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擬建場地外圍周邊為規劃道路,地勢開闊,交通方便,上空無高壓電線、通訊電纜,經了解,場地內無地下管線、管道分布。提出場地地下水情況、場地穩定性適宜性評價、地基承載力和均勻性評價、地基方案的選擇和處理措施等。
關鍵詞:場地地基;巖土工程;評價
1 場地水文地質條件概況
1.1 地下水埋藏條件、地下水類型、含水層的透水性及富水性
場地地下水主要為松散覆蓋層孔隙水及基巖裂隙水。(1)粉質粘土屬微透水層,為相對隔水層,富水性差;(2)土狀強風化凝灰熔巖及基巖各風化帶均屬弱~微透水含水層,其地下水屬孔隙~裂隙型微承壓水類型,富水性較差,但不排除基巖張性裂隙發育而富水密集帶的可能。
1.2 地下水位及其變化幅度
勘察期間測得擬建車庫場地內地下水初見水位埋深2.40~3.70m,標高23.48~28.92m,混合穩定水位埋深2.60~4.00m,標高23.28~28.72m,初見水位與穩定水位基本一致。根據區域水文地質資料,地下水位年變化幅度約3.0m,考慮日后場地仍將平整,地下水位仍將變化,場地地下水位年最高水位可按設計地坪標高下2.50m考慮。
1.3 地下水的補給、排泄、滲流狀態
場地內地下水主要受大氣降雨垂直下滲補給及相鄰含水層的側向逕流補給,地下水通過蒸發及側向逕流排泄,根據勘察期間統一量測地下水穩定水位標高來看,地下水總體趨勢從東南向西北排泄(滲流)。
2 場地和地基的地震效應評價
根據國標《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抗震設防烈度為6級,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10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擬建場地設計特征周期為0.35s。
根據周邊工程地質資料及本次鉆探資料場地內覆蓋層厚度≥5m,判定場地所處地段的建筑場地類別劃分為Ⅱ類,場地內主要土層是中硬土土狀強風化凝灰熔巖、堅硬土碎塊狀強風化凝灰熔巖,局部為薄層的中軟土粉質粘土層,綜合評價場地屬于對建筑抗震一般地段。
3 場地及地基的穩定性適宜性評價
擬建場地須在自然條件優越的區域,無滑坡泥石流、巖溶、采空區、液化砂層、危巖和崩塌等場地,需要在場地穩定性較強的地基層。必須將地基建在場地中心位置,防止邊坡發生滑塌。
3.1 粉質粘土
粉質粘土屬于可塑和中等壓縮土,用于工程中會有不穩定性。它的標貫試驗擊數(修正后)范圍值是N=9.61~20.9擊,Es0.1-0.2=4.8~5.4MPa,從力學性能方面來說是相對均勻的,粉質粘土在場地基中會存在。
3.2 全風化凝灰熔巖
全風化凝灰熔巖的標貫試驗擊數值為N>30擊,全風化凝灰熔巖的標貫試驗(修正后)擊數值在30.4~39.9擊之間,平它的均值為34.3擊,從全風化凝灰熔巖的力學性能方面來說也是相對均勻的,用于工程場地中性能較為穩定,遇水會發生穩定性變化,容易軟化和崩解。
3.3 土狀強風化凝灰熔巖
土狀強風化凝灰熔巖標貫試驗修正后擊數值為N≥50擊,土狀強風化凝灰熔巖中它的巖芯是由砂土組成的,它在風化過程中會發生較大的變化,土狀強風化凝灰熔巖的巖石層呈軟巖,極容易碎。RQD=0,它是由很多顆粒組合構成,質量等級較低,屬V類。土狀強風化凝灰熔巖遇水容易軟化和分散,從力學性能方面來說是相對不均勻。
3.4 碎塊狀強風化凝灰熔巖
碎塊狀強風化凝灰熔巖的巖芯也是由很多碎塊組成,期巖層風化速度較快,容易碎裂,RQD=0,質量等級也以屬于V類。
4 基礎施工條件及基礎施工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擬建場地地勢平坦,基礎設施輸送方便,周邊環境開闊,對于施工來說較為安全方便,對周邊環境的影響較小。場地基礎施工基本都在現地面條件下開挖,開挖深度在2.0m以下,基槽可作垂直開挖。
5 結束語
場地需建在有著一定穩定的自然地理環境下,保證地基的穩定性,適宜建筑物的存在,廠房需要選擇優質的自然地基條件,保證后續工程的順利進行,以土狀強風化凝灰熔巖和碎塊狀強風化凝灰熔巖層為持力層。建筑需框架式,其形成建筑物的框架結構必然會發生沉降,其地基呈不均勻狀態,質量狀況為III。對場地地基可進行有效的處理與加固,防止建筑發生沉降。建設單位需要嚴格把關,及時進行驗樁、驗槽,使建筑地基保持有新的支撐作用。有效利用天然地基,對場地進行嚴格測試,對地基承載力進行檢測,保證前期工程有穩定的基礎。若在場地施工中發現有潛在的變化問題,就及時地對其勘察,確保工程質量。
參考文獻
[1]郝兵,王清,任志善.北京淺山區建設場地巖土工程問題及對策[J].巖土工程技術,2013,4.
[2]陳國興,莊海洋,徐燁.軟弱地基淺埋隧洞對場地設計地震動的影響[J].巖土工程學報,2004,6.
[3]鐘紅名.北海沙壩沉積地層場地建筑物地基的巖土工程分析評價[D].地質工程,中國海洋大學,2013.
[4]邱耿彪.巖土工程勘察地基均勻性及穩定性評價分析[J].地球,2013,4.
作者簡介:王磊(1971,12-),男,漢族,工作單位:甘肅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