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曼麗
摘 要: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環境保護已經逐漸被人們所重視。在生產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會產生一些破壞環境的物質。為了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我們必須采取一些有效的治理措施,控制環境污染趨勢。在眾多行業中,建筑行業對環境具有很大的污染性。文章主要對建筑施工中如何采取環境保護措施進行了分析和闡述。
關鍵詞:地下洞室;環境保護;措施
1 環境保護的原則
環境保護已經納入了我國的基本建設中,在生產生活中應該堅持“預防為主,優先保護”的原則,通過加強環境保護,增強全社會的環境保護意識,通過建立健全的環境保護管理制度和機制,設置專門的環保人員對生產中可能造成環境污染的問題進行監督,定期開展環境保護工作。水土流失問題以及由水土流失導致的一系列自然災害已經嚴重地威脅到了人們的生存,各級領導以及員工都應該在操作中遵守相關的環保規定,把生產工作和環境保護工作同時進行。對于建筑施工企業來說,應該對施工范圍內進行核查,看是否存在或可能產生環境問題。在施工的過程中應該遵守工程法律法規中有關環保的標準。在制定施工計劃時應該事先對施工區和工作區的環境保護做出詳細計劃。
2 環境保護措施
2.1 大氣污染控制措施
工程施工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粉塵等物質,對空氣造成污染。為了減少大氣污染,應該在施工的過程中,在施工范圍內道路兩旁設置排水溝,保證雨水的正常排出。安排灑水車對生活區和施工區進行灑水,減少空氣中粉塵的含量。施工所使用的機械設備盡量使用噪聲小、排放尾氣少的,進而減少對空氣的污染。
施工材料的選擇與環境污染的程度有很大關系,盡量選擇袋裝的水泥、粉煤灰,這樣能夠減少粉塵到處飛揚。如果使用散裝的水泥,在輸送的過程中應該確保做好除塵措施。對灌裝散裝水泥時應該使用密封圈固定好接頭,如果捆綁過松則會造成粉塵飛出。在放炮時盡量使用水封爆破法,減少粉塵對大氣的污染,這些方法也都是在實際施工中應該注意的方面。對容易起塵的材料在運輸的過程中應該使用帆布等覆蓋住,能夠有效地避免粉塵飛揚。粉塵對人體也會有傷害,所以不論是施工區還是生活區都應該保持空氣通暢,特別是地下洞室,應該設置專門的粉塵檢測儀,保證空氣中的有害物質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2.2 噪聲污染防治措施
除了粉塵污染以外,在施工中還會產生噪聲污染,對施工人員以及周圍人們的身體造成影響。由于工程建設十分復雜,用到機械設備的時候比較多,為了盡量減少噪聲污染,應該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在進行施工設計的時候就要考慮到噪聲問題,盡量安排噪聲大的施工程序在白天進行,避免對周圍居民的生活造成影響。對動力設備采取合理化平均分配,避免出現機械設備集中某一區域使用的情況。第二,施工中使用的大型機械設備應該停在遠離居民區的地方,而且不能以任何理由把這些設備開進生活區。第三,對于噪聲超過國家標準的設備,要采取一些消音設備和措施,減少噪聲污染。第四,對于在施工范圍內的車輛來說,應該設置專門的消音設備,而且只能在施工范圍內鳴笛,在施工范圍外不允許。
2.3 防止飲用水污染措施
施工中也可能對周圍水源造成污染,導致人們的生活用水受到威脅。所以為了避免飲水污染,應該采取以下措施。第一,針對施工中產生的有毒有害物質采取土方回填。第二,施工現場的油料,要對儲存的倉庫地面采取防滲處理。第三,施工中產生的廢水必須經過處理之后達到國家標準才能夠排放。第四,對施工中用到的外加劑等物質應該妥善存放。第五,建筑物盡量不要建在靠近水源的位置,明令禁止向水源中直接排放污水和垃圾。第六,實驗人員應該定期對水源進行抽樣檢查,看其是否符合飲用標準。
2.4 施工活動中的噪聲、粉塵、廢氣、廢水和廢油等的環境保護措施
