檢驗分析設備。中航卓越新近籌建的檢測中心預計今年11月份投入使用,屆時中航卓越檢測中心將變成擁有國家級檢測資質的檢測機構,能夠為公司產品及華東地區的其他企業進行第三方檢測,此檢測中心將為中航卓越的產品品質保駕護航。
鍛壓設備性能和輔助設施的自動化、機械化水平,將不可避免地影響到鍛件產量和質量。為此,中航卓越從硬件管理著手,順應現在新材料、新工藝等方面的要求,積極引進具備生產效率高、節能減排強、產品品質好等特點的鍛壓設備,并通過替換舊式鋸床、采購天然氣鍛造臺車爐及鋁合金固溶爐、改造熱處理淬火池冷卻攪拌系統等舉措來提升生產效益。同時,在實際生產中倡導“預防大于治療”的設備使用原則,提升員工對設備的關注和愛護,提高設備使用壽命。
通過近幾年的努力,中航卓越已在加熱爐改進、設備工裝改進、鍛造工藝等方面取得諸多突破,為未來創新發展奠定了基礎。在這些年的發展過程中,中航卓越充分挖掘設備潛能,掌握了大型環鍛件鍛造和熱處理技術,生產的大型環鍛件達到行業先進水平。
任益新說:“如果說生產設備代表著企業的硬實力,那么技術就代表著企業的軟實力。企業有了好的設備,就如士兵有了一把好槍,但要槍法好,才能打勝仗?!眻猿忠约夹g創新為核心、管理創新為依托,積極推進創新型企業建設,積極促進企業的轉型升級,是中航卓越在發展過程中一直堅持的理念。公司追求精益化生產,應用先進鍛造數字模擬技術對鍛造制坯、輾環及異形環設計、熱處理等生產工序進行模擬設計,極大提高了研制的科學性,降低了研制成本提高研制效率。近年通過努力,中航卓越成為了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成功掛牌“無錫市特大型環鍛件工程技術中心”。2013年投入600萬元用于科研項目研發,目前技術中心形成自主研發項目23項,形成各類技術訣竅15項,申報專利10項,其中發明專利2項,成功申報高新產品9項。今年以來,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昌航空航天等知名大學廣泛開展校企合作,成立研發中心、研究院,通過校企共建模式,更加注重研發的創新,注重人才的積累。并把此模式作為企業轉型升級工作的一個重要抓手。任益新希望,通過研發中心這個平臺,不斷升級現有的合作方式,充分挖掘出校企合作模式的潛力,為企業轉型升級作出重要貢獻。

9m輾環機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核心,是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源動力,也是發揮裝備優勢和技術優勢的載體。任益新在人才的培養和任用上主張不拘一格引進人才、立足實踐培養人才,努力在企業內形成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用當其時的局面。
在中航卓越全體員工的努力下,經過艱苦攻關,成功下線目前國內直徑最大的合金鋼環鍛件。該產品直徑8700mm,高度309mm,單件重32t,堪稱中國之最。在生產過程中,完成了環鍛件從原材料、切料、加熱、制坯、輾環、熱處理、機加工至成品工序全方位的覆蓋。該產品的成功試制,標志著我國大型環鍛件的生產能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從根本上解決了我國重大技術裝備領域對大型環鍛件的需求,對提升中國工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的能力有著重大戰略性意義。
2014年開始,為加速企業生產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產品從低端向中高端發展,市場從內銷向國際舞臺邁進,中航卓越分別從管理、工藝和銷售方面引進多位具有多年鍛壓行業從業經驗的人才;同時鼓勵企業內年輕員工承擔重要工作,建立起一支年輕又富有朝氣的專業技術團隊,為企業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談到企業文化建設時,任益新說“不忘初衷,方得始終”,中航卓越努力為員工織造“卓越夢”,積極為員工營造良好的企業環境,不斷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企業連續三年被評為“先進集體單位”和“安全生產工作先進集體”,連續兩年被評為“惠山區企業文化建設先進單位”。中航卓越秉承集團公司“航空報國,強軍富民”的宗旨,堅持“自信、進取、創新、激情”的企業精神,致力于“打造卓越品牌,為客戶持續創造價值,將公司發展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中、大型特種環形鍛件重要供應商”的發展思路,堅持以優質的產品、優惠的價格、周到的售后服務,贏得市場的信賴,與客戶實現雙贏。

素質拓展訓練
當談到對中國鍛壓行業現狀的看法時,任益新認為,近年來全國制造業普遍呈現嚴寒低冷態勢。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的信心受到了嚴重干擾。雖然在很多領導層多有對實體經濟的言論,但在一片企穩、向好的掩蓋下,實體經濟舉步維艱、危機四伏。工業4.0需要強大的基礎支撐,作為工業的基礎“鍛造”尤為重要,需要我們鍛造人實實在在、精心靜心的默默付出。國家努力推動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比如成立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發布了《中國制造2025》規劃,推動中國制造業回歸等等,鍛造企業要努力通過技術、管理、工藝等各種創新堅持發展實體經濟,并準備好為該事業的崛起殫精力竭。作為實體經濟的堅守者,我們應該引以為榮同時更要引以為戒。
任益新還補充到,鍛件產品低端市場門檻低,很多鍛壓企業面臨行業產能過剩、設備陳舊、技術落后等問題。近些年,我國經濟增速放緩,大量生產低端鍛件的中小企業舉步維艱,面臨停產,這是一個優勝劣汰的自然過程。但這也是個契機,表明鍛壓行業正經歷著由低端制造過剩,部分企業向中高端制造升級整合的痛苦過程,經過市場洗禮,反而會進一步促進鍛壓行業迸發出新的生命力。高端制造的概念應考慮是否較以前在技術、經濟效益和功能方面有所提升來定義。任益新認為,當前正確理解鍛壓高端制造的概念、研究如何才能實現高端制造至關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找準企業各自的發展定位,找準轉型的最佳時機,這更值得企業家深思??傊瑥哪壳靶蝿輥砜?,鍛造行業是危難中有機遇,抓住機遇,也是大有可為、大有作為的。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任益新被推舉為無錫鍛壓協會會長。擔任會長期間,他積極出謀劃策,組織各種調研座談活動,共商行業發展大計,其主張的“攜手共進,抱團取暖,有序競爭,差異化發展”策略為地區經濟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企業文化建設
十年間,中航卓越從建廠之初的數十人、6000多萬元的銷售額,發展到現在160人、3億元銷售額,利稅3000多萬。任益新帶領下的中航卓越從規模、銷售到利稅均實現了穩步提升,對地方經濟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但這只是“卓越”征程的開始,還有更恢弘的畫卷等待卓越人去完成。
本刊記者在中航卓越生產車間參觀輾環過程時,看著橙黃色的坯料一步步演變為精致的環件,不禁感嘆現代工業的神奇。一個個代表著卓越人勤奮與努力的環件,與其說是一個產品,倒不如說是卓越人傾心打造的工藝品,它們就像一個巨型的金色指環,承載著卓越人的理想和未來。我們期待著有一天敢于有夢、勇于追夢、勤于圓夢的中航卓越和卓越人在鍛造行業里揚帆遠航,譜寫屬于他們濃墨重彩的一筆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