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jù)舞蹈專場晚會《25小時》的追蹤調查,舞者從課堂訓練到舞臺表演的過程中普遍性存在心理問題,根據(jù)具體問題提出:模擬與調節(jié)、運動記憶法、情緒記憶法、自我暗示療法、利用不穩(wěn)定因素以及充分準備等疏導方案,幫助舞者輕松自如的實現(xiàn)角色轉換。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3-0029-01
一、舞者從課堂訓練到舞臺表演的的心理變化分析
舞臺表演是一種應激反應。應激是人對于某種出乎意料的環(huán)境刺激所引起的情緒,應激反應廣泛地存在于舞者的舞蹈比賽和舞臺表演中。舞者正是因為從課堂訓練到舞臺表演短時間內存在一定的不適應,產生了過度的應激反應,過度的應激反應引起焦慮,而焦慮是預感將發(fā)生不良后果的一種擔心,這是舞者經常出現(xiàn)的心理反應。過渡的焦慮不安情緒會使舞者喪失表演信心,認知能力、肌肉素質減退,舞臺表演過程中思維認知能力受到干擾,影響舞者對外界的反應能力,這對舞者舞臺的表演效果十分不利。
本課題對北京師范大學青年舞團的一位女舞者進行了專訪,這位女舞者曾獲得首爾國際舞蹈大賽金獎,舞臺經驗豐富。她的體會是:在平時的課堂訓練中,技術很穩(wěn)定,情緒比較到位,各方面感覺都非常好,自認為在舞臺表演上應該可以達到萬無一失。真正到了舞臺上,卻不能以平常心態(tài)對待,由于場地的不適應,燈光的強度過大,其他舞者的服裝造型優(yōu)于她,技藝也很高超,心理頓時產生較大的緊張情緒,但現(xiàn)場并沒有人給她做相應的心理輔導,結果整場演出發(fā)揮失常,體力不支。這種情況是普遍發(fā)生在眾多舞者中的。
通過個案可以分析總結,出現(xiàn)此類問題的幾個關鍵影響要素,分別是:過于依賴課堂訓練;過度緊張;缺少應變能力及環(huán)境適應能力;得失心重;個人性格;劇場環(huán)境;觀眾質量;身體狀況。
從生理學角度分析,舞者在緊張焦慮的時候大腦皮層受到抑制,負責調節(jié)、指揮的的神經中樞的能力下降,反饋失靈,這樣一來舞者會動作生硬,表情呆板,一切技術技巧都會有形而無神。有的舞者在心理壓力的情況下依然可以將舞蹈動作進行下去,這就要歸功于課堂訓練的重要性,舞者在課堂的訓練中經過反復的練習、磨合形成動力定型、肌肉記憶,使舞者在舞臺上雖然緊張不安,但依然可以將動作連鎖性的表現(xiàn)出來,動作的線路雖然不受影響但表現(xiàn)力大打折扣。
二、舞者從課堂訓練到舞臺表演心理變化的解決措施
疏導方案(一):模擬與調節(jié)。
課堂訓練到舞臺表演是一個 內容的兩個表現(xiàn)途徑。心理訓練可以通過模擬練習開始,起初在課堂中模擬練習,在下一個階段要到劇場中適應環(huán)境,包括燈光、音響等外界因素。課堂訓練的模擬練習重點在于培養(yǎng)舞感,學生、演員擁有了良好的舞感才會在臺上光彩照人、炯炯有神。舞感的培養(yǎng)要追溯到課堂的基礎訓練中。
疏導方案(二):運動記憶法。
在課堂訓練的過程中強化肌肉記憶是十分重要的,隨著課堂訓練中舞蹈基礎技能的深入,動覺控制作用會不斷增強,視覺和意識的控制作用逐漸減弱到最小程度。舞者在起舞時可以借助肌肉的運動感覺來控制和調節(jié)自己的身體狀態(tài),等舞者對作品的把控程度逐漸成熟,舞蹈技術達到完善的境界,動作準確、優(yōu)美,有較大的適應性和靈活性,這就是舞蹈學習中肌肉記憶起到的重要作用,到達這個階段后,舞者既可以把注意力投放在藝術表現(xiàn)力、藝術想象、和舞蹈感覺的培養(yǎng)上。肌肉記憶的強化即可以在課堂訓練中提高基礎能力,又可以幫助舞者減少心理壓力,以松弛的身體和平穩(wěn)的心態(tài)來應對舞臺表演。
疏導方法(三):情緒記憶法。
羅森塔爾的未來前途測驗,當你心理和精神上的自我意象表現(xiàn)為一種積極的和成功的面貌時,你就能勝、能贏,否則你將會輸。舞者在舞臺上的表現(xiàn)和感覺也是這樣,只有當他具有了一種良好的自我意象和自我感覺的時候,他才能產生和形成良好的舞蹈感覺,從而引起良好的觀眾感覺。所謂的情緒記憶法應用對于舞者來說是在演出之前演員要想象著自己已經站在舞臺上,燈光、影響、服裝、道具一切就緒,通過想象的方式構建出自己將要表演的作品,包括作品中的調度、動作、技術技巧、情緒等等。這種記憶越清晰明了,越有助于舞者心態(tài)的平穩(wěn)。與此同時,舞者也要配合想象中的情緒記憶,體驗舞蹈的區(qū)別性質,感受情緒情感變化頭腦中的音樂記憶。
疏導方法(四):自我暗示療法。
心理訓練的方法有很多種,短期治療、長期治療、藥物治療機行為治療。對于舞者的緊張情緒的治療最簡單的方式是自我暗示治療法,緊張情緒產生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對舞臺環(huán)境感到陌生。劇場的周圍環(huán)境會與課堂訓練的教室有一定的差異,舞者對熟悉的訓練場地把握程度會遠遠超過劇場。劇場的空間構成、地面的材質,音箱的效果等都會對作品的完成造成潛在的隱患。所以,舞者在前期準備充足的情況下要建立與劇場的“默契”程度,演出前對周圍的環(huán)境有一個整體的空間意識,這樣既有利于演出前平穩(wěn)心態(tài),也是演出時的突發(fā)狀況的提前準備。
疏導方法(五):正確利用被穩(wěn)定因素。
優(yōu)秀演員蓋一坤曾說:我一上舞臺,一見觀眾,好像靈氣倍增。觀眾,是造成舞者演出不穩(wěn)定的因素之一。觀眾數(shù)量的、年齡層、接受程度都是舞者會考慮的方面,而在課堂訓練中無需考慮到這些問題。演出中,觀眾的作用相當于舞蹈教室的鏡子,通過鏡子舞者可以看到自己的身姿,是一種視覺上的反饋。同理,觀眾在舞者的舞臺表演中一樣會給臺上的表演一些相對的反饋,這些反饋舞者也會感受得到。所以,舞者要正確的看待觀眾在一場演出中的作用,不要有過多的心理壓力。舞者要培養(yǎng)一種“目中無人”的性格。將有觀眾視為無觀眾,或將漫長的觀眾作為此次演出的催化劑,觀眾的氣氛越濃烈,舞者的情緒也會隨之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