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英


現代社會有句俗話:“躺著也中槍。”高考試題中的陷阱花樣百出,一不小心,就可能中招。下面的這些陷阱,你遭遇過嗎?
一、漏讀題干信息
【例1】(2015·湖北七市州三月聯考)下列分子式表示的有機物中,含單官能團的同分異構體數目最多的是( )
A.C4H10O ? ? ?B.C4H10 ? ? ? C.C3H6O ? ? D.C4H7Cl
易錯揭秘:審題時只注意“同分異構體最多”而忽視“單官能團”,易錯選D。含單官能團的“C4H7Cl”只能是氯代環烷烴不能是氯代烯,因為氯代烯的官能團有氯原子和碳碳雙鍵。
正確思路:選項A中含單官能團的分別有4種醇(C4H9OH,羥基不變,丁基有4種異構)和3種醚(甲基丙基醚、甲基異丙基醚、乙醚)共7種。選項B只有2種(正丁烷和異丁烷)。選項C不能包含烯醇和烯醚,含單官能團的異構體分別為:CH3CH2CHO(丙醛)、CH3COCH3(丙酮)、、、共5種。選項D含單官能團的異構體有1種氯代環丁烷和3種
氯代甲基環丙烷(、、
)。故答案選A。
二、忽視題給材料
【例2】(2013·上海卷)部分弱酸的電離平衡常數如下表:
弱酸 HCOOH HCN H2CO3
電離平衡常數(25℃) Ki=1.77×10-4 Ki=4.9×10-10 Ki1=4.3×10-7
Ki2=5.6×10-11
下列選項錯誤的是( )
A.2CN-+H2O+CO2→2HCN+CO32-
B.2HCOOH+CO3?2-→2HCOO-+H2O+CO2↑
C.中和等體積、等pH的HCOOH和HCN消耗NaOH的量前者小于后者
D.等體積、等濃度的HCOONa和NaCN溶液中所含離子總數前者小于后者
易錯揭秘:根據強酸制弱酸的原理,認為H2CO3可制取HCN,誤認為A選項正確。
正確思路:給出電離平衡常數其實就是為設陷鋪路,HCN電離平衡常數小于H2CO3一級電離平衡常數大于其二級電離平衡常數,酸性HCOOH>H2CO3>HCN>HCO3-,根據強酸制弱酸的原理,H2CO3可以制HCN,HCN可以制HCO3-,所以正確的離子方程式為:CN-+H2O+CO2→HCN+HCO3-,A錯誤,B 正確;等pH的HCOOH和HCN,c(HCOOH)<
c(HCN),等體積的兩種酸前者的物質的量小于后者,C正確;等體積、等濃度的HCOONa和NaCN溶液中,分別有:n(Na+)+n(H+)=n(OH-)+n(HCOO-),n(Na+)+n(H+)= n(OH-)+n(CN-),離子總數分別為溶液中2〔n(Na+)+n(H+)〕,n(Na+)相同,但NaCN溶液的堿性比HCOONa溶液的強,因此NaCN溶液中的n(OH-)大于HCOONa溶液中的n(OH-),NaCN溶液中的n(H+)小于HCOONa溶液中的n(H+),因此等體積、等濃度的HCOONa和NaCN溶液中所含離子總數前者大于后者,D錯誤。故答案選A、D。
三、思維不夠嚴密
【例3】(2015·湖北七市州三月聯考)含有乙酸鈉和對氯苯酚的酸性廢水,可利用微生物電池法除去,其原理如圖所示:
設電極兩邊的溶液分別為1 L,反應一段時間后,B極區溶液的pH從4變1,此過程中處理的乙酸鈉的質量為 ? ? ? ? ? ? 。
易錯揭秘:根據電極反應式,左邊:C6H5ClO+2e-+
H+=Cl-+C6H6O,左邊消耗H+,酸性會減弱,pH怎能從4變1呢?
正確思路:根據圖示或正極反應式,B極附近會生成Cl-,負電荷增加,右邊A極(負極)區的H+會透過質子交換膜定向移動到左邊,負極(A極)的電極反應式為:CH3COO--8e-=2CO2↑+7H++2H2O。從負極(A極)區透過質子交換膜進行到B極區的H+,有兩個作用,一是取代對氯苯酚中的氯原子,二是與生成的形成鹽酸,如果我們靈活的把B極生成的鹽酸寫成“化學式”的樣子:4Cl-C6H4OH+8e-+8H+= 4“HCl”+4C6H5OH,可以清楚看到B極每生成1 mol H+電池要轉移2 mol e-。pH從4變1,即左邊1 L溶液中有0.1 mol H+,轉移的電子為0.2 mol,m(CH3COONa)=0.2 mol×82 g/mol÷8=2.05 g。
特別提示:對于有鹽橋和離子交換膜的電化學反應,通過離子的擴散,溶液呈電中性。
四、思維定式
【例4】(2011·福建卷)25℃時,在含有Pb?2+、Sn2+的某溶液中,加入過量金屬錫(Sn),發生反應:Sn(s)+ Pb?2+(aq)=Sn2++Pb(aq),體系中c(Pb?2+)、c(Sn2+)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往平衡體系中加入金屬鉛后,c(Pb?2+)增大
B.往平衡體系中加入少量Sn(NO3)2固體后,c(Pb?2+)變小
C.升高溫度,平衡體系中c(Pb?2+)增大,說明該反應ΔH>0
D.25℃時,該反應的平衡常數K=2.2
易錯揭秘:加入金屬鉛,即加入生成物后,認為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錯選A。
正確思路:由于加入的反應物金屬鉛為固體物質,因此對平衡無影響,排除A;加入Sn(NO3)2固體后,c(Sn2+)增大,平衡向左移動,c(Pb?2+)變大,排除B;升高溫度,c(Pb?2+)增大,說明該反應的逆反應的ΔH>0,則正反應的ΔH<0,排除C;因此正確答案為D,無須計算其平衡常數K。
五、經驗主義
【例5】(2015·湖北八校聯考)一定條件下存在反應:H2(g)+I2(g)2HI(g)ΔH<0,現有三個相同的1 L恒容絕熱(與外界沒有熱量交換)密閉容器,在Ⅰ中充入1 mol H2和1 mol I2(g),在Ⅱ中充入2 mol HI、在Ⅲ中充入2 mol H2和2 mol I2(g),700℃條件下開始反應,達到平衡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容器Ⅰ、Ⅱ正反應速率相同
B.容器Ⅰ、Ⅲ中反應的平衡常數相同
C.容器Ⅰ中氣體顏色比容器Ⅱ中的氣體顏色深
D.容器Ⅰ中H2轉化率與容器Ⅱ中HI的轉化率之和為1
易錯揭秘:由于是前后兩氣體物質的量不變的反應,因此很容易想當然地認為三個容器等效,誤選B或D。
正確思路:恒容絕熱容器,容器Ⅰ隨著反應進行,溫度升高,而容器Ⅱ的溫度會降低,A錯誤;容器Ⅰ、Ⅲ起始濃度不同,Ⅲ的起始速率大于Ⅰ,那么放出的熱量會不同,因此溫度不同,平衡常數也不同,B錯誤;假若先讓Ⅰ、Ⅱ等效,那么最后兩容器顏色相同,但由于是絕熱容器,容器Ⅰ隨著反應進行,溫度升高,相當于平衡逆向移動,I2(g)濃度會增大,容器Ⅱ隨著反應進行,溫度降低,相當在二者等效的基礎上向生成HI的方向移動,因此容器Ⅰ中氣體顏色比容器Ⅱ中的氣體顏色深,C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