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陳翠華(1982.4.22-),女,漢,河北保定人,專科學歷,從事多年幼教工作,現任河北省望都縣任疃幼兒園教師。
摘要:農村藝術教育包括音樂教育、美術教育,它對提高農村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綜合素質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現實中農村藝術教育不容樂觀,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亟需解決。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3-0068-01
一、農村中小學藝術教育的現狀
近年來,隨著國家推行的素質教育改革得到了社會以及家長們對藝術教育的認可,農村中小學藝術教育取得了日新月異的進展:一是隨著專業的藝術教師人才增多,農村藝術教育的整體師資力量得到加強;二是隨著藝術教師的待遇得到好轉,農村藝術教師的授課積極性得到提升;三是隨著學校對于藝術課程的重視程度提高,農村學校的藝術設備得到了增強,音樂課、美術課等藝術課課時量加大。
我們在看到農村藝術教育取得這些可喜變化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它存在的問題。具體來說有三點:
(一)農村藝術教育理念偏頗,不能真正地把藝術教育當作我國素質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有“走過場、搞形式”的嫌疑。突出表現是教育中只重視部分藝術尖子生的培養,對所有的學生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只注重在比賽中出成績,忽視了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藝術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亟待加強。據統計,我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平均每所學校只擁有0.59個音樂教師和0.49個音樂教師。還有因為教學任務重,藝術教師在教學方法、授課形式單一、落后,不能高質量地完成藝術教育任務,比如音樂老師讓學生聽錄音多、練習簡單的發聲多;美術老師讓學生臨摹多、寫生多。在教育中缺少了必要的藝術審美能力的教育,缺少了鍛煉學生藝術能力的途徑。
(三)藝術教育的教學設備配置有待加強。在“普九”、“普實”教育工作中,農村各所學校確實配備了不少藝術教學設備,但在種類上仍然不能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加之部分設備大多是廉價的,在質量上不能保證,以致早已損壞,不能保證教學的正常開展。
二、農村中小學藝術教育的發展建議
(一)創新藝術教育理念。
農村學校藝術教育的成功除了政府的重視和資金的支持,更需要的是學校以及藝術教師對于藝術教育理念要有正確的、清晰的認識。
1.藝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階段的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它面向的是全體學生,包括藝術尖子生,也包括肢體殘疾、智力殘疾的學生。在藝術教育面前,他們人人平等,機會均衡。
2.藝術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每個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都會接受到藝術教育的熏陶,藝術教育對于一個人的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起到了“潤物無聲”的作用。在教育過程中,要讓學生多接觸一些古今中外精典的音樂以及美術作品;要讓學生多接觸一些先進的藝術理念和多彩的藝術形象。要鼓勵學生們大膽創新,充分發揮想像,創作一幅幅屬于自己的作品,哪怕是作品不成功,顯得幼稚,也要大力鼓勵。在鼓勵學生藝術創新方面,英國做得比較成功,它們有一項“創造與合作工程”。該工程投資高達七千萬英鎊,專門用于鼓勵學校在藝術教育過程中激發學生的藝術熱情、挖掘學生的藝術潛力,從而提高學生群體的創新能力。
3.藝術教育是培養學生樹立集體意識、團隊意識的一種重要教育途徑。比如音樂中的合唱,它需要指揮與演唱者之間的配合,也需要每個演唱者之間的配合,還需要演唱者與器樂演奏者之間的配合。可以說,一場成功的合唱,離不開整個團隊的努力,它需要每個隊員的積極配合。
(二)創新師資配備模式。
在農村學校藝術教育改革中,不少地方教育部門面對“師資配備難”做出了不少嘗試。常見的形式有:通過現有美術教師培訓音樂教師,或者讓音樂教師來培訓美術教師。這種形式見效快、成本低,是個成功的模式,但是它只能在短期內解決師資“配備難”,不能從根本上根除師資問題。因此,建議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師資配備模式的探索:
1.創新教師聘用機制。可以聘請社會上一部分專業的藝術人才,或者是喜愛藝術、熱愛教育的藝術“草根”們到學校來兼職,為學生們傳授藝術知識。這樣,學生們可以接觸到更多的藝術形態和更多的藝術理念,有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
2.倡導藝術教師交流機制。引導本行政區域內的重點學校的藝術老師到農村學校進行定期的交流,以帶動農村學校的藝術教育水平。
3.在農村學校設立固定的大學實習生藝術教育頂崗實習點。依托每年大量的實習大學生來補充教育師資力量。四是鼓勵優秀的文化課教師教師加入到藝術教育中來,與藝術類教師共同學習,共同努力提高藝術教育的整體水平。
(三)創新教學方式。
1.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農村藝術教育的教學過程,其實就是由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共同組成的。在課堂上,“傳道、授業、解惑”是每個藝術教師的職責;“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是每個學生的學習目標。學生與老師的地位平等,教師要盡職盡責,學生要認真聽講,最大程度地吸收老師傳授的藝術知識,以提高自己的藝術水平。
2.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比如,利用星期六、星期日等周末時間帶領學生到郊外寫生;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校外組織的“彩色周末”、廣場舞等文藝活動,讓大家更多地接觸藝術,感受藝術的魅力;在校園內部每學年組織一次學生藝術節活動,讓學生們在活動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藝術才華。意大利在這方面做得比較成功。每年五月份,意大利會在國家教育部舉辦一場高中生音樂藝術節,以此鼓勵學生們熱愛藝術。
3.充分利用社會各種公共藝術設施。農村藝術教育除了在校園的課堂上,還在廣闊的社會天地間。比如可以利用街頭雕塑給學生講授美術知識;可以帶領學生在游覽故宮、歷史博物館等歷史景點時,現場為學生講授藝術知識,拓展學生們的藝術視野。相信,在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農村的藝術教育一定會百花齊放,芬芳滿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