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奔跑吧,兄弟》應是中國內地電視臺引進的第二成功的真人秀綜藝娛樂節目。其定位以成人競技游戲模式為主,這在國內的綜藝節目應算首創。節目中演員將其最本真的狀態呈現給觀眾,這是與影視劇中的他們所飾演的角色截然不同的。該節目通過演員們對力量的呈現和語言藝術的運用,帶給觀眾一幕又一幕的嬉笑開懷場面。除去宏觀表現,細究之下不難看出,《奔跑吧,兄弟》仍具有固定的節目模式。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3-0136-02
電視節目模式的形成過程類似好萊塢的類型片,因其成功的模式廣受大眾歡迎,因此在一段時間內會出現一系列此演員陣容、故事內容、劇情結構等相似的電視綜藝節目,從而構成一定的節目模式。翟梓坪在《模式化的電視時代——擁抱“內容為王、模式為先”的中國電視節目創意新時代》中指出,“節目模式”概念是一種嚴密的節目制作體系。基本途徑是:節目制作方在經過嚴格的創意思考后,根據創意成果選擇適合的內容研發出完整的電視節目流程設計,根據這個流程研發出“節目制作圣經”,在此基礎上生產的電視節目必須播出前經過觀眾預審,播出后獲得優良的收視市場匯報。此時,這個成功的節目才被成為“節目模式”。 [1]《奔跑吧,兄弟》由韓國SBS電視臺與浙江衛視聯手推出的競技類綜藝節目,是由韓國的《Running Man》翻譯而來。雖然《奔跑吧,兄弟》在中國內陸制作與播出不足一年的時間,但是在韓國卻有五年的制作播放經驗,其嫻熟的制作模式,觀眾較高的收視熱潮,眾多明星大腕的加入,細分之下不難看出《奔跑吧,兄弟》已經形成固定的節目模式。
一、自我力量的體現
“真人秀”直到今天仍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筆者只能通過觀摩眾多真人秀綜藝節目來對此進行一個大致的概括:由著名演員或普通人為達到某種目的,通過完成指定的游戲規則,完成游戲的過程被攝影機所記錄,并最終呈現在電視熒幕上的綜藝節目。真人秀最早出現是在荷蘭和美國,分別為《超級老大哥》、《幸存者》等。在亞洲,以韓國的真人秀節目模式制作和發展的比較成功,其節目有:《情書》、《我們結婚吧》、《爸爸去哪兒》、《Running Man》等。
實際上,真人秀節目中表現出來的參與者的力量的對比和智慧的拼接在韓國的綜藝節目中是屢見不鮮的,如在《情書》中為了實現娛樂觀眾的目的,在早上起床之后往往經過力量上的較量,輸者來做早飯等環節。然而追究歷史:西方國家,當兩位勇士為了獲得心儀女性的芳心,往往通過決斗方式,獲勝者抱得美人歸;動物世界,動物中為了獲得領域的統領權,是通過決斗來決定的;意大利最為有名且象征著文明的古羅馬斗獸場,還能看到當年權力階層與奴隸階層的階級分割點。所以,在今天,決斗競技成為最為原始的表達和自我力量的呈現形式之一。電視綜藝節目將現實生存規則吸收為綜藝節目游戲規則,在節目中展現野蠻,在野蠻中獲得力量,實現自我,這個過程是十分的耐人尋味的。
雅克·拉康在他的《鏡像理論》中的“鏡像理論”指出,嬰兒在自己還不能獨立的行走時,就已經能夠透過鏡子認識自己的影像,并且開始了“自我”與“他人”之間的比較。通過鏡子認識“他人是誰”,然后意識到“自己是誰”,首先透過鏡子認識“他人是誰”,才能明確“自己是誰”。在認識“他人”的過程,也是在自我識別的過程,在對“他人”約束的過程,也是實現對自己的“約束”。透過“他人”,嬰兒才能逐漸的認識“自我”。那么在《奔跑吧,兄弟》綜藝節目中,我國的綜藝節目就像不會走路的“嬰兒”,他的行動能力還沒有發育“成熟”,他能夠透光眼睛識別“成熟”即“他人”的電視節目。透過鏡子,反思自身的發展,才能看清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并且在不斷的學習的過程中吸取他人的精華去其糟粕。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韓國版的綜藝節目并不適應我國的國情,甚至在很大程度上約束我國綜藝節目的發展。因此,觀眾無論在觀看《爸爸去哪兒》還是《奔跑吧,兄弟》會發現在影視呈現和娛樂表達上顯得有些生硬。
