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楊紫琳(1990-),女,漢族,河北人,碩士學生,設計學碩士,單位:河北大學藝術學院設計學專業,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方向。
摘要:羊年春晚大型創意類節目《錦繡》用到了我們不常見的全息投影技術。本文通過對《錦繡》實際案例的具體分析,研究了全息投影技術在新媒體藝術中的表現,探尋了新的科技給各種藝術形式的出現提供了可能。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3-0047-01
一、全息投影技術中的《錦繡》
全息投影技術也稱虛擬成像技術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記錄并再現物體真實的三維圖像的記錄和再現的技術。全息投影技術不僅可以產生立體的空中幻像,還可以使幻像與表演者產生互動,一起完成表演,產生令人震撼的演出效果。適用范圍產品展覽、汽車服裝發布會、舞臺節目、互動、酒吧娛樂、場所互動投影等。
(一)全息投影技術的發展。
1947年,英國匈牙利裔物理學家丹尼斯·蓋伯發明了全息投影術,他因此項工作獲得了1971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其它的一些科學家在此之前也曾做過一些研究工作,解決了一些技術上的的問題。全息投影的發明是蓋伯在英國BTH公司研究增強電子顯微鏡性能手段時的偶然發現,而這項技術由該公司在1947年12月申請了專利。這項技術從發明開始就一直應用于電子顯微技術中,在這個領域中被稱為電子全息投影技術,但是全息投影技術一直到1960年激光的發明才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
(二)全息投影技術的實施方法。
“全息投影內容的錄制、編輯與舞臺現場播放都需要專門的設計制作團隊來完成。所以3D全息投影在舞臺表演中應用時,需要聘請專業的3D全息投影公司與劇團配合完成舞臺藝術的創作工作,劇團可以與專業公司合作分成或是租賃外包3D全息立體投影部分的工作。同時,有綜合實力、能力的公司或個人,可以組建專門面向舞臺戲劇的3D全息投影制作與播放公司,面向全國的舞臺戲劇演出單位提供設計、拍攝、編輯、播放的一條龍式服務。” [1]3D全息投影舞臺顯示技術在舞臺上的應用,成功與否關鍵在內容的創意上,以及與表現主題的緊密結合上。再先進新穎的技術,在舞臺表演藝術中永遠只是手段,是為表現主題服務的。
(三)《錦繡》的實現原理。
節目中真假李宇春同臺秀堪稱整臺晚會前所未有的最大看點,很多觀眾看后都充滿了好奇心。蜀繡是在春晚1號大廳里完成的,觀眾們在電視機前看到的四位李宇春和幾位身著華美繡衣的模特就是在1號廳里一個巨大的道具上呈獻給大家的。這個道具是一個成45度角的薄紗幕布,地上是巨大的LED屏,大屏會播放視頻同時還會有各種燈光效果。通過視頻和燈光在幕布上的投影從而呈現出虛虛實實,真真假假的視覺效果。
這個節目主要使用的是全息技術,那塊薄紗幕布其實是一個全系反射膜,它是45度衍射的一個原理,它利用地面的影像源折射上去,形成一個假立體的人,然后真假人會同時出現,但是真假人是分辨不出來的。全息技術的實現所要依托的重要道具是一個很重的鋼架和一塊重達幾百公斤的LED大屏。基本9米*5米這樣一個體量其實反射膜是特別脆的特別薄的一種東西而且特別容易拉伸壞,如果在搬運的時候稍微有一點拉伸,它成像出來的人臉就會變形,又不能把它拆開分組,在臺上組裝就得整體上下。
演員和節目方案確定下來緊接著進入緊張的前期拍攝。李宇春和模特的虛擬部分需要進行大量的摳像拍攝,而重點和難點在于后期如何讓真人和虛擬的影像天衣無縫的配合。其中比較難的部分是在于舞蹈的部分,全息技術需要點對點非常的精準,偏差一點點視覺效果就不對了,所以演員在練習的過程中腦子要被打亂,然后重新學一遍反面的動作,這在肢體的協調上還有記憶上面很有可能出現混淆的狀況,所以在前期排練中需要花很多時間和心力去客服這樣的困難。四大名繡的展示可以說是貫穿節目的一條主線,模特從節目一開始就在虛實之間變幻演繹著一套套刺繡禮服的華美。其實李宇春也好模特也好,人走路我們每一遍不可能走的手的位置表情是完全一致的。所以之前在拍攝視頻內容的時候工作人員會在監視器上貼一個標條,這次手到這,下次手還到這。
二、新媒體藝術中的全息投影技術
“新媒體藝術是指在新科技、新媒介技術的基礎上產生的藝術形式。” [2]所以,全息投影技術屬于新媒體藝術中的一個內容。作為一種新的藝術形式,新媒體藝術并沒有完全地脫離傳統藝術,相反,它與傳統藝術之間保持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并且出現了新媒體與傳統藝術媒介的融合。視覺傳達設計指以某種目的為先導的,通過可視的藝術形式傳達一些特定信息到被傳到對象,并且對被傳達對象產生影響的過程。視覺傳達是利用視覺符號來傳遞各種信息的。自新媒體出現以來,就一直處于高速發展的階段。而將新媒體的合理運用使視覺設計表現出無窮的魅力。視覺傳達設計載體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但是媒體作為一種大眾傳媒,在視覺設計的載體中始終居于高位。所以,視覺設計的質量不僅依賴于新媒體技術的高速發展,還取決于載體的合理運用。
三、新科技中的新媒體藝術
科技與藝術的關系,正如一枚硬幣的正反面。科技的發展為藝術提供新的表現手段,拓展了藝術的表現空間。利用新媒體設計出來的畫面效果更加真實和震撼,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能讓觀眾體驗到真實的故事場景。這種趨勢使得數字媒體下視覺傳達設計的多元化發展成為必然,多元化的平臺和先進的視覺處理技術,不僅使得我國的視覺傳達設計的主題和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妙趣橫生,還升華了我國視覺傳達設計的宗旨,使得我國視覺傳達設計的發展方向更加廣闊。
我國的科學技術方式與外國的科學技術式具有很大的差異,要想使我國的科技的發展道路更加平坦,就必須在國外優秀的先進的科技基礎上秉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結合我國國內技術的具體情況,科學有效地將我國的科技與外國的科技相互融合。從而發明更多更好的媒體藝術來實現視覺的傳達。這種新的設計形式將成為我國視覺傳達設計未來的發展方向,這個發展方向將會使我國的視覺傳達設計更上一層樓,為我國的視覺傳達設計開拓一條嶄新的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