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艷
人們在夏季高溫環境下進行鍛煉,需要特別注意防暑降溫,否則不但達不到鍛煉目的,反而會罹患“熱病”,不僅會影響身體健康,嚴重者還可危及生命。
“熱病”主要有3種:
1.熱暈癥:鍛煉時大量出汗可引起身體失水,使血容量減少,同時由于皮膚散熱需要,體表的血液循環大大增強,從而導致血壓下降;再加之頭部受熱過多,引起機體強烈反應。主要癥狀為頭暈眼花、劇烈頭痛、惡心嘔吐、脈搏細弱、神志恍惚,嚴重者甚至會昏迷。
2.熱痙攣:由于大量出汗、機體失水失鹽,以致電解質平衡紊亂,使肌肉的生物敏感性改變,引起肌肉痙攣,其中負荷較重的肢體肌肉最容易發生痙攣。
3.熱衰竭:由于血液循環系統和熱調節系統的調節功能不能適應熱環境鍛煉的要求導致的機體部分器官功能紊亂。主要表現為身體產熱增加,體溫升高,嚴重者體溫可達42℃以上,顏面潮紅,皮膚灼熱,有時流鼻血,步態蹣跚甚至昏倒。
當鍛煉者發生“熱病”或有先兆時,應迅速離開熱的環境,到陰涼處休息,并喝些含鹽飲料或藿香正氣水。發生肌肉痙攣者,可多飲些淡鹽開水,牽引痙攣的肌肉,并用紗布蘸白酒或醋在抽筋處反復摩擦。對較重的病人,在積極進行急救的同時,要及時送醫院診治。
(摘自《健康養生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