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旭
上海交通大學在官方微信上公布了一道“史上最難期末考試題” :假設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每天一公里的路程,那么子女對父母的愛總共應該是多少?
也許,所有看到這道另類試題的人,都不知從何算起。也許有人會把它當成奧數冥思苦想,也許有人會胡亂猜測一個數字。不過,出題者的本意并非有意刁難考生,因為答案就附在問題的下面。不過,直到看完答案的最后一行字時,所有人才恍然大悟,明白了出題者的一片苦心。
我的目光被這道題目緊緊吸引,饒有興趣地循著解題的步驟,一步步看下去,不知不覺中,心靈仿佛經歷了一次艱難而五味雜陳的洗禮。
先看看父母的愛有多長吧:假設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每天一公里,那么一年就是365公里。再假設父母的平均壽命為85歲,從我們出生(全國平均生育年齡為28歲)到父母離世,其間有57年。那么父母對子女的愛就是57×365公里,也就是20805公里。父母的一生,其實就是含辛茹苦養育我們的一生,對于這樣一個愛的公里數,我相信所有人都不會有異議。
那么,我們又能回饋父母多少愛的公里數呢?帶著想解開這個謎底的迫切心情,我繼續看下去:假設以從父母那里獲得的愛等量計算,其間因為求學,這份愛被開了平方(√20805),結果是144.2393843公里。對于這樣一個答案,我有點意外,但轉念想想,從自己咿呀學語到大學畢業,加上踏上工作崗位后,仍要不斷自學、接受培訓,學習的時間貫穿一生。在這些時間里,當然不能陪在父母身邊,由此看來,這個結果合情合理。我只能暗自祈禱,在余下的項目上,少占用給父母的愛的公里數。
因為工作,這份愛又被開了平方(√144.2393843),結果是12.00997公里。工作是生活的基礎,是一生的事業,每天8個小時的上班時間不是交給老板就是交給單位,有時為了趕工作進度還得加班加點,關照父母的時間自然就要從中扣除。我默然。
因為組建了自己的家庭,這份愛又被開了平方(√12.00997),結果是3.46554公里。看到這里,我不禁陷入了深思:是啊,當有了自己愛的小巢后,幾乎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對它的構建和維持上。有多少次,在老家的父母打電話盼我回去吃個團圓飯,而自己卻為了拼命掙錢只能在電話里遺憾地說聲“不回了”,在這樣的狀態下,哪里還顧得上父母?寒來暑往,不知不覺間,偶爾發現父母臉上的皺紋漸漸多了起來,步履也開始變得蹣跚,也曾感嘆:時間都去哪兒了?原來時間在我們對父母的疏忽中偷偷溜走了。想著想著,我的眼睛濕潤了……
我接著看下去:因為照顧自己的孩子,這份愛又被開了平方(√3.46554),結果是1.861596公里。不可否認,孩子的誕生是家里最重大的一件事情,孩子從小到大,他的衣食住行、玩耍教育無不牽系著我們的心。有時,當父母的照顧不過來,爺爺奶奶又義不容辭地成了孩子的保姆。只是不曾想過,一天天老去的父母更需要我們關心和照顧,年老的病痛和內心的孤寂時時困擾著他們??粗矍斑@個殘酷的數字,我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任淚水肆無忌憚地奪眶而出。
繼續看下去:因為社交、各種應酬,這份愛又一次被開平方;因為生活的各種境遇,喜怒哀樂,這份愛再一次被開平方……最后,當我們對父母的愛在無數次開平方后,只剩1公里!
此時,隨著答案的塵埃落定,一切都云開霧散,所有的疑問和謎團都被解開了。原來,終其一生,父母給我們的愛有3650公里,而我們給父母的愛僅僅只有1公里!這巨大的落差讓我震驚,也促使我開始思考在此之前被我所忽視的問題。
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很感謝這位用心良苦的出題人。也許這道題的演算和推導過程算不上科學和嚴謹,但對于我們卻有著振聾發聵的警示作用。多陪陪父母,多關心照顧他們,盡力使我們對父母那只有1公里的愛的旅程加長一些、再長一些……也許只有這樣,父母的臉上才會多一些欣慰的笑容,我們的人生才會少一些遺憾。
(編輯/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