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云森 殷劍
摘 要:城市測量是以城市總體規劃為基礎而進行的一項測量活動,它涉及的內容是十分豐富的,包括建設用地界址線、市政規劃測量及城市道路規劃測量等,這項工作的目標是促進城市建設的發展,基于其自身的特點,測量精度的要求是很高的,一旦出現誤差,城市規劃就可能出現不合理,最終影響到整個城市的發展。
關鍵詞:城市測量;測量精度;分析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其在城市測量中的運用也越來越多,城市測量的高精度要求測量必須在統一的地面坐標系統控制下進行,它通常采用人工測量與計算機分析相結合的作業方法,其與周邊測量工程的銜接度反映出實際操作的可行性,文章結合城市測量的實踐經驗,對測量精度進行了分析與思考。
1 城市測量精度分析
當前城市規劃測量的控制主要采用在城市一、二級導線上分別設三級導線或導線網的方法,這種方法通過對導線中誤差的分析,結合測邊、測角、起始數據的影響,計算出導線的誤差,其采用的公式是十分復雜的,公式中包含導線中點、導線橫向誤差以及導線縱向誤差等數據,以上誤差的分配都采用的是等影響原則,各項誤差的分配值為+2.5cm或-2.5cm,最后,利用導線中點與端點各誤差的比例關系,計算出導線端點各誤差值的規定值,該計算公式中主要包含m、n、L三個數據,m代表偶然測距誤差;n表示導線邊數,L表示導線總長。
三級導線的平均邊長為120cm,導線長度為1.5km,以三級導線測量精度要求估算導線誤差如下表所示,其中,導線誤差單位為mm,導線長度單位為km。
從以上表可以看出,隨著導線長度的增加,導線測角誤差對點位誤差的影響越來越大,測站數對點位誤差也有一定的影響,測邊誤差包括系統誤差和偶然誤差,大氣折光誤差和照準誤差屬于偶然誤差,三級導線作為一種短導線,其系統誤差與測邊中偶然誤差相比較小,所以,偶然誤差是導線點位誤差的主要影響因素,偶然誤差會隨著導線長度的增加而減少,隨著導線邊數的增加而增加,系統誤差對點位的影響很小,它隨導線長度的增加而增加,導線長度為1.5km時,系統誤差只有±3毫米。在短導線中,導線點位誤差受測邊誤差的影響較大,當導線測站數為12站,長度為1.5千米時,各項誤差對導線的影響大致相同,均在±2.5毫米左右,其中,最弱點的中誤差為±5毫米,這個誤差滿足導線中誤差精度的要求,測角誤差會隨著導線長度的增加而增大,此外,測站數的增加對最弱點導線誤差的影響也會增大。
2 城市測量的現狀
目前,GPS技術已在城市測量中得到有效運用,但大多數城市依然采用的是導線網的常規測量方法,據統計,在全年1217條導線中,三級導線為485條,三級補導線為759條,測角中誤差分別為±13.05,如果再考慮起始方位誤差的影響,測角中誤差就在±12左右,基于上述分析,說明當下測角的平均精度達到了規范的要求,導線測角精度比補導線的好,對導線精度的分析,我們采用的是中誤差概念,在實際測量中,較為規范的一般使用限差作為約束條件,限差是中誤差的兩倍,導線的各項精度指標要達到中誤差的要求,必須在限差的二分之一以內,簡言之,在規范要求下做的導線,其誤差并不大,如果不按規范要求做導線,測量的精度則會下降很多,從目前的形勢來看,我國的導線角度閉合差達到規范標準的很少,導線測量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2.1 導線形狀不規范
許多導線邊長太短,前后視距離太遠,這些導線都是形狀不規范的導線,對導線測量的精度有著不良影響,會導致系統誤差在導線坐標閉合誤差中被削弱,導線前半部分測角誤差、起始方位角誤差使整個導線的角度改變,而在閉合點的時候又回歸正確的位置,所以,回歸導線的精度與實際精度相比較小,同時,大量曲折導線的最弱點碰在一起會使測量誤差逐漸積累,最終造成測量嚴重失誤,直伸導線是導線中比較規范的形狀。
2.2 導線太長
導線的總長度對導線測量精度的影響是很明顯的,其通過測邊、測角以及起始方位角誤差對導線產生影響,若導線長度超過限制,導線誤差的絕對值就會增大,最終影響導線的精度,在實際工作中,三級導線和補導線的總長應限制在合理范圍內,這樣才能控制誤差。
2.3 在同一工程的測量中,前后采用不同導線
不同導線的誤差是不相同的,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測量前后采用不同的導線是十分常見的現象,例如,同一建筑物的測量,竣工測量和施工測量使用不同的導線,致使測量的誤差不同,通過不同的誤差進行相關距離的計算,距離誤差就會增大很多,有的甚至超過±5cm,許多地區的導線盡管看起來相同,但實際誤差卻是不一樣的,即使在測量中選擇相同的導線,也不能使測量誤差得到匹配,這就要求相關部門必須重視導線的制造過程。
3 GPS在城市測量中的運用
3.1 實時動態定位技術的運用
GPS技術具有快速、高效、省錢、便捷等特點,其在城市測量中發揮的作用不容小覷,尤其是GPS技術中的實時動態定位技術,該技術在城市測量中能準確地計算出三維坐標,且測量的自動化程度高,工作效率很高,數據處理能力超強。據實踐經驗,在三到四千米之間的作業范圍內,實時動態定位技術的點位精度一般在±2cm之間,如果把實時動態定位點當做三級導線使用,坐標的絕對精度可以滿足要求。
3.2 遠距離測量
從精度上看,GPS相對于其他技術在遠距離測量上具有更大的優勢,目前,GPS測量經常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天氣狀況、環境問題、衛星分布狀況以及無線信號干擾等,導致GPS測量的可靠性降低,因此,許多城市通常采用的是常規測量的方法,然而,在遠距離的測量中,常規測量方法出現的誤差較大,往往不能滿足測量精度的要求,這時,若采用常規測量與GPS測量相結合的方法就更為適用,其在精度方面會更好控制,例如,用一級導線作為起始點作3到4個動態點,再以這幾個動態點為基礎做一條三級導線,一級導線到動態點的距離為2km,三級導線為0.5km,假設動態點之間的距離誤差為±2cm,方向角誤差為±10,三級導線共有6條邊,利用公式計算出最弱點中誤差為±15mm,三級導線到一級導線最弱點中誤差為±27.9mm,相比之下,采用這種方法比直接做2.5km的三級導線測量的精度要高出一倍多。
4 結束語
我國的城市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科學技術以及信息化水平也逐步提高,城市測量要求實現規范化、高精度化。GPS技術在城市測量中的運用是滿足城市測量高精度的要求,GPS控制網可以實時獲取位置信息及其時間標志,隨著社會經濟與科技的不斷發展,城市測量中的測量精度將進一步提升,城市規劃也將更加科學。
參考文獻
[1]陳世梅.城市規劃測量作業模式新思路研究[J].科技資訊,2011(19).
[2]黃羽高.城市規劃測量中的平面控制[J].中華建設,2013(6).
[3]王兵.手持GPS在河流規劃測量中的應用探討[J].安徽建筑,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