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關愛兒童,關注兒童的健康成長,一直是家、園乃至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兒童期是兒童成長的關鍵期,也塑造他們健康心理的最佳期。營造和諧的集體氣氛,關注特殊群體兒童的教育,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和良好習慣的養成,多給孩子一些掌聲和喝彩,用愛心陪伴兒童走出邊緣困境,促使幼兒健康成長。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3-0092-01
中國目前擁有一億多的學前兒童,這也就意味著幼兒教育的需求也是非常大的。再加上各種因素的干擾,人口居住比較的分散,這也就使得幼兒園的規模普遍較小,很多幼兒園是很難滿足當地幼兒教育的需求的。 針對上述情況,我們要樹立全新的幼兒教育理念,促進幼兒成長 。
一、遵循“與發展相對稱”的原則
在對幼兒教育時,要遵循“與發展相對稱”的原則。這一原則主要指的是兒童接受學習的內容要符合他們身心發展的規律,開發兒童的潛力和開發他們的智力的手段與方式也要遵循著他們的發展規律。比如說教師要切實根據兒童的發展情況,要能夠以科學的態度為兒童的發展制定出科學的規劃。此外,過去灌輸式的教育對孩子的發展是很不利的,這也就需要教師也要緊跟課程改革的步伐,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轉變自己的教學思想,站在兒童的角度,結合兒童的生活,抓住兒童身邊的人或者是事來組織教學活動。也要遵循著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根據兒童的興趣開展教學也是很有必要的。
二、培養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
比如說,教師可以督促兒童養成一些好習慣。可以在每天下課之前,給兒童布置一定量的學習任務,讓他們回家完成。第二天上課一開始,教師就要有意識地引導讓孩子進行回答。此外,每天在上課之前,幼兒園也要組織孩子們做早操運動練習。在這一時間段,教師要為孩子做好動作示范,告訴孩子們一定要參加每天早上的晨練,對他們今后的身體健康是很有幫助的,要準時,不能遲到。這樣能夠促使兒童養成良好的守時觀念。此外,教師也可以暗示性的說“按時到校的孩子都是好孩子,大家想不想做好一名好孩子呢?明天早上準時到校的孩子,教師會給他們一定的表揚。如果沒有按時到校的小朋友,我們要讓他上臺演講或者唱歌表演。”小朋友們為了都能夠成為好孩子,他們也一定會及時地提醒自己的父母把自己早點送到學校來。長時間堅持下去,對幼兒好習慣的養成肯定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三、培養孩子安全意識的養成
安全教育滲透于一日活動中,提高幼兒安全防范意識,針對幼兒形象思維占優勢和理解能力差的年齡特點,我們要求教師針對幼兒年齡特征及認知水平,以五大領域為藍本,充分抓住每一個教育契機,制定安全教育計劃,利用每周的安全教育活動開展了豐富多樣的游戲、情景表演、故事、訓練、實踐活動,把各種抽象、單調的自我防護知識有機地滲透到幼兒一日的生活中,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樹立起安全意識。通過長期一貫的教育形成良好的班級常規,幫助幼兒習得自我保護的簡單知識和方法。
四、關注特殊兒童,塑造兒童的健康心理
有的兒童因為家庭的殘缺不全,他們缺少與最親近的成年人的交流與交往;導致孩子缺少與同伴或群體的交往,產生自卑、自閉的心理,他們的心敏感而脆弱。“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由于“家庭情況特殊”,這些孩子就減少了與完整家庭兒童相比之下應擁有的各種良好的物質與心理環境刺激,這是造成兒童心理發展不良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我們應當為這些孩子創設和提供良好的學校環境,并指導孩子的家長注意為孩子營造和諧的、充滿愛的家庭氛圍。
最殘酷的傷害是對一個人自信心的傷害,最大的幫助是給人以能支撐起人生自信風帆的信任、掌聲和喝彩。一位哲人說得好:誰擁有自信誰就成功了一半。因此,我們要多給這些孩子一些掌聲與喝彩。比如,在一節語言仿編詩歌的活動中,孩子們有的仿編小鳥的夢是藍色的,因為它飛在藍藍的天空;有的仿編蝴蝶的夢是五顏六色的,因為它喜歡在花叢中飛來飛去……,李家豪(化名)說:“小蝌蚪的夢是黑色的,……”還沒等他說完小朋友們都笑起來:“小蝌蚪喜歡在水里,水又不黑色的,夢怎么是黑的呢?我見勢趕快制止了孩子們的行為,耐心的問郭家豪:“你為什么覺得小蝌蚪的夢是黑色的?”“因為小蝌蚪喜歡在泥洞里睡覺,泥洞黑黑的,小蝌蚪自己也黑黑的,所以它的夢是黑色的。”他小心翼翼的說。聽完他的話,我把自己的雙手高高舉起為他鼓掌,小朋友們也都為他鼓掌,孩子說的一點也沒錯,他不受原詩的限制,用觀察到的現象,真實的說出了自己的對夢的感受。我對孩子的表現及時鼓勵和肯定,使他的自信心變得更加強大起來。
五、用愛心陪伴兒童走出邊緣困境
“愛如春風春雨,潤物細無聲”。我們對幼兒要“施之以愛”,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馨,集體的溫暖,或來自于社會的關懷。如何把這份“愛”化作他們生活、學習的潛動力,讓他們變得自信、自立、自強,這才是研究的根本。
有一自暴自棄,不思進取的小朋友。大家只要一看見他就遠遠地躲開了,其他孩子的家長們也一再叮囑自己的孩子不要和他接觸,以防受到傷害。看到他沒有同伴、沒人賞識,我常常找機會與他交流,把他從悲觀失望的邊緣拉回到集體,從而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對別人的傷害,提醒他今后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幼兒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它所涉及的面極廣,有許多應遵循的原則,可供運用的策略也很多。無論是傳統的、現代的,一切有利于兒童健康發展的原則、策略和方法都應當重視、應當采納。我們都期盼著我國的學前教育工作者和家庭共育者都能保持一顆平常的心共育,摒棄功利的心理,摒除浮躁的心理,愉快地合作。只有你擁有了一顆平常的心,一顆博大的愛心,才能不傷害到孩子的心靈。讓我們把培養孩子的這項大工程,穩住腳步地去尊重孩子,去跟蹤孩子,樹立全新的幼兒教育理念,促進幼兒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