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生繁殖桂花樹生長健壯,生長速度較快,尤其是干形發育較好。但由于能結實的桂花樹數量少,結實率不高,桂花種子具有后熟性,種子后熟處理技術難以掌握導致種子發芽率低,因此實生繁殖在生產上受到極大的限制。為了提高桂花的品質,筆者將近幾年對桂花種子進行沙藏后熟處理的試驗進行技術經驗總結,為廣大花農生產優質的桂花樹提供參考資料。
1.采種
形態成熟的桂花種子利于沙藏后熟,形態成熟不夠的桂花種子在沙藏后熟過程中易形成癟粒,成為壞種子。以湖北省咸寧地區為例,桂花種子形態成熟期一般為4月15日至5月初,如果春季來臨較早或氣溫較高,種子形態成熟期相應地提前;桂花果實為漿果,種子形態成熟時,果皮部分或全部為不同程度的紫黑色,果肉為漿,果實或脫落或不脫落。依據桂花種子形態成熟的時期和特征,采集成熟的種子。
2.種子沙藏方法
將成熟的桂花果實去除果肉,桂花種子放入0.5%的高錳酸鉀或1%的漂白粉溶液中浸泡15~20分鐘,然后濾去消毒藥液余渣,將種子用清水沖洗干凈后,與持水量約為10%的新鮮河沙按1∶3的比例均勻混裝入可漏水的壇內。種子混沙裝壇時,先在壇底墊上紗布堵漏水孔;再鋪一層厚約5厘米的河沙,使最底層的種子不致太濕;然后鋪一層厚約1厘米的桂花種子,使種子離壇壁約1厘米,使近壁的種子不致太干;緊接著鋪一層厚約1厘米的沙,由此一層一層地鋪裝,最后鋪一層厚約5厘米的沙,使表層的種子不致太干。如果桂花果實不去果肉,將影響種子的消毒效果,種子沙藏后熟相應地晚些或催芽發芽晚些;如果用塑料編織袋代替壇裝,則不能保證種子和沙混合均勻,后熟和發芽達不到理想的效果。
3.水分控制管理
種子混沙裝壇后,用透明塑料薄膜封口,防止水分散失;再將壇置于陰涼處密封的透明塑料薄膜棚內,保持濕度,便于管理水分。如果壇內水分有失,可用噴霧器灑水補充;塑料棚內有時要通風散熱補濕。桂花種子濕潤沙藏可保持初期水分,而且水分含量還不會使后熟的種子發芽。如果壇內沙子水分過多,桂花種子會有發霉現象,或者導致桂花種子后熟發芽。通過控制壇內沙子的水分,可以控制后熟桂花種子的發芽時期正好處于播種期。
4.后熟催芽
濕潤沙藏于壇的桂花種子后熟后,于冬春季打開壇的封口,將壇慢慢放入溫水中浸泡6小時拿出,使沙藏中的桂花種子完全得到浸泡和充分吸水,然后將壇封口置于塑料薄膜棚內,經過13天,桂花種子“裂嘴”或發芽,芽長1~2毫米,是播種的最佳時機。
(湖北省崇陽縣園林綠化管理所 王珊崇 郵編:437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