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結晶鹽如何合理處理?
問 題:
在西部地區,一些煤化工項目由于周圍無納污水體,要求實現廢水不外排。煤化工廢水實現不外排的關鍵是濃鹽水處理。目前一般是采用蒸發結晶技術處理濃鹽水。蒸發結晶鹽的主要成分為鈉、鉀氯化物,富集有機物及少量的重金屬物質。結晶鹽主要來自循環水系統和污水處理站中水系統,目前將蒸發結晶鹽按危險廢物管理。由于煤化工結晶鹽產生量大,且極易溶于水,不易固化,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請問如果采取填埋方式,采用何種預處理措施固化結晶鹽,如何避免填埋后結晶鹽淋溶? (問題來源:環評論壇 lvwei2271)
解 析:
我國煤化工行業近年來高速發展,該行業廢水產量大且難以處理,環境保護部對該廢水處理提出嚴格的零排放要求,現今煤化工廢水處理最終形成結晶雜鹽,該結晶雜鹽不但包括多種結晶鹽成分,還包括難降解有機物,通常要求作為危險廢棄物送至填埋場進行處理。
煤化工結晶雜鹽作為危險廢棄物需通過固化/穩定化預處理后進行填埋。常用固化技術有水泥固化、凝硬性材料固化、熱塑性微包膠、熱固性微包膠、大型包膠、自膠結固化和玻璃固化等。玻璃固化技術進行結晶鹽固化預處理,具有容納鹽量大、耐硫酸鹽腐蝕性能強、固化效果佳的優點,但玻璃固化技術復雜,設備材料要求高、成本高。水泥固化技術設備簡單、操作簡便、材料來源廣、價格便宜、固化產物強度高,但是煤化工結晶鹽中含有大量硫酸鹽、氯化物和有機物等,會降低其固化效果。另外,可通過大型包膠技術封包固化體,采用1/4英寸厚的聚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HDPE包封結晶鹽,可以極大降低固化體的淋溶。但是無論采用何種方法,煤化工結晶雜鹽需按照危險廢棄物管理和處置,避免填埋后結晶鹽淋溶,同時防止30~50年后固化措施及防滲措施老化造成填埋的雜鹽泄漏成為重大環境隱患。

可見,無論采取何種固化措施及填埋方式,都將無法避免結晶鹽的淋溶和泄漏,在工程分析和安全措施上謹慎評價煤化工結晶鹽的二次污染隱患。如何構建一套切實可行的濃鹽水結晶鹽資源化利用工藝,是真正實現煤化工廢水不外排的關鍵。由于煤化工結晶鹽產生量大,且極易溶于水,不易固化,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一旦處置不當,會帶來重大環境隱患,因此,目前對于煤化工結晶鹽的處置方法選擇應該極為謹慎,尋找切實可行的技術,盡量降低結晶鹽的環境危害。

東華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化工部三院)提出的煤化工濃鹽水制取氯化鈉和鹽硝的專有技術,采用膜濃縮、物料分離、分部結晶、母液排出、制取結晶單鹽技術,達到煤化工濃鹽水分離工業單質鹽的目標。該技術主要分為5步:(1)采用膜濃縮使得鹽濃度達到預定值;(2)采用物料分離技術去除濃鹽水中的雜質;(3)根據氯化鈉-硫酸鈉-水系統三元體系相圖,在高溫下結晶出硫酸鈉,在低溫下結晶出氯化鈉;(4)剩余雜質富集在結晶母液中排出;(5)結晶母液送到母液焚燒裝置焚燒。目前,該技術正在新疆某煤化工企業進行濃鹽水分離技術方案論證,以期為煤化工廢水處理零排放奠定應用的可行性。
專家簡介:韓洪軍,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主要從事煤化工廢水零排放及結晶鹽分離、高濃度工業廢水處理,E-mail:han13946003379@163.com
《政策和部門改革的戰略環境評價——概念模型和操作指南》 簡介

作者:李天威 等 譯
出版社:中國環境出版社
書號: 978-7-5111-2109-7
出版日期: 2014年12月
近年來,戰略環境評價在國際上受到廣泛重視。政策和部門改革的戰略環境評價作為更高層次的宏觀分析方法,是從源頭入手,預防和減少某些政策制定對環境造成積累性影響的有效手段。然而,政策決策過程的復雜性和結果的不確定性,導致政策層面的戰略環境評價注定是一項艱難而繁復的工作。發達國家的研究實踐正處于探索階段,而我國更缺乏實踐經驗。
本書為世界銀行等主編的《StrategicEnvironmentalAssessmentinPolicyandSectorReformConceptualModelandOperationalGuidance》一書的中文譯本,將政策和部門改革的戰略環境評價6個試點項目的先進理論和經驗教訓進行了總結。本書內容具有以下特點:
一、內容適應性強。選取的試點項目如西非、馬拉維等發展中地區或欠發達地區,很適合我國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基本國情。盡管國情、制度和機制體制背景不同,但政策層面的戰略環境評價面臨著制度性和技術性等共性問題。
二、涉及領域廣泛。試點項目所涉及改革的部門有礦業、林業、規劃和交通部門。這不僅為了解各行業政策戰略環境評價提供了鮮活的資料,也使我們看到這些領域政策戰略環境評價中的競爭和壟斷等制度性問題。
三、建立了以制度為核心的戰略環境評價框架。盡管試點項目的背景和目標各不相同,但所有項目都探索了基于制度分析的戰略環境評價技術體系,對每個試點項目的目標、程序、成果及成果評估都進行了詳細闡述,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