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生++董海林

魚菜共生立體生態養殖的技術就是利用取得專利的生態浮床技術,在水面表層養殖水生經濟植物,在中下層養殖魚類。殘餌及養殖魚類糞便給水生植物提供營養,水生植物消耗水中氨氮及礦物元素,可以去除污染水體中的氮、磷等污染物,抑制水體中的藻類過度生長,同時還可以美化水體景觀,既凈化了水質,水生蔬菜又為魚類提供源源不斷的溶氧,以提高餌料利用率,提高魚類抗病能力,降低養殖成本,提高養殖效益,以達到資源可循環利用目的。遷西縣水面資源豐富,2014年在白龍山水庫進行了魚菜共生立體生態養殖試驗,對保護水庫水質具有重要意義。
1地點選擇
在距離縣城3 km的白龍山水庫進行,可利用水面面積20 hm2,平均水深5 m,集雨面積20 km2。該水庫常年保持穩定水位,水質清新,常年水量充沛,陽光充足,水體交換能力強。水庫溶氧5~8 mg/L,pH值6~8,氨氮≤0.1 mg/L,各項理化指標均能滿足魚類正常生長。
2材料與方法
2.1水生蔬菜浮床制作及移栽管理
2.1.1浮床制作及布設單元水生蔬菜框架形狀及規格為1.5 m×2 m矩形,材料為6 cm聚乙烯管件,用0.5 cm聚乙烯網袋包裹(制作過程可操作且便捷)。網袋按照聚乙烯框架尺寸制作,能剛好繃緊為宜。網袋穿好后,形成上下兩層,上層對蔬菜莖有支撐作用,下層網片對蔬菜根部有托起和保護作用,還可防止魚類殘食蔬菜根部,上下網片間空隙為6 cm(聚乙烯管直徑)。浮床四角用1 cm聚乙烯細繩捆綁,預留40 cm繩頭,以做固定用。
浮床制作好以后,選擇水庫最適宜水面,用兩根4 cm聚乙烯繩索兩端固定于水庫岸邊,每兩條繩索為一組,每組繩索距離40~50 m。繩索組數根據蔬菜栽植量控制。
2.1.2蔬菜培育、移植在每年的5月底,選擇土質肥沃、墑情好的土地,種下空心菜籽,6月份,待空心菜長到20~30 cm時即可移栽到浮床。根據空心菜根部大小,在浮床網片上用蚊香火燙出相應大小的孔隙,孔隙行間距15 cm。孔隙燙好后即可栽植空心菜。空心菜栽植好后,即可固定到每組繩索,每個浮床間距5~8 m,四角用預留的細繩固定。
2.1.3日常管理日常管理過程中,不需要除蟲管理,不使用任何藥物。蔬菜生長到20~30 cm時,根據蔬菜長勢情況及市場需求情況,及時收割,準備上市。收割時,隨時記錄每個浮床收割周期,做到輪流采摘,使蔬菜有休養生息時間。最適合生長溫度25~30 ℃,水溫25~31 ℃,此時生長迅速,大約每7 d收割一次,根據長勢應及時收割,避免生長成老菜,失去上市最好時機。市場需求不旺盛時,可以把收割的蔬菜投喂魚類,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2.2魚類養殖
2.2.1苗種放養放養品種以草魚為主,套養鰱、鳙魚。應挑選經過拉網訓練、體表完好、體格健壯、整齊均勻的健康苗種。草魚規格10~15 cm,約10 g;鰱、鳙魚規格20~30 cm ,大約100 g。放養時間為5月中下旬,水溫15 ℃左右為宜。放養前用100 mg/L高錳酸鉀溶液或用2%~4%食鹽溶液浸泡3~5 min消毒,殺死鰓及體表有害病菌及寄生蟲等。放養密度37 500尾/hm2,其中草魚30 000尾/hm2,鰱、鳙魚7 500尾/hm2。
2.2.2投餌及日常管理選取質優價廉的全價配合餌料,粗蛋白含量在30%左右。開口料應使用大規格破碎料,然后根據魚長勢情況適當增加餌料粒徑。根據水溫情況,及時調整投餌率。投餌率根據水溫應掌握在以下情形:水溫在15~18 ℃,日投餌率應在4%~5%;20~22 ℃,日投餌率應在5%~7%;22~28 ℃,日投餌率應在8%~10%;28~32 ℃,日投餌率應在5%~6%。每日投餌時間為3~4次,投餌過程采取初期慢-中期快-末期慢的方法,每次投餌時間為30~40 min為宜。投餌總的原則是,做到“定時、定位、定質、定量”等“四定”,水溫25 ℃左右應控制在最大量,其余溫度范圍應遞減。另外,還應注意觀察天氣及水質變化情況,及時調整投喂量,陰雨天等惡劣天氣應少喂或者停喂,禁止使用一切藥物及藥餌。
溶解氧4~6 mg/L,pH值7.5~8.5之間,氨氮小于0.2 mg/L,亞硝酸鹽小于0.05 mg/L,硫化氫控制在0.01 mg/L。
水溫在28~30 ℃間是缺氧高發時間段,陰雨天及清晨應及時開啟增氧設備。注意做好高溫季節早晚巡塘工作,防止魚類缺氧。平時及時清理死魚,防止污染水質及病害傳播。做到“看季節、看天氣、看水質、看魚情”等“四看”。
2.2.3病害防治發現病害魚,及時查明病因,及時投喂藥餌,或者潑灑消毒劑,不使用違禁藥物。草魚幾種常見病防治方法:草魚車輪蟲、指環蟲用三友車輪指環王(外用)(氰戊菊酯);水霉病用水霉克星(外用)(主要成分為五倍子);草魚肝膽綜合癥內服三友魚肝寶(草魚專用)(板藍根、大黃)+多維;草魚出血病外用三友家佳得(成分:亞氯酸鈉、草酸),內服三友魚肝寶(新型)+三友出血靈+多維;草魚三病外用家佳得,內服:①魚肝寶+魚復康(板藍根、金銀花、黃芪、連翹、黃柏)+多維,②肝舒平+康復散(甲砜霉素)+多維;粘孢子蟲:內服百部黃眾散(百部、樟腦、綿馬貫眾、苦參)。
2.2.4出池在草魚出池前1個月,在食臺周圍用圍網事先布設好,面積大于魚吃食時范圍,然后進行正常投喂,待魚類繼續熟悉食臺環境后,并且停食一周后將網人工抬起,魚即捕獲入網。
3效果評價
示范推廣蔬菜面積2 hm2,占整個水面10%。品種以空心菜為主,嘗試栽植生菜,其中空心菜占總面積95%。
蔬菜區和無蔬菜區水質指標對比見表1。
從表1看出,蔬菜區比無蔬菜區氨氮降低較明顯為40%,總氮(TN)降低18%,總磷(TP)降低30%。養殖魚類產量由粗放型養殖的16 500 kg/hm2增加到19 500 kg/hm2。每平方米生態浮床每年可以生產綠色蔬菜20~30 kg,可以產生經濟效益30~50元/m2。養殖魚類可增加產量3 000 kg/hm2,提高經濟效益22 500元/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