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江寧


摘要:為了找出毛蚶育苗當中最佳附著基,本文對幾種附著基進行了對比試驗,試驗采用四種對比,即油泥、網衣、網片、直接附著在池壁上。結果發現,毛蚶人工育苗最佳附著基為潮間帶表層油泥。稚貝生長快,成活率高,苗整齊,殼不掛臟。經過26 d培育,成活率及生長速度分別為:油泥68%,平均殼長1.3 mm;網衣54%,平均殼長1.1 mm;網片47%,平均殼長1.1 mm;直接附著在池壁42%,平均殼長0.9 mm。
關鍵詞:附著基;稚貝;成活率;生長速度
毛蚶在生物分類學上隸屬于軟體動物門、瓣鰓綱、蚶目、蚶科,俗稱紅蚶子、瓦楞子等。毛蚶在我國近海均有分布。山東膠州灣,遼寧遼東灣,浙江象山灣等都是我國目前較大的采捕場[1]。由于近年來對資源濫捕濫采現象嚴重,使毛蚶資源量日趨下降。為了恢復資源及滿足市場需要,各地進行了毛蚶人工育苗生產,為了找出育苗當中最佳附著基,本文對毛蚶育苗幾種附著基進行了對比試驗,希望能給以后育苗作為參考。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時間、地點及苗種來源
2014年7月13日-8月8日,在遼寧錦州市海水苗種繁育中心貝類育苗車間進行了四種附著基的試驗,苗種來源于本車間。
1.2試驗條件
試驗貝類車間的水泥池12個,規格為長5 m、寬4 m、高1.2 m。每個池子有效水體為20 m3。育苗用水為生產中使用的二級砂濾海水,鹽度25‰~27‰,水溫為自然水溫25~27 ℃。試驗過程中連續充氣,換水,餌料各池相同,頂棚及窗用遮陽網遮光。每種附著基用三個池子,體長測定用顯微鏡。
1.3附著基處理
1.3.1油泥處理油泥是取海邊潮間帶的表面浮泥,取時用板輕刮,深度不超過1 cm,現用現收集,不能存放時間長,最好不超過2 d。在投放前用水煮開3 min。
1.3.2網衣處理選用新網衣,規格為每片長0.5 m、寬0.15 m,1 500扣/片。使用前用水泥攪拌機加砂攪拌,使其粗糙起毛無光澤,每兩片用一個墜石綁在一起,用前用水沖洗干凈。
1.3.3網片處理網片為海參育苗用的40目篩絹網,規格為每片長0.5 m、寬0.2 m,用鹽酸浸泡消毒,每兩片綁一個墜石,用時用水沖洗干凈。
1.3.4直接附著池壁直接附著在池表面的池子,在放苗前用漂白液20 mg/L有效氯浸泡兩天,沖刷放置兩天,臨用前再沖刷干凈。其它試驗池也同樣處理。
1.4附著基投放量及方法
1.4.1油泥底面積20 m2的池子,每池投油泥2 L。池底泥厚1.0 mm。投放時,池中先加40 cm水,把煮好的油泥倒入260目(邊長112 μm/孔)袋中(袋子長1.2 m,寬0.45 m),充氣,在池中擺動,油泥過濾到水中后,再用耙子把油泥攪均。等油泥均勻后停止充氣,第二天倒入將要附著的苗,放苗前開始充氣。
1.4.2網衣每立方米水體投放40片,水加滿后均勻投入網衣。網衣投完后再排水兩次,再加滿準備放苗。
1.4.3網片40目網片的投放量及方法同網衣。
1.4.4直接附著池壁把池子消毒沖干凈后放滿水準備投苗。
1.5苗種投放
當幼苗鰓原基出現,足能促出爬行,眼點出現明顯,體長在240 μm以上[2],此數占10%以上時,把苗倒入試驗池中開始試驗。各池投苗密度均為3個/mL。即300萬個/m3。
1.6日常管理
1.6.1投餌各池投餌種類及投餌量相同。投餌種類為角毛藻,叉鞭金藻,塔胞藻。投喂量為水中保持角毛藻2萬~3萬個/mL,叉鞭金藻2萬~3萬個/mL,塔胞藻0.5萬~1萬個/mL。每日投餌兩次。
1.6.2換水各池每日換水兩次。每次換水量為80%。換水是用底部排水管放水。排水管按上灣頭,可轉動控制水位高度,用300目網抄接苗,再倒入原池中。倒時用80目篩子,把大型臟東西濾除。各池換水方法相同,全附著后,用閥門直接放水。
1.6.3倒池各池每七天倒池一次,共倒三次。
油泥倒池方法:當苗放入池中第五天時基本都附著了。在第七天進行倒池。方法是在排水口綁上160目(邊長164 μm/孔)網袋(規格為長1.2 m,寬0.6 m),用閥門放水,放水時不斷抖動網袋,使泥濾出,當水放干后人下到池底,用水泵或者水槍把底部苗沖出,再轉入另外一個放好油泥的池中培育。
網衣及網片倒池方法:把網衣或網片用長鉤挑到另一備好的池中,再從排水閥門放水,用160目網袋接苗,水干后人下池底把底部苗沖出來,放到相應的池中。
直接附著:把水放干,用160目網袋接苗,人下到池底把苗沖出,轉到另外池中培育。各池用160目網袋接苗時,網袋要放在大盆里,不使苗干露。
2結果
經過26 d的培育,各組詳情如下。
2.1油泥組
出稚貝2.7 kg/池,通過定量,204萬個/m3,成活率68%,體長測定見表1,平均體長1.3 mm。稚貝發育整齊,殼表面干凈不掛臟,小苗少。
2.2網衣組
經定量,出苗量為162萬個/m3,成活率為52%,體長測定見表2,平均體長為1.1 mm,稚貝發育不齊,小苗多。貝類表面掛臟。苗多數附在網衣的扣上,池壁苗較少。
2.3網片組
出苗量141萬/m3,成活率為47%,體長測定見表3,平均體長為1.1 mm,稚貝發育不整齊,小苗多,貝殼掛臟,池壁上苗較多。
2.4直接附著池壁
出苗量126萬/m3,每池出苗1.2 kg,成活率42%,體長測定見表4,平均體長0.9 mm,苗在池中附著不均勻,主要附著在池底與池壁交界處一圈上,對比附苗很少,貝殼表面掛臟,苗發育不齊,小苗多。
3討論
油泥組稚貝生長快,成活率高,苗發育齊,不掛臟,是因為底部油泥能吸附糞便產生的NH3等有害物質,起到凈化水質的作用,所以苗成活率高不掛臟,再有油泥在底部均勻分布,所以稚貝在池底附著也很均勻,苗發育齊、生長快。網衣、網片、池壁組苗分布得不均勻,密的地方苗長得小,而且時間久,在網衣、網片上掛臟,附有寄宿蟲等,影響苗的生長,苗也掛臟。
4小結
用油泥作附著基在成活率、生長速度、苗不掛臟、發育整齊度方面明顯好于網衣、網片、池壁。而且省力易操作,適合大生產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曉光,趙冰海,何曉明.毛蚶人工育苗及附著基選擇初探[J].河北漁業,2008(7):32-33
[2] 楊玉香,郭強,付卓.毛蚶室內人工育苗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J].齊魯漁業,2009(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