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開創初期作為留美預備學校,學生主要學習歐美文化知識,談吐著裝都仿照西式,學校充滿著濃濃的西方文化氛圍。這天,大教室里坐滿了學生,聽說國學院新近聘請了一名海歸導師,知識淵博,連梁啟超都極力推崇。學生們不禁對這位導師神往不已。鈴聲一響,數百雙眼睛齊刷刷地看著門口,只見進來一位身著棉布馬褂,腳踩布履,脖間纏一條五尺圍巾的“土秀才”。學生們張大了嘴巴。“土秀才”站在講臺上,放下書本,開始自我介紹:“同學們好,我是陳寅恪。”話音落下,學生們更加驚訝,他們有些不相信眼前這土得掉渣兒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陳寅恪。陳寅恪掃了大家一眼,在眾人懷疑的目光中開始了他的課程。在這節課里,他給學生分析各國文字的演變,一出口就用了20種語言,聽得學生目瞪口呆。接著談到歐洲文化的時候,他竟把葡萄酒原產何地、流傳何處的脈絡,講得一清二楚。這時,學生們才相信了這位“土秀才”的確是一位學貫中西的大師。
最后,陳寅恪說:“我們的國家曾經被侵略過。但國可以亡,史不可斷,只要還有人在書寫她的歷史,這個民族的文化就綿延不絕。我不穿洋裝,就是為了記住,我是一個中國人,我要讓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下去。”從此,清華大學的國學風日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