采用濕式鉆孔洞挖,燃油機械配備消煙除塵設備,施工現場及施工道路保持濕潤,防灰防塵。施工中噴混凝土采用濕噴工藝。制定機電設備管理辦法,加強設備維修保養并使用專用場地進行檢修,修建隔聲設施,建立科學的通風系統,用來控制噪聲、粉塵、廢氣、廢油對環境的污染,保障工人的勞動衛生條件。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加強施工機械的凈化,減少污染源(如摻柴油添加劑,配備催化劑附屬箱等),配置對有害氣體的監測裝置,禁止不符合國家廢氣排放標準的機械進入工區。加強對施工中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品的安全管理,防止管理不善而導致環境事故的發生。施工廢水排至污水沉淀池內,經處理達標后排放。生活廢水采用廢水處理系統排除。杜絕向水源排放有污染水,施工廢水經處理達標后方可排放。
2.5 完工后的場地清理
在工程完工后按要求進行清場。(1)將施工現場等地廢棄物及施工垃圾等清理至指定地點處理。(2)施工臨建設施如鋼筋加工廠、木材加工廠、機械修配廠等按要求日期全部拆除完畢,并配備推土機進行臨建設施的場地平整。(3)施工設備及剩余的建筑材料按計劃撤出工地,并將廢棄的施工設備和材料進行處理并清理出施工現場。(4)對施工區內永久道路和永久建筑物排水溝道進行疏通和修整。(5)待整體工程完工移交后,在規定期限內(除經監理同意繼續完成尾工工作的人員、設備和臨時工程外)將施工人員、施工設備全部撤出施工現場,并配備推土機進行場地平整,做好環境恢復工作。
3 邊坡保護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3.1 邊坡保護措施
坡面在開挖后,植被破壞,巖體裸露,需要對巖體表面進行保護,防止斜坡巖體的運動,確保斜坡穩定。采用多種整治方法相互配合,對坡面進行水土治理。
(1)坡面開挖時要減少開挖線以外地區的坡面及植被破壞。
(2)在坡面開挖邊線外側挖截水溝,攔阻全部或部分地表徑流,減免徑流沖刷,使之流至附近溝渠。必要時采取邊開挖邊支護的措施。
(3)根據邊坡的實際情況,適時進行錨噴支護或砌擋渣墻或澆筑混凝土擋墻等。
(4)開挖的土石要及時運至棄渣場,不能就地堆積,避免造成原有植被的破壞,加速土壤沖蝕,甚至污染水源,淤積河道。
3.2 施工道路防護措施
道路施工中最為常見的就是水土流失,這會對周圍居民的生產生活造成很不好的影響。在道路施工中,應該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特別是在保持道路邊坡穩定的前提下,做好施工防災處理工作。在修建道路時,應該盡量減少對周圍植被的破壞,道路兩邊設置排水溝,一定要保證排水通暢。在施工的過程中會產生一些碎石等廢棄物,應該全部運到指定位置進行堆放。在爆破石方的時候,避免因為炸藥計量過大導致石塊松動崩裂,應該控制好藥量。在施工之前就應該對當地的氣候條件、地質情況進行考察,制定周密的施工計劃。
3.3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對于道路施工中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指的就是對道路兩旁的邊坡以及溝道中的水土資源進行保護,這項工程十分復雜。在實際的施工中應該遵守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貫徹落實誰施工、誰保護等政策。在施工的過程中,應該針對當時當地的氣候條件和地質情況因地制宜的做好防治工作,避免產生坡面風化、水土侵蝕等情況。國家也應該對施工的條件嚴加審核,做好環境保護工作。
4 結束語
環境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礎,沒有環境就沒有人類。當前我國的經濟發展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為了避免環境對人類的“報復”,應該做好環境保護工作。環境保護已經成為我國一項基本國策。減少環境污染、做好環境防治工作成為社會發展中不可避免的重要任務。建筑工程的開展產生了大量的粉塵、垃圾、噪聲,對我們的生活環境造成了污染,所以我們應該倡導綠色施工,做好環境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