然而,韓國版的綜藝節目其創意以及對受眾的分析上,它的步伐是先于我國綜藝節目一步的,因此我們通過彼此的“約束”,互相學習,最終能夠在“拿來”的綜藝節目上進行創新,從而開花結果,創作出符合國人習慣的綜藝節目。
二、群體征象,“雙人”競技
在《奔跑吧,兄弟》綜藝節目中,所有隊員分為兩組(有時由于采取的場地或者節目的需要最多分為三組),兩組人員齊心協力團結在一起,好比兩個獨立個體,為了奪得最后的勝利彼此競技。然而,在游戲中,兩組隊員又各自分散成為獨立個體,此刻則是個體真人“秀”的時間,每個隊員盡可能的發揮自己的實力展現才華,比如張赫的“呆萌”表現,“我是天才”的自我標榜等,以此來獲得觀眾的喜愛和較高的關注度。既有群體合作爭奪,又有單體的自我表現,這樣的模式是一非常靈活而又多變的,該類節目以紀實為主,因此演員的自我發揮是非常重要。節目的性質也決定了參演者不僅能夠順利的完成任務,更重要的是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展現自我,這要求演員有著較高的表演功底和應變能力,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完成任務只能是游戲中的一個最后的環節,顯得并沒有那么的重要,因為:娛樂為主,重在參與。
為了保證節目的鮮活性,該節目在保證固定節目成員的基礎上,經常邀請現當代受關注度較高的明星演員加入。這就在一定程度上軟化了呆板的節目模式,透過新人不斷加入,使即將對老成員的笑點產生厭倦的觀眾,產生一種新的笑點和獵奇點。該節目充分利用明星演員來提高節目的收視熱潮。經研究表明,觀眾在觀看節目時很大程度是受到電視節目的主持人的吸引前來觀看,這就好比觀眾在選擇觀看的電影時往往選擇自己比較喜歡的明星一樣。利用這一點,該電視節目的收視才能居高不下,該節目的笑點才不斷。因為在節目中的每一點都以新人的新、奇為支撐的。當然,演員的選擇必然是擅長與人交往和有著良好的談吐修養的。但即使有新人的加入,最終的勝負之戰卻不是新人所執行的,依然是由老成員來完成,這是由節目的預先安排所決定的。
三、立足當下,娛樂需求
宣傳本國文化傳統,暢覽旅游勝地,彰顯風土人情是每一部影視劇與綜藝節目義不容辭的,也是當今綜藝節目的一個重要的依托。寄情山水,品嘗風土人情成為這個時代最為時尚的藝術元素。近年來,《遠方的家》、《舌尖上的中國》、《爸爸去哪兒》等以祖國的大好
(接上頁)
河山為依托,讓觀眾坐在電腦前便可俯瞰天下。心神隨著鏡頭的移動而奔赴天下,愛國情懷噴發而出。《奔跑吧,兄弟》將拍攝地點除了著名的景點之外還有室內的活動場所,將室內與室外結合在一起。室內以奔跑尋寶為主,室外以宣傳、游戲為綱。
《奔跑吧,兄弟》雖然在韓國有著幾年的發展經驗且節目模式比較成熟,然而該節目在中國的出現是有著時代契機的。放眼當下,人們為工作、學習和生活而奔波承受的壓力前所未有,人們需要一種途徑來宣泄和釋放自己。而奔跑讓人心情愉悅,這無疑是一個很好的解壓方式。通過奔跑獲得獎勵,經過尋寶獲得晉級,通過對決釋放精力,在奔跑、逃離、進攻中將壓力釋放,給自己帶來快樂的同時也給他人帶來歡樂。綜藝節目是一種重要的文化傳播手段,其目的和意義是帶給人們歡樂,用多樣化的藝術創作,多種表現手法來將觀眾的笑點提起,并讓觀眾在看似敵對的陣營中,在最后卻是要好的兄弟,宣傳正能量。簡單、快樂、滿足這正是綜藝節目的主旨。
總結
當然從韓國引進的電視綜藝節目并不是沒有弊端的,總覽我國內地的綜藝節目,引發收視熱潮的幾個綜藝節目基本上是以外國電視綜藝節目為原型的。那么本土的電視綜藝節目的創新在何處呢?本土的傳媒人是否缺乏創新能力,我國的綜藝節目在以后發展過程中是否只能依靠引進才能獲得大眾認可。這些問題接踵而來,筆者沒有辦法回答。但是,毋庸置疑的是,我國內地的電視綜藝節目的發展現狀不僅僅是由制作方來負責的,受眾方也應承擔相應的責任。客觀來講,國外的電視綜藝節目走的的確比我國電視綜藝節目遠,發展也更為成熟,對受眾的分析也更加的精確。本土的綜藝節目須向其學習其模式,而不應一味的購買版權,在吸取其成功經驗之后,自主創新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