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春
2014年,經國務院批準,在新疆實施棉花目標價格補貼試點工作。新疆纖檢部門和內地省市纖檢機構積極作為,進入到了棉花目標價格補貼試點工作的主戰場,開展了入庫棉花公證檢驗工作。通過在庫扦取品質檢驗樣品,測定棉花的公定重量而不是凈重,有效地防止了棉花加工企業為增加棉花凈重而進行超水、不排雜加工造成棉花質量下降的勢頭,科學、準確地統計了新疆棉花的產量,為棉花目標價格補貼試點工作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入庫公檢,作為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工作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從根本上保證了棉花樣品的真實性和重量的準確性,但通過一個周期的實踐表明,在進一步精準棉花重量、規范樣品形態、保證樣品數量、增強軟件功能上還有許多需要提升和改進的地方。
要更加規范重量檢驗
1.重量檢驗是在入庫棉花通過驗收后,首先要進行的測試工作。在過磅階段,應將企業申報的過磅碼單復印一份給參與過磅的人員,以便在重量出現過大差異時及時申報主管領導,查明原因,及時解決。同時應打印過磅單小條備查重量,使檢驗結果具有溯源性。
2.規范回潮率的測試。MBS回潮率檢測設備使用前,應將回潮率儀在棉包所處的環境中放置30分鐘以上,保證回潮率儀的溫度與棉包環境的溫度基本相同。遇有天氣狀況可能影響檢測結果的,應停止檢驗。使用MBS回潮率儀應避免在早晨和傍晚氣溫較低、露水較多的情況下進行檢測。兩探頭必須在棉包的端面以縱向排列插入棉包,應注意方向垂直,不能左右晃動,以免探頭折彎。
3.雜質檢驗樣品應當和品質檢驗樣品同時抽取。檢驗人員應將同一時期、同一加工企業、同一采摘方式的棉花雜質檢驗結果進行對比,發現相互之間存在太大的差異,要查明原因。特別要注意手摘棉和機采棉雜質檢測結果的差異。
要進一步規范樣品形態
1.2014棉花年度,儀器化公檢樣品的取樣工作由纖檢部門在監管倉庫內完成。取樣工作十分繁重且要集中在較短時間內(特別是在冬季)。所以必須要求加工企業所切割的樣品要易于扦取,加工企業打包機上應安裝4把鋒利刀具(其中一把刀具較淺),刀具要經常更換,以保證切面平整、深度適中,使取樣人員既能夠抽取到形態完整、分量足夠的樣品,又不至于在切割樣品后樣品自動崩出。
2.在卸車時,垛與垛之間應有適當的間距,如果間距過小,就會妨礙掃碼和取樣人員開展工作。
要防止樣品丟失
1.每批樣品扦完后,在裝袋前要立即清點樣品,及時找到沒有扦樣痕跡、沒有撕扯第三聯條碼漏扦的棉包,迅速補扦。
2.入庫棉花只有完成了掃碼、測水、取樣,才能加蓋“驗訖”印章。在完成了上述工作以后,應做明顯標記,避免未完成掃碼、測水、取樣的棉花盲目上垛。
要規范條碼打印,防止條碼丟失
1.條碼是棉花質量信息的重要載體,要規范條碼的打印。加工企業應經常檢查打印出來的條碼是否規范,及時更換色帶,調整色帶與條碼紙的位置,避免出現條碼打印不清晰、出現斷痕、條碼打印不完整等問題,以便庫驗收能一次性通過。塑料包裝上的條碼紙,如果僅僅用不干膠或膠帶粘連,在遭受雨水、雪水的侵蝕和陽光的曝曬、夾包車的夾持后,就很容易丟失,成為無“身份證明”的棉包。要想使條碼不丟失,就應該在棉包兩側包頭的左上角,附加一小塑料袋,將條碼裝入其中再粘貼,無論刮風下雨、叉車夾運,條碼再也不會丟失。
