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燁 金瑩 張潔
摘要:介紹南京大學參加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的緣起和獲獎情況,從賽事組織、作品指導、選手感悟3個方面總結了相關經驗和收獲。提出在學校范圍內擴大參賽規模的方法是“文理兼濟,良性競爭”;從指導老師的角度介紹分階段指導作品的經驗是“創意引路、重視過程”;闡述大賽對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以及學生個人成長方面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計算機設計大賽;公平公正;組織參賽;參賽經驗;參賽心得
1.南京大學學生參賽的基本情況
1.1參賽緣起
2008年南京大學的學生開始參加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這項賽事得到了本校負責計算機公共基礎教學教師的一致認可,學校隨即成立了非計算機專業創新(競賽)中心,組織學生從第二屆計算機大賽開始參賽。
1.2獲獎情況
2009年學校獲得網站設計類、專業組數字媒體設計類二等獎各1個,非專業組數字媒體設計類優勝獎1個;2010年獲得網站設計類二等獎1個,非專業組及專業組數字媒體設計類三等獎各1個;2012年獲得非專業組數字媒體設計類三等獎1個;2013年獲得網站設計類一等獎1個、三等獎1個,非專業組數字媒體設計類二等獎1個、三等獎3個;2014年獲得網站設計類二等獎1個,非專業組數字媒體設計類二等獎1個、三等獎3個。從參賽類別看,南京大學作品主要集中在網站設計與數字媒體設計兩大類。
2.文理兼濟,良性競爭
參賽學生的規模從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校成績的好壞。成績最差的2012年和成績最好的2013年恰好是參賽作品最少與最多的年份。因此,要想取得好成績,必須有足夠多的優秀學生參與。如何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擴大賽事的影響力,是大賽組織者們必須關心的問題。我們梳理了2009年到2014年南京大學組織方式的變化,從中發現“文理兼濟,良性競爭”是一種較為理想的參賽組織形式。文理兼濟是指不分文理背景,盡可能地鼓勵更多優秀學生參賽;良性競爭是指分級組織,舉辦校內選拔賽,一方面逐步挖掘更多的優秀作品,另一方面為學生創造更多的舞臺,充分調動學生參賽的積極性。
教師在計算機大賽的總結會上學習了一些參賽規模較大的學校的經驗,并于2012年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對校內選拔做出了調整,效果顯著,主要措施有如下3方面。
1)將計算機操作類課程的課程設計與比賽相結合。
計算機操作類課程中設置課程設計環節,以課程所學為依托,學生組隊完成一個與當屆計算機大賽相符的課程設計作品,得分計算在課程總評中。教師從這些作業中挑選出優秀作品,在寒假前將修改意見告知學生,推薦其參加校內選拔賽。沒有被推薦的學生,如果有興趣,可以重新設計或修改自己的作品在高年級組隊參賽。
由于本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是面向全校的,因此在課程設計中鼓勵學生跨專業組隊,并積極為其創造條件,這樣一來,參賽對象也由原先單一的文科學生擴大到了全體專業學生,做到“文理兼濟”。這樣做一方面參賽作品數量大幅提升,基數大,優秀作品也會相應增多;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學生提升計算機應用能力,讓他們的作品在更大的平臺上得到檢驗和證明。
2)在校內擴大評委規模,提高評審水平,擴充計算機大賽的知名度。
我們邀請了各院系的相關老師作為校內選拔的評委,涉及的單位包括計算機系、信息管理學院、新聞傳播學院、商學院、戲劇影視藝術系、多媒體中心、藝術中心等。通過多院系的老師對作品做出全方位的評價,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好的修改意見,使參賽作品的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同時,這些評審老師通過了解這項賽事,可以向各自院系的老師和學生推薦,從而將校內賽事的組織引入良性發展軌道,進一步宣傳大賽。
3)調整獎項設置、減少冗余步驟。
為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所有參賽作品都頒發校級獎狀,獎項設置由原先的優勝獎、參與獎修改為一等獎、二等獎,并盡可能多地向省級賽輸送作品,學生參賽積極性大幅提升;同時,減少賽事過程中的冗余步驟,每年12月教務處發全校通知,次年3月下旬參賽學生提交作品,4月評選優秀作品,修改后的作品提交省賽(或地區賽)。
經過這3個方面的調整,南京大學的參賽規模在2013年大幅提升,最后有6個作品得到了全國獎項,2014年仍然延續了這種參賽規模。
3.創意引路、重視過程
好的創意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對過程的嚴格把控和對作品的精益求精則是另一個必要條件。作品指導主要有4個階段:作品設計階段、作品制作階段、制作答辯材料與提交作品階段、答辯階段。我們的經驗是重視過程中的每一個階段,在每一階段都產生“里程碑”式的階段性成果,通過保證各個階段性成果的質量來產生優秀的作品。
3.1作品設計階段
教師在設計階段要幫助學生選擇立意新穎的主題。以數字媒體設計類別為例,作品主題必須新穎、有創意、讓人眼前一亮,并且有利于應用多種媒體技術實現;以網站設計為例,主題的選取影響設計的側重點,而這個側重點與實現時使用技術息息相關。
主題確定以后,需要圍繞該主題進行作品設計。設計時要注意不能生搬硬套地將技術手段堆疊在作品內,而要圍繞主題合情合理地選用、組合技術。以數字媒體設計類別為例,作品就是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得有邏輯性、有亮點、能吸引人,而多媒體技術是將這個故事講得更生動、更有趣的輔助手段。
