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佳嘉(重慶市通信建設有限公司,重慶400041)
智能建筑系統中物聯網技術的應用研究
葉佳嘉
(重慶市通信建設有限公司,重慶400041)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為了更好的滿足人們的居住需求,智能建筑開始發展起來,比如智能大廈、智能小區等。物聯網技術因其本身具備的各種優勢以及特性,被越來越多的引入到智能建筑中,本文就智能建筑系統中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做出簡要的探討。
關鍵詞:智能建筑系統;物聯網技術;應用
智能建筑的出現與發展給建筑行業提出了巨大的挑戰,人們對智能建筑的要求越來越高,與此同時,物聯網技術得到快速的發展,將物聯網應用到智能建筑中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通過物聯網技術,可以全方位的實現建筑的智能化,滿足大眾對智能建筑的需求。
1999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Auto-ID中心首次提出物聯網,到現在為止,物聯網技術得到了快速的發展[1]。繼計算機、互聯網以及移動通信網絡之后,物聯網成為又一產業浪潮。物聯網的發展并不是顛覆傳統的技術,而是將現有的技術進行整合,在此基礎上實現對其的綜合利用,徹底轉變通信模式,同時,在對現有技術進行利用的同時,必然會對技術的改造以及提升有所幫助,在物聯網技術的催生下,很有可能會產生一些新的技術。
據有關資料表明,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相連”的業務量將是人與人通信業務量的30倍。
智能建筑可以向居民提供一個更加安全、舒適的居住空間。在20世紀80年代,智能建筑已經誕生了。1984年,美國的哈特福德市最先建成世界上第一幢智能大廈。智能建筑是利用系統集成的方式,將現代各種技術進行優化組合,包括現代計算機技術、現代通信技術,同時現代建筑藝術、現代控制技術也在優化組合之內,從而滿足住戶的各種居住要求。智能建筑誕生之日起,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中國于90年代開始研發智能建筑,雖然起步較晚,但是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物聯網技術對智能建筑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就我國目前情況來看,智能建筑的子系統一般為20~30個,其中,很多很多子系統已經是準物聯網形態或者已經成為物聯網形態了。這些子系統包括建筑設備的安防、監控以及一卡通等。但是這些這些智能化建筑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智能化建筑,只是在局部滿足業主的需求而已。制約其發展的因素有很多,系統的穩定性以及拓展性是其中最主要的制約因素。將物聯網技術應用到智能化建筑中,,我們要對很多方面進行考慮,比如系統能否拓展、整個系統的模式是動態的還是靜態的等。
辦公樓、醫院、酒店、住宅、銀行等都屬于智能建筑的范疇,不同的建筑類型,其智能化要求也不相同。這時,各自包含的專用子系統之間存在較大的差別所以,在進行智能建筑系統框架的構建時,要將其中的通用系統部分擺在優先考慮的位置。比如安防系統、電氣管理電子系統等。
3.1安防子系統
安防子系統可以實現建筑的周邊安全、住戶防盜等作用,同時對災害以及突發事件的防護有一定的作用。
(1)周邊安全。將紅外感應器或者是紅外監控攝像頭安裝在建筑周邊的圍墻上,可以有效的防護建筑的周邊安全[2]。當有物體翻越建筑圍墻時,感應器可以很快的感應到,同時,紅外線監控攝像頭可以快速的捕捉到該物體,與此同時,保安人員的手持終端可以接收到報警信息,終端可以通過系統內的設備編號準確的確定位置,保安人員還可以通過視頻看是動物還是人翻越圍墻,這樣有利于保安人員及時的采取處理措施。
(2)防盜管理。當物聯網基礎平臺搭建完成之后,每一個業主都必須配置一張無線身份證,辨別智能建筑業主的身份。當業主進入建筑大門時,業主可以不用出示證件,或者是刷卡輸密碼等,系統會直接讀取業主的身份卡信息,確認信息無誤后,門禁會自動解除。保安在巡邏時也可以配置一臺手持設備,這樣保安就可以讀取50米以內的業主的信息,一旦發現沒有身份卡的業主,保安要向前進行詳細的詢問。當業主進入樓道單元時,設置在樓道內的監控設備會將捕捉到人物信息與該樓道用戶的信息進行對比,如果發現不是該樓道的住戶,系統就會自動報警。
(3)防災管理。當業主離開家之后,安防報警系統會自動啟動,同時,會將特定的閥門或者是開關截斷,這樣接可以避免業主忘記關閉某一個閥門而出現意外情況。當業主回到家之后,安防報警系統會自動的解除。建筑里安有煙霧探測器以及漏電裝置等,一旦建筑發生火災、漏電等意外情況時,這些裝置會自動的將信息傳輸到物管控制中心,與此同時,消防系統中的防御裝置會自動的啟動[3]。
3.2公共設施子系統
通過公共設施子系統,可以實現對公共設施的有效管理。比如停車位、游泳池、電梯等。公共設施子系統使用的是射頻識別技術,在入口處有一個射頻接收器,建筑內的每一個用戶都會有一張射頻卡,當某一用戶正在使用某一公共設施時,射頻卡就會將業主的信息傳輸到射頻接收器中,這樣,可以有效的統計基礎設施的使用情況,并且提高其使用率。同時,當某一基礎設施被占用時,業主可以很快的找到另一個。
3.3環境監測子系統
通過在業主家里安裝智能探頭等,可以實現對業主室內溫度、天然氣濃度等的嚴密監控,并且用戶還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以及愛好,設置相關數據,這時系統可以根據業主的設置進行自動的調節。如果系統接收到異常的信息,就會自動報警,這樣可以大大降低意外事故的發生。同時,已經安裝的監控探頭還可以獲取周圍的噪聲等環境信息,并將這些信息傳輸到中心服務器上。
將物聯網技術應用到智能建筑中,是一個全新的嘗試,目前正處于探索發展的初級階段,國家還沒有制定出與此相關的規范和標準,同時,智能建筑和物聯網的發展既是機遇優勢挑戰,我國應該從國情出發,緊緊抓住機遇,勇敢的應對挑戰,找到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智能化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張紅.物聯網技術在智能建筑能源管理中應用的研究[D].長安大學,2013.
[2]李偉.物聯網技術在智能建筑系統中的應用[J].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4):47-52.
[3]邢智毅.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能建筑系統集成[J].物聯網技術,2012(09):82-84.