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春雁
2014年發生了好幾件令人欣慰和備受鼓舞的大事。
于國家來說,在北京成功舉辦了亞太地區層次最高、領域最廣、最具影響力的APEC會議,21位亞太經合組織成員國的最高領導人相聚北京,暢議“共同面向未來的亞太伙伴關系”;
于計算機教育界來說,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和中國高校計算機教育MOOC聯盟先后成立,這是MOOC元年以來,中國官方正式啟動的國內最具影響力的遠程在線教育活動,從而引領大家思考MOOC給計算機教育帶來了什么以及如何從不同角度來看MOOC;
于《計算機教育》雜志來說,成功組織了第四屆編委換屆會議、2014年度“思維碰撞”沙龍,主辦和協辦了“第四屆全國大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與信息素養大賽”“第十屆全國高等學校計算機教育改革與發展高峰論壇”“第十屆全國高校多媒體課件評比”等活動。繼2013年“MOOC中國”專題之后,2014年由編委清華大學孫茂松教授主持,兩次刊出“MOOC”專題“以翻轉思維對接MOOC教育新范式”和“東風漸屬新桃李:寫在清華大學學堂在線MOOC平臺發布一周年之際”。
2015年的鐘聲即將敲響的時候,辛勤的小編們驚喜地聽到一個好消息:《計算機教育》雜志被評為“2014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記得期刊中心成立不久的時候,談到《計算機教育》雜志在計算機教育界的影響,顏帥主任說,期刊應該有一種專門針對影響力的評價機制。短短的三年之后,我們在《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年報》中就看到了“影響力指數”這樣的評價指標,這是一個令專業期刊歡欣鼓舞的指標。不得不說顏總編對于期刊總體評價機制的洞察力,不得不說文獻評價研究機構的高瞻遠矚和客觀公正。
又想起我們曾經的呼吁:評價一份專業期刊,不能僅僅以引文指標為標準,在行業內發揮交流平臺作用更為重要。對于《計算機教育》雜志來說,站在更高的視角,洞悉行業發展態勢,關注教育改革全局,才是真正的專業期刊創新之路。
之所以有這種祈求和期待,是因為雜志自創刊之日起便不斷奉行“為行業搭建交流平臺,挖掘新思想,發現新人才”的專業媒體辦刊理念。我們的活動促成了包括臺灣院校在內的很多院校之間的合作;我們每年組織的課件評比和論文大賽給了一線教師更多的展示機會,我們還配合中國計算機學會、全國高校計算機教育研究會、全國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和中國計算機用戶協會等組織了多種對教學改革有意義的活動……是《計算機教育》雜志給了計算機教學一個嶄新的舞臺。
據不完全統計,《計算機教育》雜志的機構用戶包括國內的各大圖書館,如國家圖書館、首都圖書館、香港公共圖書館等,還有包括香港大學、臺灣大學在內的全國各類高校,另外還有部分研究院所;在國外,很多機構也是雜志的用戶,如美國的國會圖書館、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歐洲的法國國防部、牛津大學,另外還有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悉尼科技大學、日本國會圖書館、新加坡國家圖書館等。這些用戶的分布無疑為雜志提高影響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還是那句老話,對一份專業期刊來說,最重要的是做好服務工作。截至目前,全國高校有968個計算機專業、494個軟件工程專業、374個網絡工程專業和352個物聯網工程專業,這些專業的發展就是我們的工作目標,我們要讓交流研討在越來越廣闊的范圍內展開。隨著MOOC這種依賴大數據和網絡發展的教學模式的興起,教育改革大有可為;作為計算機界唯一的一份教育期刊,《計算機教育》雜志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