要及時縫合棉包,防止棉花變質
1.要在棉花包裝切口垂直方向上增加兩條上下止口線(棉包側面兩條橫埂),以便在扦樣切割棉花包裝時的切口不至于無限擴大,便于粘貼縫補。
2.采取有效措施,及時縫合棉包。入庫公檢的棉花全部要進行品質樣品的抽取,塑料包裝要割開,棉布捆扎包裝的棉包其切口縫合處也要被撕開,對包裝的破損比較嚴重。監管倉庫要安排很多人力、物力才能對破損的包裝縫合、粘補,而且效果也不理想。在后期的運輸、存儲過程棉花極易遭到雨雪水的侵蝕和塵土的污染,對棉花的保管極為不利,容易引起棉花快速變色、霉變、炸包。建議研制統一規格的塑料粘布,使其尺寸較大黏性極強,以便對破損的棉包進行快速粘補,保證棉花不受雨雪水的侵蝕和外來物質的污損。
加快樣品核查速度
1.在樣品交接環節,要配備專人與儀器化公檢室交接樣品。儀器化公檢室也應該準備幾把LX400掃描槍,登錄中棉公司網站,利用匯總表信息通過中棉公司軟件,將相關企業組批信息導入掃描槍中,利用掃描槍對相應加工批棉花進行掃描,以便一次性查清缺失、重號、漏號、無法識讀的條碼。承檢機構負責準備質量較好、透明度高的塑料袋盛裝樣品,將條形碼置于樣品表面,便于樣品核對。
提高效率、提升軟件功能
1.應統一棉花的檢驗批號和加工批號,都設置成13位,例如6523315111001,第1至5位為企業代碼,第6至7位為棉花年度號,第8、9、10位分別是生產線號、垛號、加工類型,第11位至13位為流水號。設定每個加工批的包數,使軟件能夠在本批棉包打包完畢后,自動生成下一批批號。使用同一種批號,能夠快速核查一批棉花中的缺樣和漏樣,使后續儀器化公檢環節中每個檢驗批中的樣品數量確定,避免數據和樣品混亂現象,提高公檢速率。
2.在加工組批環節,應該考慮火車和汽車的裝載量,以186包或160包進行組批,如果一律按186包或93包組批,在用汽車裝載時,就會出現很多零碎批,占用過多的庫房場地和引起管理上的混亂。
3.提前組織棉花入庫公檢工作,減少前期未經公檢銷售的皮棉量。使入庫公檢量和企業棉花加工量一致。
下一步的設想
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包裝大量破損、樣品形態不規則、條碼缺失等問題,根據目前棉花檢驗體制運行情況,可考慮將扦樣環節設在棉花加工企業,具體做法是:
入庫抽樣只抽查棉包包數的10%的樣品,并且保證每10包隨機抽取一個核查樣品;將企業自行抽取的樣品和監管倉庫抽查的樣品一起送到儀器化公檢室,儀器化公檢室通過HVI“系統測試”模塊測試企業送檢的樣品,通過“樣品抽查”模塊檢測監管倉庫抽查的樣品。中央數據庫依據預置的允許偏差自行判斷抽查樣品和送檢樣品的一致性,做出該批棉花兩種樣品的結果是否相符,企業是否存在調換樣品的行為。兩次檢驗結果由同一公檢室獲得,還可以盡可能避免因實驗室不同而形成的系統誤差,減少對企業產品質量誤判的風險。對于儀器化公檢室,檢驗量雖有10%的增加,但由于可將抽查結果視為日常監管的輸入,這樣,就能夠獲得更為詳實、全面的質量監管信息。要完善企業質量信用等級評價制度,將企業加工棉花批內的一致性以及企業送檢樣品和抽檢樣品結果的一致性利用軟件系統自動進行信用等級排名。使調換樣品、不分等級收購棉花的企業自行降低質量信用等級,自毀聲譽,自行退出棉花市場。促進企業不敢造假,自覺保證送檢樣品的真實性、規范性、準確性。
(作者單位:哈密地區纖維檢驗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