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堅
向楚(1877~1961)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舉人。孫中山先生曾譽其為“儒宗”。其前半生身居要津,左右時局,于風云變化間揮灑熱血;后半生潛心教育與學術,對成都地區各高校的發展壯大貢獻良多。
向楚,抗戰時期任四川大學教授。是年,四川大學高考招生,向楚擔任閱卷老師。
有兩個考生的卷子很有意思。其中一個學生做幾何題時無能為力,便在卷上寫打油詩一首:“人生在世能幾何?何必苦苦學幾何。學了幾何值幾何?不學幾何又幾何。”向楚閱罷點評說:“此生幾何既差,且意志消沉,殊不足取。然打油詩尚有巧思,建議姑且給五分,不予錄取。”
另一個考生因為考試題目深奧難懂,如墜霧中,便仿照后主李煜的《浪淘沙》。在考卷中戲做填詞一首:窗外雨潺潺,意馬難拴,通商無計我心寒。筆記不知何處去,悔作洋盤!獨坐講臺前,無限心酸,出題容易答題難。長嘆一聲交卷也,分數若干?向先生點評說:“此生尚能悔悟,可得六十分。”這個在考卷上戲做填詞的考生,竟然被惜才的向楚錄取了。
向楚妙語點評高考試卷,取舍兩位學生的故事,傳為美談。
(編輯/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