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韋章華 岑志福 李宏宇 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李 旎
今年楊梅成熟季節,望謨縣原新屯鎮弄林村里紅彤彤的楊梅掛滿了枝頭,眼看就要喜獲豐收,但種植戶卻高興不起來。由于楊梅成熟期較短,眼看著這些楊梅就要爛在樹上,還沒有聯系到合適的商家收購,農戶們急得跟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團團轉。
原新屯鎮民生項目監督組了解情況后,立即向黨委政府匯報,協調村兩委以2.5元/斤的價格與貴陽客商達成收購合作,最終將弄林村的600畝楊梅全部銷售出去,為群眾創收276萬元。“感謝民生特派監督組的及時幫助,讓我們避免了損失,不然那些楊梅就要爛掉一大半,民生特派監督組的成立確實是能為老百姓辦實事、幫大忙的。”楊梅種植大戶韋光榮說。
這是望謨縣全力構筑民生監督工作“網底”,著力以大保障推進大公開、大監督、大查處,促進大惠民、大穩定、大發展的一個縮影。縣民生監督組自運行以來,嚴格按照以“六級構架、三個系統、兩項監督檢查和一套制度體系”為主要內容的民生監督“黔西南模式”標準化創建推進各項工作,堅持做到規定動作不走樣,自選動作有特色,整合全縣紀檢監察力量,緊緊圍繞民生政策落實,民生項目建設、民生資金管理發放中的突出問題,嚴肅查處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案件,形成了強有力的震懾作用,使侵農、害農、損農現象得到有效遏制,大力營造了風清氣正的為農、護農、利農政治生態。

民生項目監督特派組在街頭開展民生“大接訪”活動(望謨縣委宣傳部供圖)
望謨縣把民生監督工作納入各級黨委(黨組)落實主體責任重要內容,在全縣設立了15個民生監督組,配備民生監督員108名,村(社區)級聯絡員495名、村民小組信息員1104名、校(醫)務監督員191名,出臺《望謨縣民生項目和民生資金信息公開工作暫行辦法》、《民生公開問責辦法》等制度,將27個涉農部門的民生政策、民生項目、民生資金和便民服務事項納入公開范疇,錄入民生查詢系統,初步實現民生政策、民生項目、民生資金在電腦、網絡、終端上查詢、投訴舉報一體化。
截至5月20日,全縣開展民生數據錄入培訓三期220余人次,共錄入民生數據200多萬條,民生工程項目近千個,涉及資金3.7億元,系統瀏覽量超過6萬余人次。同時,縣委、縣政府調劑了一棟三層約1600平米的辦公樓作為民生監督、信訪舉報、案件查辦三大中心的辦公區,建成兩間縣級標準化談話室并正式投入使用。同時,各鄉(鎮、街道)落實民生監督組辦公室54間、談話室18間,配套了同步錄音錄像、辦公桌椅、電腦、打印機等必備的辦公設備,確保各民生監督組工作正常運轉。
望謨縣掛牌成立民生監督組后,有效整合縣紀委監察局、紀工委(監察分局)、民生監督組、鄉(鎮、街道)紀(工)委和村(校、醫)務監督委員會“五支隊伍”力量,形成從縣至村(社區、學校、醫院)的監督網絡全覆蓋,將監督重點從常規領域向民生領域轉變,從內部監督向外部監督轉變,有力保障了民生政策的落實、民生項目的實施、民生資金的安全,切實維護了群眾利益。
望謨縣整合宣傳資源,創新宣傳形式,突出與新聞媒體、電子顯示屏、農村大喇叭工程、固定宣傳欄、民族民間文藝相結合,全方位、多角度開展對民生政策和民生監督工作的宣傳活動,實現民生公開最大化、常態化。
望謨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蔣萬福告訴記者:“過去村兩委賬目不公開,群眾惠民資金沒處查,對惠民政策也不了解,看見到手的惠民資金和別的村有差距,村民心里對村兩委的‘結’就會慢慢形成。也有村干部利用百姓對政策的不知情挪用惠民資金。諸如此類問題,歸根結底是村干利用百姓對于惠民信息的‘一無所知’造成的。只有將信息公開才能解決問題,讓村干部無處伸手,也讓老百姓有渠道維護自己的利益。”
為此,望謨在縣電視臺、綠色望謨報、望謨手機報等新聞媒體開設專欄30期,宣傳報道信息127條。利用廣場、車站、公交車、政務服務中心等人員密集區域電子顯示屏滾動宣傳民生監督工作信息500余條。利用“鄉村大喇叭”每天一播民生監督工作。設立民生宣傳欄246塊,大型民生監督工作廣告宣傳牌15塊,惠民政策公示牌180余塊,繪制問答式宣傳漫畫長廊42處,編印發放6萬余份以“一牌三卡”為主要內容的綜合宣傳手冊,使民生特派工作、民生政策宣傳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村民通過觸摸查詢一體機自助查詢系統查詢國家惠民政策及惠民資金補貼項目(望謨縣委宣傳部供圖)
與此同時,望謨縣在各鄉鎮的便民服務中心、學校、衛生院、村活動室等地點安排觸摸查詢一體機,開通“望謨廉政網”,通過自助查詢系統將國家惠民政策與涉及縣直28個部門的惠民資金補貼直接“晾曬”出來。目前,查詢系統共錄入民生數據170多萬條,涉及資金5億多元,錄入民生工程項目500多個,將惠民政策與資金的運行置于百姓監督之下。
望謨縣拓寬民生問題反映渠道,加強日常監督檢查,著力搭建“每日一接訪、每周一下訪、每月一巡查、每季一督查、半年一述問”五個平臺,強力保障監督工作到位。
民生監督工作運行以來,相繼開展了新農合資金,小微企業補助,農機具補貼,農低保資金,中等職業學校、普通高中學生資助金專項監察和對鄉(鎮、街道)黨委政府工作的交叉巡查。共接待群眾來信來訪2140余人次,建立接訪臺賬1120余個,涉及民生問題880件,已辦結780件,轉相關主業部門605件。開展下訪176次,接待群眾1080余人次,發現民生問題線索128個,發放宣傳資料6萬余份。
縣紀工委監察分局和民生項目監督組緊緊圍繞縣委、政府的中心任務和重點工作,持續發力,不斷加大專項監察力度,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意見,采取約談、誡勉談話、通報曝光、下發督查整改通知書等,加大問責力度。
截至2014年,縣紀工委監察分局和民生項目監督組采取紀督政、以紀促政等舉措,使已停工7個多月、投資1.8億元的桑郎水庫重點項目及時復工;使5年未兌現的公益林補助資金在20天內兌現了4169.72萬元,完成兌現任務數的90%以上;在7天內兌現農低保資金2700余萬元,完成2008年以來累計滯留賬面資金2900余萬元的95%以上;在60天內完成新增油茶種植面積5萬余畝,超額完成了10萬畝油茶種植任務;使全縣83個農村安全飲水項目在12月30日前順利完工投入使用。同時促進計生工作、教育督導、縣委黨校體制升格評估等工作順利通過省級考核驗收。(責任編輯/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