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靖海
摘 要:框構橋出入口處跳車現象作為質量通病普遍存在著,文章對跳車現象進行了介紹,從理論上分析其形成原因,在設計方面、施工過程及既有病害整修中提出解決框構橋出入口跳車的防治方法。
關鍵詞:出入口;跳車;形成原因;預防方法
自2010年以來,為根本解決鐵路平交道口交通事故頻發現象,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為行車安全工作提供可靠的保障,哈爾濱鐵路局決定加大對既有鐵路平交道口平改立工作力度,截止2014年末實施道口平改立116處。在公路上行車的人都知道,開到框構橋出入口必須減速,否則汽車會忽上忽下劇烈跳動。通過對哈爾濱鐵路局管內的通過道口平改立建設的框構橋在使用過程中的性能的進行調查分析,框構橋出入口兩端處發生的跳車現象在引道使用過程中均普遍存在的質量問題,尤其處在一些軟土地基引道更為嚴重。因此,從設計、施工期間進行預防及既有病害整修顯得尤為重要。
1 框構橋出入口跳車原因分析
1.1 框構橋基礎和引道的沉降差異是根本原因
引道都是在土基之上建筑的,建筑質量的高低直接收土基的質量影響,如土基地基是由軟土構成,其可壓塑性高,液限值較大,抗剪能力偏低,土基的天然構造的穩定性就會偏差,道口平改立工程建設的框構橋通常位于溝壑地段,地下水位較高,多屬軟土,在使用過程中遭受到外界車輛動荷載和引道路基填方的靜荷載雙重作用,致使地基強度明顯減低,路基沉降幅度偏大。框構橋基礎由于采用剛性基礎,而與框構基礎相連的引道相對而言屬于剛性較小、柔性較大的彈塑性柔性體。引道路基與框構橋之間存在較大的剛性差,極易形成臺階,致使機車經過框構橋出入口時產生跳車現象。
1.2 設計不周、施工不當是主要因素
1.2.1 在工程設計時,對于引道出入口路面路基的特殊性,在設計時未加以特殊考慮。在工程設計時,特別是路基未產生下沉穩定的時期,應充分考慮到框構路面與出入口處引道沉降存在的差異,在檢測驗收后保證施工質量的基礎上再進行混凝土的土路面澆灌,在整個施工設計時應充分的全面考慮出入口的路面設計,特別是混凝土路面與框構橋的接縫質量更好加以特殊考慮和對待,消除安全隱患。
1.2.2 在工程實施過程中,有些施工單位沒有嚴格按照施工工藝流程進行盲目施工作業,同時在施工的過程中受施工作業面的影響,壓實機具不能對所施工的路基工作面進行壓實或壓實度達不到設計規范要求。臺背填料選用不規范,如在施工中使用了含泥比較多的沙礫或者是滲透性不好的施工材料,這些原因均可造成橋頭跳車現象的發生。
2 框構橋出入口跳車現象的預防措施
2.1 設計上做的提前預防
在進行工程設計時應嚴格執行相關的公路工程技術規范及相關的設計規定進行施工設計。特別要有針對性的對框構橋出入口易發生跳車的部位進行重點關注與細致考慮,提前預防。在施工時要對施工單位提出施工指導性的建議,并認真詳細的進行設計方案的交流與合作。同時設計單位在設計框構橋出入口引道時要有所創新,根據設計要求優化設計方案。框構橋兩側的填充材料選擇時要格外注意,應限制強度高、滲水性良好、塑性強、易壓實、透水性良好的優質材料,其填筑長度每側長度不小于2倍孔徑。出入口端翼墻基礎之間采用滲水土回填,并按規定密實度分層夯實路面水穩墊層,框構出入口處于軟硬基礎過渡段的路面按規定采用鋼筋混凝土路面,其下分層夯填滲水土;引道應避免積水對引道路基等材料的侵蝕影響,可考慮設計排水設施加橫向泄水槽或盲溝,避免積水形成,來減少引道路基的沉降量;其暗涵可采用圓管涵,孔徑不得小于1m;框構橋出入口路基的應按照不良的地質路段情況,按照設計要求采取換填粉噴樁等技術方法進行有效處置,避免引道路基固結發生沉降現象。
2.2 施工管理上的防治
施工單位要嚴格按設計文件、施工規范、合同條款及相關的技術標準進行組織施工;施工單位還必須配備能滿足合同和施工要求的各類人員及設備;施工單位要根據產生框構橋出入口跳車的具體原因制定具體防治措施、獎懲制度,要將施工質量的責任落實到每個具體人員;施工單位在完善質量自檢體系和質量自檢程序的同時,要加強對施工原材料和施工工藝的控制,特別是要加強對產生框構橋出入口跳車部位的施工工序的檢查,將產生框構橋出入口跳車的隱患消滅在工程施工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上;施工單位還應讓全體施工人員都清楚地了解框構橋出入口跳車治理的方案、措施、辦法和工藝要求等,并且認真落實,做到精心施工。
2.3 施工過程中的防治
施工單位要根據橋涵兩側的實際地質情況,確定合理的施工方案、選擇切合實際的施工工藝和施工工序;按照《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的要求,嚴格控制施工質量。引道填土碾壓應應采用小型振動夯或手扶振動壓路機進行壓實,確保壓實度達到要求。引道填土的填料應以透水性材料為主,分層壓實,框構橋出入口回填前應按設計要求做好防水處理;框構橋出入口引道地基如為軟土時,應按設計進行軟基處理,預壓時應進行沉降觀測,預壓沉降控制值應引道面層施工前完成。
2.4 加強監理工作
嚴格控制施工質量在框構橋出入口施工中,監理應對施工單位選擇的填料、壓實機具進行認真的檢查,嚴格遵守監理旁站制度,嚴格執行分層轉序,控制好每層填筑厚度、碾壓遍數,盡量使不易碾壓地方的壓實度達到要求,并且對每層填筑質量及時進行抽檢,控制好壓實度。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的控制橋頭跳車。
2.5 加強既有框構出入口跳車日后維護病害的整治
2014年,哈爾濱鐵路局針對管內濱北線K102+125、綏佳線K26+080及圖佳線K536+471等三處既有框構出入口跳車病害,采取封停道路,開挖框構橋出入口引道處路基,分層夯填滲水土,路橋過渡段的道路路面采用鋼筋混凝土路面。經過一年運營,上述既有框構橋出入口未出現跳車現象,消除了病害。
3 結束語
框構橋出入口跳車的預防措施,越來越引起鐵路道口平改立建設管理單位、地方公路管理部門的關注,要從設計部門和施工部門中逐漸總結經驗,并因地制宜,根據其產生的具體原因,制定切合實際的預防及防治方法,有效地避免框構橋出入口跳車危害的產生,打造一個良好安全的行車條件,確保行車安全,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參考文獻
[1]李田,劉西拉,等.混凝土結構耐久性分析與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
[2]JTG/T F50-2011.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