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堅
去法國探親,因為不了解當地的交際習慣,我鬧出了一個笑話。一天晚上,親屬在飯店接待我們,宴會之前,我知道會有他供職企業的一位叫皮埃爾的部長出席。賓主見面,彼此寒暄。我按照國內的習俗,握住皮埃爾的手說:“歡迎您,部長先生。”皮埃爾聽完之后,略顯不悅,對我說:“您好,先生。請不要叫我部長先生,叫我皮埃爾就可以了,這樣的稱呼更容易讓我接受。”我略顯尷尬,只好滿腹狐疑地吃完這頓大餐。
當時我想,在國內,朋友見面,相互引薦時,強調對方的身份是必不可少的。稱呼對方的身份,是一種尊重,更可以讓對方十分受用,直呼其名是很不妥帖的。可不承想在宴席間,卻因為稱呼了皮埃爾的職務,強調了他的職務,導致不悅產生,這讓我不解。
宴席結束之后,親屬對我說明了其中的原委。他說:“法國人最推崇的就是平等。在法國人的心中,沒有職務的概念,更不會因為級別的高低影響相互之間的關系。不管你的級別高還是低,人人都是平等的,彼此之間基本上是用名字相稱。法國老板不會講你是我的下屬、我的部下,而是會說是我的同僚、我的同事。所以,你對皮埃爾的稱呼,強調了他的職務,犯了忌諱,讓他產生了不悅。這怨我之前沒有跟你說明白。”
不強調職務的法國人,用一個微小的細節體現了平等的理念,給我上了生動的一課。
(編輯/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