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濤
摘 要:林業是我國的一項重要產業,不僅對經濟建設做出重要貢獻,而且有利于我國森林資源的增加和儲備工作。特別是在廣大農村區域,林業的良好發展不僅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遏制土壤沙化,避免沙塵暴的產生,也是農村地區增加經濟收入的有效手段。總而言之,大力發展林業,是實現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發展的必然選擇,而植樹造林必然涉及到幼苗的培育工作。文章將結合作者多年工作經驗對林業育苗技術進行詳細闡述。
關鍵詞:林業育苗;育苗技術;農村地區
1 林業經濟與林業育苗
1.1 林業經濟
林業經濟雖然是隨著可持續發展觀的提出而迅速發展起來的,但林業經濟在我國的發展由來已久。林業經濟是指林業培育部門和相關生產企業之間的生產經營活動和組織管理,包括林業育苗、種植、修剪、砍伐以及加工生產的各個環節。目前,林業經濟發展過程中主要涉及到的領域包括森林和林業兩種。(1)森林:森林是陸地上極為常見的生態系統,在這個龐大的系統內分布大量的喬、灌木群落以及種類繁多的其他植物群落,各種群落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同時與周圍的地理、氣候等自然環境相互依存,在動態的相互作用過程中維持整個系統的穩定性。森林包括森林內部的所有林木、林地以及林內的一切動植物資源。(2)林業:林業是人工的森林系統,是指通過人工培育和保護等手段后天形成的森林或林地,并秉持可持續發展原則適量適時地從中獲取一定的木材或其它林木產品,以及利用所培育的林木達到防止水土流失和保護環境的目的。其中用以達到經濟收益的內容有造林、育林、護林、采伐以及林木更新,包括木材的深層次加工等,可以達到的環境保護的效果有防止水土流失、預防沙塵暴、調節氣候等。
1.2 林業育苗
植樹造林極為常見的方法就是植苗造林法,這種方法不僅可以極大地提高樹苗的成活率,且普遍適用于廣大地區,因此是我國增加植被覆蓋率的重要手段,因此相應的栽植幼苗培育工作也極為重要,并成為一些地區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林業育苗是科學含量極高的工種,需要根據不同地方的地理、水質、溫度等外界條件,利用現代育種、育苗技術進行林苗培育,在最短的培育周期內獲取最大經濟效益。
2 我國林業的現狀
我國幅員廣闊,東西、南北跨度大,水土、氣候等自然條件千差萬別,因此導致各地林業的具體情況也不盡相同,但總體來說,大部分林業還是具有一定的共同點。
2.1 作物承擔著抗旱作用
這種情況在我國北方地區尤為明顯,特別是陜北地區,由于這里干旱少雨,同時土壤以黃土居多,導致地表溫度在夏天偏高,在冬天又偏低,為適應惡劣的生長環境,北方的植被要具備優良的抗旱耐冷特性。
2.2 林業分布復雜
由于我國幅員廣闊,導致林業分布情況差異較大,即使是同一地區,又由于地形限制,分布情況也不盡相同,平原地區這種現象還不明顯,但在高原等地形錯綜復雜的地區,林業分布不同,難以形成系統有規律的林業布局。
2.3 林業管理方式簡單
雖然我國林業經濟存在已久,但由于各地林業分布情況復雜,難以形成統一的管理體系,同時主觀上不夠充分重視林業的管理工作,導致我國在林業管理上存在理念落后、模式陳舊等弊病。
3 我國現階段育苗技術現狀
林業的發展現狀決定著林業育苗技術的研究方向,基于我國現階段林業發展情況和管理上的諸多弊病,導致我國的育苗技術依然存在不少問題,雖然育苗工作已經在很多地區有了一定基礎,但在育苗工作質量保證上還缺乏有效手段。
3.1 林業育苗技術人員素質較低
