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娜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口社會流動成為人口結構變化的新常態。本文以某區為例,從新公共服務理論視角,對流動人口計生基本公共服務現狀進行分析,積極探討流動人口計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途徑。
關鍵詞:流動人口 基本計生公共服務 均等化
國家衛生計生委流動人口司編發的《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4》顯示,2013年年末全國流動人口達2.45億,超過總人口的1/6。流動育齡婦女在流入地懷孕、生育的比例提高。2012年生育的流動育齡婦女中,孕期直生活在流入地的比例為57.6%,在流入地生育的比例為59.2%,分別比2011年上升5.9個百分點和7個百分點。在新常態下,立足新公共服務理論,通過對某區流動人口計生基本服務均等化情況調查分析,積極探討實現途徑,有利于提高流動人口社會融入,實現社會公平正義與社會和諧。
一、理論及資料方法解讀
1.新公共服務理論。新公共服務理論認為,政府的角色應轉變為服務而非導航,服務型政府應取代工業化下衍生出的管制型政府。同時,新公共服務理論將公民置于整個治理體系的中心,推崇公共服務精神,旨在提升公共服務的尊嚴與價值,重視公民社會與公民身份,重視政府與社區、公民之間的對話溝通與合作共治。
2.資料與方法。本文運用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500名流入已婚育齡婦女,進行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480份。同時,對20名基層計生干部進行了深度訪談,利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法,對該區流動人口計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情況進行分析,積極探討實現途徑。
二、流動人口計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現狀
(一)政策知曉與宣傳教育情況
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政策和宣傳教育情況調查顯示,流動育齡婦女對人口計劃生育政策、《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婚育證明》辦理、審驗、作用知曉率較高,分別達到86.7%和87.5%。而對優生優育、生殖保健、避孕節育等知識知曉率相對較低,分別為72.3%、69.8%和62.4%。流動育齡婦女喜歡的計生宣傳方式(多選)是培訓講座和面對面培訓,選擇比例依次為76.2%和72.8%;其次是免費宣傳品。已婚育齡婦女最想獲得的知識為優生優育、嬰幼兒健康指導(多選),選擇比例依次為83.6%和76.3%。
(二)接受計劃生育公共服務項目情況
流動育齡婦女接受免費計劃生育公共服務項目情況顯示,接受免費查環查孕、免費藥具發放服務的人數比例較高,分別為98.9%和80.2%,其次是孕期保健和優生優育指導,分別為67.7%和63.5%。計劃生育四術免費接受率較低,僅為32.8%,主要是已生育婦女在流出前,大多數落實了長效避孕節育手術。對服務接受方式,因流出地計生部門要求計劃生育健康情況,而在流入地接受計生服務項目的為83.6%,自愿到流入地接受計生服務項目的僅為16.4%。
(三)綜合服務滿意度情況
對綜合服務滿意度情況的調查顯示,滿意比例為85.6%,不太滿意比例為9%,很不滿意比例為5.4%。不滿意主要集中在服務態度上,占不滿意的比例為81.6%,而服務質量和服務內容不滿意比例共為19.4%。
(四)討論
通過調查發現,該區在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公共服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流動人口計生基本公共服務項目基本符合群眾需求,群眾滿意度較高。但是,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是計生基本公共服務內容窄,主要是為計劃生育管理服務的計劃生育避孕節育類,而群眾需求較多的孕期保健、優生優育指導和生殖保健等方面較少。二是獲取方式被動為主,主動接受免費計生公共服務的意識不強。三是公共服務需求多元化,對優生優育和生殖保健需求較高。四是優質服務意識有待提升。
二、流動人口計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途徑
從新公共服務理論角度,探討流動人口計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途徑。
(一)以人為本,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意識。傳統觀念認為,流動人口是外來人員,擠占了本地市民的公共資源。但是,實踐證明,流動人口對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要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要求,更新服務理念,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意識,為流動人口提供與城市市民一樣的均等化服務項目和內容,充分保障流動人口享受基本計生公共服務的權利,切實維護好、實現好流動人口合法權益。
(二)政府主導,加大投入保障力。加強頂層制度設計,從國家層面和省市一級層面做好統籌謀劃,完善全國統一的流動人口管理服務法規、規范,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深化統一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等制度設計。強化組織領導,各級建立一把手負責工作領導小組,推動流動人口計生公共服務均等化落實。加大投入保障,按照與常住人口同管理同服務的要求,實行分級管理、分級服務,加大省級財政轉移支付力度,保證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服務經費到位。
(三)公民參與,充分發揮流動人口計生協會作用。社會組織是為實現特定目標而建立的共同活動群體,具有整合、協調、維護共同利益實現目標的功能,也是公民參與社會管理服務的重要載體。因此,應大力推進流動人口計生協會組織能力建設,拓展服務內容,通過發揮協會社會組織功能,提高流動人口積極參與計劃生育管理服務的積極性,提升其獲得公共服務的話語權,維護流動人口合法權益。
(四)主動服務,轉變工作方式。轉變工作方式,積極主動服務,努力提高服務滿意度。推動服務重心前移,定期開展流動人口計生公共服務需求調查研究,根據流動人口不同層次人群需求,充分利用衛生計生資源,及時調整、完善服務項目的類別、數量和分布。加強工作重心下移,定期組織專業技術骨干人員到流動人口聚集區開展計生宣傳、優質服務活動,送服務上門。做到服務全覆蓋,加快流動人口信息化建設,深化部門聯動,加大信息采集力度,實現計生管理服務無縫隙、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