作品設計階段一定要注意原創性。以數字媒體設計類為例,今年學校有一個視頻拍攝了學生的大學生活,記錄了校區中的各種“生命”,享受在校園中漫步的過程。作品加入了作者自己的生活和對生活的看法,表達了真情實意。真實往往最能打動人,因此雖然該視頻所用的制作技術較為樸素,但該作品仍獲得了省賽的一等獎和國賽的二等獎。
3.2作品制作階段
在作品的制作階段,指導老師要充分相信并肯定參賽學生的能力,適當進行點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技術、技能的興趣和潛能。值得注意的是,學生作品中使用的素材不能有版權爭議,最好都是原創,高獎項作品一定是沒有任何版權問題的作品。此外,網站類作品制作時要充分考慮瀏覽器的兼容性,以便評審老師訪問時可以展示網站的全貌。
由于一些作品是從課程設計中挑選出來的,已經是成品,所以設計階段與制作階段不能嚴格區分。修改時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從心底認同指導意見,并且要采用“限時修改,緊迫盯人”的方式,即讓學生根據指導意見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修改,再次與指導老師討論,這樣反復打磨才能創造出優秀的作品。
3.3制作答辯材料與提交作品階段
作品完成以后,指導老師要組織學生制作演示材料與答辯材料。演示材料是初評老師對一個作品的第一印象。以網站設計類作品為例,評審老師不可能按制作者希望的順序遍歷網站中的所有內容,因此,在演示視頻中將網站的設計思想和精彩網頁呈現出來,有助于評審老師更深入地了解作品。
答辯材料可以復用演示材料,也可以重新制作,建議將演示視頻中的人聲去掉,配以柔和的輕音樂,在答辯時由參賽學生對照演示視頻做講解,比單獨使用演示視頻效果更好。
所有材料制作完畢后,學生將作品提交到計算機大賽指定平臺上,指導老師要仔細檢查學生填寫的信息,不要因為填寫出錯而導致作品不能獲得好成績。
3.4答辯階段
在決賽現場的答辯階段,指導老師要為參賽學生減壓,讓學生盡最大努力將作品的精彩之處呈現出來。指導老師要引導學生將決賽答辯看成一次鍛煉機會,無論是否獲獎,只要能把自己的作品完全展示給評審老師、讓評審老師了解作品的全貌,就是一次成功經歷,以平常心看待結果,反而能從比賽中收獲更多。
4.展示自我,不斷創新
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是一個全國性的舞臺,獨立自主、創造創新、團隊合作是永恒不變的主題,也是大賽留給學生最寶貴的財富。根據對參賽學生進行賽后調查,學生普遍有如下感想。
1)用心付出,總有回報。
大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一個作品從概念設計到成型需要作者對該賽事的熱愛以及對作品的堅持,所有參賽作品都根據指導老師的意見經過了反復的修改。獲獎學生都有一個共識,即做一件事,就用一種嚴謹認真的態度努力把這件事做好,過程本身就是一種難得的體驗,他們都將獲獎看成一個意外的驚喜。
2)自主學習,提升能力。
自主學習是大學乃至以后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技能。為了制作出好的作品,學生自學了各種相關知識和技術,獲獎學生則是參賽學生中自學能力較高的一個群體,很多操作或功能,可能之前完全不知道如何實現,但學生通過探索,勇敢嘗試,最后獲得了成功。
3)團隊合作,集體智慧。
通過大賽,學生對團隊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們體驗到了團隊工作的不易。每個學生的基礎不一樣,如何進行任務分配、怎樣協調好進度等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而對于單人小組,學生雖然比較自由,不愁分工問題,但大大小小的事務只能靠自己,而且思維很容易局限,因此,完善的團隊至關重要。
4)展示自我,全部原創。
所有參加決賽的學生在評委提問環節都感受到評委非常注重原創性。本屆大賽閉幕式上展示的一等獎作品中有一個視頻短片,從故事的設計、拍攝,到后期,完全由自己的團隊完成;有一個團隊制作了關于霧霾的海報,一共四十幅,完全由學生手繪完成;還有一個電子雜志,從背景圖案到文字內容,都是由學生原創的。這些優秀作品給參賽學生很大的震撼,他們感到一個好的作品不是一個簡單收集和堆砌的過程,更重要的是深刻體現出自己的想法,追求創意和獨特I生。
5)公平公正,競技學習。
參賽學生都感受到了大賽的公平與公正,認為得獎學生非常有才華也很用心,名列前茅當之無愧。雖然自己也很用心地設計作品,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參加這次比賽,真的開闊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對于本校學生,評判同齡人的優良不在學校名聲上,而是在具體的工作上,這是一個很好的人生經歷。
5.結語
從教學角度出發,計算機大賽改變了本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操作類課程的教學模塊,使學生具有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在創作作品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這是除了計算機能力以外的素質提升。計算機大賽是提高學生應用計算機知識、技術、技能的綜合能力的平臺,是學生展示自我、相互競技和學習交流的平臺,讓學生在成長為社會所需求的人才的道路中前進了一大步。
作為指導老師,我們希望大賽能夠延續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在決賽現場提供更多的指導老師與參賽學生相互交流與學習的機會,并且希望大賽組委會成立宣傳組,在各省市地區的教育主管部門宣傳大賽,展示大賽成果,使大賽成為國內最有影響力的全國性大學生賽事之一。
(編輯:孫怡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