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錦顏
摘要:
介紹了GB/T 21295—2014《服裝理化性能的技術要求》的主要修訂內容,分析了新舊標準之間的差異及其成因,闡述了修訂的理由和意義,提出了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服裝;理化性能;標準;修改
1 引言
2015年8月1日,GB/T 21295—2014 《服裝理化性能的技術要求》 (以下簡稱新標準) 開始實施,代替了GB/T 21295—2007《服裝理化性能的技術要求》(以下簡稱舊標準)。新標準是在舊標準的基礎上進行修訂和完善后,作為我國服裝現行的基礎類標準,可為服裝企業提供參考依據,旨在對我國服裝行業的產品質量控制和提高起指導作用,更適用于、有利于促進國內生產銷售的服裝企業發展需求,也便于檢測機構規范操作。本文對新標準修改內容進行了總結歸納。
2 主要修訂內容
2.1 范圍
新標準未對適用范圍作修訂,適用于以紡織機織物為主要原料生產的服裝產品。由紡織機織物造成的服裝可以以新標準作為基礎,在此基礎上選擇相對應的產品執行標準,嚴格把控產品質量。
2.2 規范性引用文件
與舊標準相比,新標準新增了4項標準,即GB/T 14644—1993 《紡織織物 燃燒性能 45°方向燃燒速率測定》、GB 18401《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GB/T 21294—2014《服裝理化性能的檢驗方法》和GB/T 29862《紡織品 纖維含量標識》。
2.3 術語和定義
補充并修改了術語和定義,將嬰幼兒年齡由原來的“24個月及以下(或身高80cm及以下)”調整為“36個月及以下(或身高100cm及以下)”。該項修訂主要是為了使該標準與GB 18401《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的規定保持一致。與舊標準相比,新標準中的術語和定義使用得更加規范,有利于相關部門及企業的理解。
2.4 要求
2.4.1 基本安全技術要求
舊標準執行的是FZ/T 01053—2007《紡織品 纖維含量的標識》,而該標準已于 2014年5月1日被GB/T 29862《紡織品 纖維含量標識》替代,因此,新標準將“纖維含量”的執行標準作了修訂。而改動后的標準將“宜”采用公定回潮率改變為“應”采用公定回潮率,國家強制性標準GB 5296.4—2012《消費品使用說明 第4部分:紡織品和服裝》于2014年5月1日實施,對于未明示 “凈干”的含量將視同為公定回潮率來考核,為了使產品標準與強制性標準一致才作了修改。
2.4.2 色牢度指標要求
新標準增加了耐熱壓項目,只考核面料,里料不考核,原理是干試樣用一塊濕的棉貼襯織物覆蓋后,在規定溫度和規定壓力的加熱裝置中受壓一定時間,看樣品潮壓變色、沾色的情況,這樣可以預防樣品因環境變化而發生顏色變化。
增加拼接互染程度(沾色)項目, 隨著款式設計的不斷創新,市場上出現越來越多的拼接紡織品 ,深色面料與淺色面料拼接,深色面料與深色面料拼接,不同的組織結構,不同的染色方法,拼接在一起各自的色牢度存在差異,這些紡織品在洗滌后容易出現相互沾色現象,增加此項目是有必要的。
增加染料遷移性能項目,主要考核深淺色拼接、色織間色或印花的產品,不同顏色部分組成的織物,在儲存中有時會發生染料由一處向另一處遷移,通常是由深色部分向淺色部分遷移,造成移染現象,加上在一定的溫度、濕度、壓力條件下,會加速這種現象的發生。檢測此項目可以預防織物在儲存、堆放、運輸等緊密接觸時,染料遷移潛在可能性。
增加酚黃變項目,主要考核白色系產品和淺色產品,由于服裝產品的生產都有一定的提前性,生產的區域性和時間性,白色系產品和淺色產品在儲存和運輸不可測的條件下,會發生外觀變黃現象,給商家帶來很大的損失,如果在產前提前預防可以大大減少后續不必要的麻煩。
耐洗色牢度其他產品不分深、淺色,按3級判定;耐光汗色牢度其他產品提高半級。
色牢度指標見表1。
2.4.3 燃燒性能
燃燒性能修改產品分類,將嬰幼兒分類改為14歲及以下兒童睡衣,除其之外按其他產品考核,其他產品不再分未起絨與起絨要求。燃燒性能指標見表2。
2.4.4 水、干洗尺寸變化率指標
新標準對水、干洗尺寸變化率指標放寬,領大只考核關門領,其他領不需要考核。
新舊標準水、干洗尺寸變化率指標對比見表3。
2.4.5 接縫性能
新標準將“紕裂”修改為“接縫性能”,新標準規定在縫子紕裂試驗結果出現織物斷裂、滑脫、縫線斷裂的現象,判定為不合格。輕薄類絲綢產品、鏤空、爛花類織物不考核,但應在產品使用說明中明示相關注意事項的警示用語。接縫性能指標要求見表4。
2.4.6 撕破強力
撕破強力修改了產品分類,指標要求見表5。
2.4.7 增加功能性及其他項目
增加功能性項目,耐靜水壓性能、防紫外線性能、抗鉤絲性能、吸濕速干性能、拒油性能、易去污性能項目,隨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消費者質量意識的提高,從原來的美觀、舒適性提升到對某些功能性追求,市面上出現好多功能性的項目,如何考核和判定產品的功能性,新標準給出了明確的要求,給生產此類型產品的廠商帶來明確的指引。
增加了“阻燃劑具體物質名單”、“鄰苯二甲酸酯具體物質名單”、“烷基酚(AP)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具體物質名單”,這些物質在國際生態相關要求中有體現,包括中國的一些方法標準中都有涉及,國際上一些地區已經明令禁用或者限用;目前在中國大陸地區,可分解芳香胺染料是GB 18401強制禁用的,重金屬等一些項目在中國生態產品標準中有指標要求。因此,對有毒有害物質的控制,也是企業社會責任的一種表現。這些物質主要表現在紡織生產過程中和成品殘留。主要來源有:紡織印染助劑中的前處理助劑,如精練劑、潤濕劑、滲透劑;染色和印花工藝配方;印花漿料、粘合劑、涂層膠、軟片、氨基硅油、防水劑,一些特殊整理試劑等等。
增加耐磨性能項目,耐磨性能是服裝重要的服用性能之一,也是生產企業和消費者主要關注的指標。耐磨性不佳的服裝,穿著后容易破損,直接影響產品的耐用性和使用效果,增加此項目是必須的。 新增加項目指標要求見表6。
2.4.8 其他
起球項目修改了允許程度,統一要求是不小于3級;刪除保溫率、透氣率的具體指標,此修改更切合產品質量的品控。
3 建議
服裝新產品的開發已成為我國服裝行業發展開的創造性活動,而新標準更順應市場的需求增加多個功能性能項目,新標準可作為產品開發過程中技術要求的重要參考依據,對服裝行業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各生產單位在此基礎上選擇并適當提高各項批技術指標,嚴格把控自身產品質量,為消費者提供滿意、安全的服裝產品,促進我國服裝行業穩定、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廣州纖維產品檢測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