盡管我國近些年高等教育逐漸普及,大學畢業生數量激增,但同時也造成了一定副作用,即大學生專修方向主要集中在金融、IT等熱門領域,農業方向缺乏高素質人才,即使是相關專業畢業生也不愿意深入第一線,并未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國林業育苗技術人員專業素養較低的現狀,難以實現較大的技術進步。
3.2 林業育苗資源緊缺、設備落后
這種現狀在我國北方,特別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尤為明顯,一些地區為了實現GDP的短期快速增長,過度開采地下礦,同時缺乏統一合理規劃,導致水資源的污染和浪費,嚴重者導致地下水水位下降嚴重,直接制約了林業育苗工作的開展。另外,一些地區由于經濟不夠發達,地方政府難以抽調大量資金投入到林業育苗機構的工作設備采購和科研設備的買進,導致林業育苗工作在硬件方面受到限制,遲遲不能在技術上實現較大的突破。
3.3 林業育苗種類單一
受制于氣候和地理環境等限制,多數地區只適宜種植某幾種植被,即使是在一些自然條件良好的地區,由于缺乏創新意識,林業育苗工作還停留在固有幾種較為成熟的品種研發上,很難實現優良品種培育的實質性進步,更不要提風險大收益不明確的新型林業作物推廣工作了。
3.4 林業育苗沒有貫穿林業管理全過程
林業育苗理應貫穿林業管理的全過程,從最初的幼苗培育到種植、裁剪以及砍伐前的全部過程,林業育苗人員都要進行技術的跟蹤支持,進行日常林業管理知識培訓,如肥料的施用、除草殺蟲劑的使用等,但一方面由于缺少完善的制度,另一方面,相關從業人員缺少責任感和專業常識,并未能很好的將育苗工作貫穿全程,導致育苗水準遲遲不見提高。
4 提高林業育苗技術的措施
林業經濟是我國的重要經濟形式,也是提高植被覆蓋率,貫徹保護環境國策和可持續發展觀的有效方式,因此完善林業發展體系,提高林業育苗技術,致力于林業育苗技術研發工作,對我國的經濟發展方式轉型有著重要意義。
4.1 積極引進、培養高素質的林業育苗人才
各地政府和高校應該在政策上更大地向著農業、林業等方向做出傾斜,加大林業方向招生的優惠條件,各林業高校要加強大學生擇業觀的培訓,鼓勵更多的應屆畢業生投身于林業工作第一線,當然包括林業育苗等高技術含量的工作。同時加大對相關企業的扶持力度,鼓勵社會各界為林業發展獻計獻策。真正培養一支能打硬仗、專業素養過關的工作隊伍。
4.2 研發節能低耗的林業育苗方案
為適應節約資源的發展要求,應大力鼓勵各林業育苗機構積極投身于節能低耗的林業育苗方案研發中去,將資源利用率等指標納入育苗方案評價體系中去,在具體工作中切實推進節約資源工作的開展。
4.3 政府在財政上盡最大可能照顧林業育苗基礎設施的購進
在財政調度和分配上,各級政府要本著充分重視的態度加大對育苗機構的照顧,在能力范圍內資助科研硬件設施的采購,為林業育苗技術研究取得突破做好各項基礎條件的準備。
4.4 貫徹好林業育苗有始有終的理念
加大對相關從業人員的培訓,使林業育苗應該貫徹于林業管理全過程的理念深入人心,切實保證育苗人員在完成幼苗培育工作后,積極投身于幼苗的種植、修剪直到砍伐前的全部工作流程中,定期定時進行檢查和養護,對護林員等工作人員進行相關專業知識的培訓。
5 結束語
我國廣袤的土地和形式多樣的環境條件雖然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但也對諸如林業育苗等工作的系統化、規范化制造了嚴峻挑戰,但致力于林業育苗技術的研發和革新從而為林業經濟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為實現林業育苗技術的長足發展進步,我們必須發揚不怕吃苦的精神,積極地去探索,大膽地借鑒現有的經驗,主動的去試驗、去嘗試,就一定可以取得林業育苗的成功。
參考文獻
[1]黃紅軍.林業育苗現狀及措施的淺析[J].科學與財富,2011(9).
[2]黃建強.林業育苗技術研究[J].科技與生活,2012(3).
[3]魏紅亮,周曉光.淺談林業育苗及苗期管理[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