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歐小玲(1967.12-),女,漢族,廣東河源人,本科學歷,職稱:中級(主管護師),現工作單位:深圳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許可審查中心,現從事餐飲服務現場驗收核查及內勤工作 。研究方向:與食品及食品安全相關的內容。
摘要:我國早在1984年就解決了十多億人口的溫飽問題,雖然解決了食品供應的問題,但是食品的安全問題也隨之而來。雖然食品的安全問題不斷的在發生,但是政府卻沒有對其進行及時、有力的處理措施,最終釀成了一幕幕食品安全引發的悲劇。食品安全關系著群眾的生命安全以及和諧社會的長遠發展,政府更應該積極作為,發揮自己的職能,通過不斷學習先進的食品安全管理辦法來保障群眾的生命安全,維護市場和社會秩序的發展秩序。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3-0016-01
一、關于食品質量安全管理分析框架的建立
(一)食品質量安全管理框架的核心。總得來說,食品質量安全分析框架的概念主要包括食品質量安全風險、安全突發事件和安全危機。這也就說明食品質量安全管理應該包含食品質量安全風險管理、安全突發事件管理和食品質量安全危機管理。這三個方面以食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為中心。食品質量安全風險是指在食品的生產、儲藏、運輸、加工和最終的銷售、食用等環節里因為自然或者人為因素所有可能造成損失的一種理性預測,最后依據這種判斷及選擇。食品質量安全風險管理也就是指針對可能發生食品質量安全風險的一種管理體系。食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是指因為各種人為、自然原因而造成的食物中毒、污染等可能造成人的健康和生命危險的事件,并且其事件超出意料之外的發生在某一短時間內,能在很大的范圍和程度上威脅人民的生命安全,必須立刻采取相關緊急救援以及緊急措施。食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管理就是指針對食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的管理體系。
食品質量安全危機指的是在特定時間里,在食品質量安全方面特定的,具有一定聯系的食品生產、儲藏、運輸、加工和銷售的過程中,因為一些自然、人為原因導致的影響所產生的行為難以克制的食品質量安全系統的混亂過程和所造成的后果。而食品質量安全危機管理也就是指應對出現食品質量安全危機的一種管理體系。
(二)食品質量安全管理框架的構建。食品質量安全風險、突發事件、安全危機這三者之間因其都影響著人民的生命安全而具有一定的內在聯系。食品質量安全風險是一種可能發生安全問題的可能性,而食品質量安全危機指的是已經發生的,造成一定后果的事實。因此,可以說食品質量安全危機的性質由食品質量安全風險的性質所決定。但是這二者之間只是一種隱形的因果關系,要將這種隱形的因果關系轉變為顯性就需要食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的發生。
因此,政府必須摒棄以往主要處理食品質量安全應急管理的方法,否則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只是治標不治本。政府必須把食品質量安全風險高度重視起來,
把食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向前擴展到對食品質量安全風險管理并且向后擴展到對食品質量安全危機管理,將這三者結合在一起并形成一種協調運行的機制,在做好對食品源頭的日常安全管理的基礎上對食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進行科學管理。這樣才能提升自己的食品質量安全管理水平的成效,做到最大化的降低食品安全問題帶來的危害 [1]。
二、食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的建立
(一)建立起食品質量安全風險管理體系。國家相關的質監部門、農業部門應該從源頭抓起,將可能會帶來食品安全風險的食品在田地里就要消除。首先就是要對農藥、肥料、生產環境等進行檢測,對于不合格的產品堅決不能引入市場。對不具備生產資格的企業堅決不能發放生產許可證。再就是加大對企業生產食品的檢測力度,不合格的產品不能進入市場。最后是要建立市場準入制度,對通過檢驗的
產品貼上市場準入的標識,沒有標志的產品不允許進入市場。工商部門應將檢驗部門的《食品生產許可證》選作準入市場的目錄,相關的食品加工、銷售、零售企業只能依照這個目錄進貨,鼓勵消費者依據目錄購買產品,保障群眾的利益。通過影響食品經營者的利益促使其更加注重自身產品的安全質量。
(二)建立起食品質量安全應急管理體系。首先是要建立食品安全突發危機的預警機制,政府要及時的搜集有可能導致食品質量安全突發危機的因素并對其進行高效處理,將這些危害扼殺在搖籃里。其次是要協調政府、公民、第三部門等共同應對突發危機,鼓勵人們群眾參與到管理食品安全突發危機中去,從而提高應對突發危機的能力。最后是要做到把信息及時、公開、準確的散播出去,群眾能夠全面、完整的掌握危機的信息才能減少群眾心中的恐慌,引導群眾去正確的選擇和應對,最大程度的去維持社會秩序。避免出現信息不公開、瞞報、謊報等情況,讓群眾在第一時間得到最真實、準確的消息 [2]。
(三)建立起食品質量安全危機管理體系。首先是要努力發揮出市場自身的調節作用,通過擴大經營規模,建立完整、系統的食品供應鏈、對零散的市場攤位進行整合,鼓勵企業去注冊商標等方式來擴大食品企業的規模,降低食品企業的數量,提高企業的運營能力,從而提高市場調節在食品安全方面的作用。政府還可以實行食品安全獎勵機制,通過對一些食品質量安全可靠的供應商在稅收、出口、銀行方面的政策優惠來鼓勵食品企業積極尋求方法提高自己的產品質量和企業信譽。對于出現食品安全問題的企業要加大其違法成本,一經發現立即取消其優惠條件并將信息公示出去,促使企業的重心向產品質量方面傾斜。
三、結語
總而言之,目前食品的安全問題得到了廣泛人民群眾的關注,政府和相關部門更要主動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與義務,準確掌握食品質量安全應急管理的利弊,既不能過分依賴食品質量安全應急管理,也不能滿足于已經取得的成就。政府應該找準時機,將食品質量安全應急管理向前擴展到食品質量安全風險管理,最后逐步漫延到食品質量安全危機管理,最終建立起一套食品質量安全風險管理、應急管理和安全危機管理的相互協調的食品質量安全治理機制。這樣中國政府才能科學有效的管理食品質量安全,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