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雨
摘要:放養卡拉白魚春片3.75萬尾/hm2,使用鯉魚苗種餌料(蛋白含量為38%),通過栽種水草、投放田螺等綜合水質調控措施,經過143 d的試驗,平均單產4 057.5 kg/hm2,其中:卡拉白魚2 707.5 kg/hm2;白鰱1 350 kg/hm2;純利潤71 799.3元/hm2,餌料系數1.4。
關鍵詞:池塘;主養;卡拉白魚
卡拉白魚(Chalcalburnus Chalcoidesar alensis),隸屬于鯉科、雅羅魚亞科、卡拉白魚屬,原產于黑海、里海及與之相連的水系,具有廣鹽性;該魚頭小側扁,形似柴刀,亦稱“淡水刀魚”, 生活在中上層的小型雜食性魚類,肉質細膩,營養豐富,無肌間刺,可食比例大,味道鮮美,是歐亞名貴珍稀魚類。2014年在鐵嶺市水產良種繁育場進行了引進試驗,現將試驗情況總結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池塘條件
面積0.267 hm2,池水深2.5 m,水源為深井水,進排水方便。池底平坦,淤泥10 cm。放養前15 d用20 g/m2漂白粉進行清塘。
1.2苗種投放
5月6日投放卡拉白魚春片2萬尾,全長9 cm,6 g/尾,搭配白鰱魚種800尾,規格100 g/尾,各苗種入池后,用聚維銅碘進行全池消毒。
1.3飼養管理
1.3.1水質管理5月3號在池塘邊栽種菹草,距岸2 m內,每0.4 m間隔種植一株,10日投放田螺10 kg;魚種剛下塘時,保持水深70~80 cm,促進水體升溫;平均每隔15~20 d加水10~15 cm,同時用生物制劑調節改善水質;進入7月份以后,采用一臺3 kW噴水式增氧機,每天中午開機1 h,整個養殖期間,水質清澈,各種水質指標均不超標,卡拉白魚喜歡清新水質,優良的水質條件能加快生長及提高餌料利用率。
1.3.2投喂選用正大飼料有限公司生產的鯉魚苗種餌料,蛋白含量為38%,5月8日開始馴化投料。每天3次投喂,上午9:00、中午12:00、下午16:00開始投喂,每次2~3 h,堅持“四定”投喂原則。投餌量大約占魚體重的3%左右,以90%魚離散為原則。
1.3.3病害防治10~15 d進行水質檢測,魚類進行鏡檢,高溫期間(7-8月)定期投喂大蒜素,進行疾病預防。整個養殖期間沒有出現魚病,魚類體質健康。
2試驗結果
2.1產量
9月28日用明水大拉網進行捕撈,一共拉四網,共捕獲卡拉白魚722 kg,平均每尾重40 g,成活率達95%,平均產量2 707.5 kg/hm2;捕獲白鰱360 kg,平均產量1 350 kg/hm2,凈產量3 307.5 kg/hm2(其中投苗總重量為200 kg)。
2.2餌料系數
整個養殖過程共喂843 kg餌料,產魚722-120=602 kg,餌料系數1.4。
2.3經濟效益分析
卡拉白魚出塘價70元/kg;白鰱2元/kg,平均收入為192 225.00元/hm2。單位養殖成本為:苗種費82 200.00元/hm2(卡拉白苗種0.50元/尾+白鰱苗種6元/kg),餌料費14 225.7元/hm2(餌料4 500.00元/t),池塘承租費及工人工資12 750元/hm2,其他開支11 250元/hm2(含拉網費、漁藥費、水電費等),計120 425.7元/hm2。純收入71 799.3元/hm2。
3分析與討論
通過試驗發現,卡拉白魚為上層小型群體魚類,其放養數量決定養殖的產量,通過養殖其他小型魚類,如黃顙魚、烏蘇里擬鲿、柳根魚等小型魚類,認為卡拉白魚放養75 000尾/hm2太少,提高到放 150 000~180 000尾/hm2比較合適,平均規格不會有大的變化。
通過投喂試驗,卡拉白魚易于馴化,口裂較小,初期必須用破碎料進行投喂,15 d后用1.0 mm粒徑餌料投喂,8月下旬就可用1.2 mm粒徑餌料投喂,投喂時間不少2 h,每次出料量要少,防止餌料損失;卡拉白魚耐低溫,可以提前投喂,水溫10 ℃以上就可開食,秋季10月正常攝食。
在養殖前期沿池邊栽種水草,大約是池邊周長的1/3左右,主要是菹草、細葉眼子菜等沉水植物,10株/m2左右,一定要控制水草生長區域,面積過大時可用硫酸銅、漂白粉進行小面積潑灑控制水草的生長。
加強水質管理,減少魚病的發生。卡拉白魚對水質變化十分敏感,特別是上層水質溶解氧的含量,要求水質有一定透明度,減少水體有害物質,防止亞硝酸鹽及氨氮富積超標。在池塘換水及大雨過后,及時潑灑生物制劑,保持水質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