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陋之
淺談我的油畫風景創作
○周陋之

周陋之
1961年出生于湖南長沙,江蘇溧陽人。下過鄉,做過木工,進過工廠。1977-1981年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于長沙縣。1981-1983年進長沙燈頭廠電鍍工。1987年畢業于湖南師范大學美術系油畫專業。1991-2001年從事摩托車俢理工作10年。2001年至今,任教于長沙大學附中。
大自然既不矯情,也不自私,她對誰都是一樣公平地展顯出她的心懷和大美的容顏。作為一個畫家沒有不去贊美她的理由,另外就是源于內心對繪畫的熱愛而產生的精神表達欲望。當一個畫家的生存方式相對單一閉塞之時,自然界的萬物就成為了最能滿足他精神渴求的朋友,可以不擇季節、不擇時間地去和她交流,她寬容的胸襟甚至超越了生育我的母親,便讓人有足夠的理由去感激她。
藝術創作是一個藝術家生存的方式,也是一種艱辛的精神生活方式,最終的結果取決于對藝術的虔誠與熱愛。外物造化,中得心源。我雖然不寫生,但是我所創作的風景都是我極其熟悉的,甚至是有感情的景致。這些風景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烙印在我的腦海之中。它的春秋花月、酷暑寒冬都與我同呼吸。我從小生活的上大垅變成了筆下的《泡桐花開》,少年戲水的水陸洲則變成了《有紅房子的風景》,我工作的校園也同樣變成了《孤獨的陋之先生》,這些我所感知的美好都出現在我的畫中。

孤獨的陋之先生 82.2cm×65.2cm 2011年

五月 68.5cm×55.5cm 2014年

泡桐花開 125.5cm×90.2cm 2011年
囿于周圍的風景,未免太閉塞,到外面去看風景也是我必須做的功課。每到一個地方,我必須住下來,細細地觀察與感受,直到腦海中留下深深的印象。我行走江南皖北,觀云南山嶺云岫,看大海日落月沉。去年我獨行陜北,行塬上、穿山溝、住窯洞、枕黃河,聽黃河水入眠,醒來呼吸麥子與棗樹的清香。于此,我畫出的西北既不是西北,又確實是西北。沒有西北的具象,卻有西北的氣韻。棗樹林稀之清香,麥苗玉米之生機,西北塬上空曠博大的意境,西北人民扎根故土的生活熱情、奔流的黃河之水與我寂靜內心的碰撞,在我的作品中都有所展現。如《五月》《煙云》《塬》。
同時,在中國文化的氛圍中,不論是畫西洋畫還是中國畫,我認為不去研究中國古人的書法、篆刻、繪畫也是一件很令人遺憾的事情。我尤其喜歡欣賞篆刻小方寸、大世界中的分朱布白之美。一方印雖小,但可以與尋丈的摩崖刻石、千鈞重的鐘鼎彝器一樣,顯示它的精彩與奇妙,其筆致挺勁、游龍蜿蜒、高古深邃、圓潤綺麗、萬歲枯藤盡在其中。我迷戀此中滋味,也漸漸探索式地應用于我的油畫風景之中。如《西嶺》《麥田》。
自然予我,我予自然,塵世繾綣,不忘初心。

有紅房子的風景 68cm×50.5cm 2010年

初夏 82cm×65cm 2011年

楊家溝 28.5cm×68cm 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