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桂清等


摘要:2012年從福建寧德引進大型藻類龍須菜,在昌黎扇貝養殖區進行養殖試驗,對藻體生長適宜水溫、水層及增重情況進行了測量。結果顯示龍須菜養殖適宜生長水溫20~24 ℃,適宜生長水層為0.8~1 m,9月份生長最好,月增重率最高可達489%。
關鍵詞:龍須菜;水溫;水層;增重率
近年來隨著昌黎海域富營養化程度提高,海灣扇貝養殖區赤潮頻繁發生,造成扇貝滯長甚至死亡,嚴重阻礙了海灣扇貝養殖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在海區中適量養殖大型藻類,利用大型藻類在生長過程中大量吸收水體中碳、氮、磷等營養物質的特性,是防治海水富營養化的有效措施之一。龍須菜(Gracilaria verrucosa)屬于紅藻門、真紅藻綱、杉藻目、江蘺科、江蘺屬,是紅藻門中較大型藻類,野生狀態下多生長在低潮帶到潮下帶的巖石上,因其對溫度、鹽度適應性好,在5~30 ℃范圍內均可生長[2],利用藻類營養體可行無性繁殖,苗種容易獲得,且生長快、生物量大,在海灣扇貝養殖區適量養殖,可有效降低海區富營養化程度,抑制赤潮生物生長,改善海灣扇貝養殖環境。2002年河北省海洋與水產科學研究院申請參加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黃渤海區典型海灣復合養殖技術集成與示范”(課題編號2011BAD13B06),并負責在河北昌黎海域進行龍須菜和海灣扇貝的綜合養殖試驗示范工作,為摸清龍須菜在海區的適宜生長水溫、養殖水層等因子,在昌黎海域進行了龍須菜養殖試驗。
1材料與方法
1.1海區選擇
在昌黎扇貝養殖區,底質為泥沙質,水深8~10 m,海區潮流暢通,海水鹽度25%以上。
1.2龍須菜苗種
龍須菜種苗購自福建寧德,共計200 kg。
1.3龍須菜夾苗與分苗
夾苗前將苗繩在海水中充分浸泡,使苗繩處于濕潤狀態,將龍須菜苗種夾在兩股苗繩之間,兩端露出5~6 cm,每隔10 cm夾苗一簇,每簇重量20 g。
當藻體長度達到80~100 cm時進行分苗,將藻體直接斷開成4~5段后,每簇按20 g夾在苗繩上,重新掛養。
1.4不同養殖水層龍須菜生長試驗
采用平養模式,在昌黎扇貝養殖區,進行不同養殖水層龍須菜養殖試驗,將5.3 m長的養殖苗繩兩根相連,一端掛在海灣扇貝養殖梗繩上,另一端掛在另加的一條梗繩上,苗繩中間加墜石,以養殖水層至水面距離為參數,選擇梯度為0.3 m、05 m、0.8 m、1.0 m、1.2 m,5個不同養殖水層,測定每月龍須菜生長重量,確定最佳養殖水層。
2試驗結果
2.1海區溫度及透明度
試驗從2012年5月30日開始至9月30日結束,每5 d測定一次水溫和透明度,養殖期各月水溫及透明度范圍見表1、圖1。
2012年5月30日放養后,因前期海水平均溫度在17 ℃,藻類生長較慢,至7月30日未進行分苗,8月1日開始第一次分苗,重新夾苗后進行掛苗養殖,9月1日又第二次分苗,生長至9月30日結束。隨機抽樣對各養殖水層每繩藻體重量進行測量,每水層測量10繩取平均數。藻體重量及月增重率見表2、表3、表4。
從表2、表3、表4及圖2可以看出,各養殖水層龍須菜增重率在9月份最大,此時表層平均水溫為22 ℃,水溫范圍20~24 ℃,0.8 m 水層月增重率最高達到489%。從不同水層藻體生長及藻體顏色看,0.8~1 m水層藻體生長及顏色正常,0.3 m水層因光照過強對生長有抑制作用,部分藻體色素分解褪色變黃,水層過深過線太弱也同樣降低藻類生長速度,因此選擇養殖水層以0.8~1 m為最適宜。
3結論
龍須菜在昌黎扇貝養殖區可正常生長,生長最適宜水溫20~24 ℃,其生長受光照強度影響較大,光照過弱生長緩慢,過強對其生長同樣有抑制作用,養殖水層選擇在0.8~1 m為最適宜,藻體月增重率最高可達489%。
參考文獻:
[1]
林貞賢,汝少國,楊宇峰.大型海藻對富營養化海灣生物修復進展[J].海洋湖沼通報,2006(4):128-134
[2] 嚴志洪.龍須菜生物學特性及筏式栽培技術規程[J].海洋漁業,2003(8):153-154
(收稿日期:2015-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